分享

月薪3000与月薪30000的运营区别

 智卓见 2019-12-23
你绝对不会相信!
未来淘宝搜索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除了商品外,但还有图文内容、短视频、甚至还有直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想这叫一叶知秋!
淘宝简单到复杂
其实我很希望这些判断都是错误的,遥想去年的成长,只要产品不错的基础上,推一款爆一款,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了……
十多年前至今,在淘宝上,只要你愿意上架产品就能卖;后来,只要你会搞个钻石信用就能卖;再到后来,只要你敢开直通车依然能大卖;接下来,只要你知道淘宝客,走几波爆得不要不要的;再到后来只要坑产、螺旋什么的你就是运营大神……
还有店群、各种黑车、黑搜、淘宝首页等等各种玩法,只要会一种就能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你有没有发现?包括但不限于淘宝系,电商运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投入越来越大,回报却越来越少,而且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亏损。
其实这符合事件的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当我们依赖这个系统生存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同步进化才有可能存活下去。
变化与经验
这个世界有一个真理: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时代把我们这些不进化的运营抛弃了,连说声再见也没有。
《孙子兵法》云: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每次作战都不要重复前一次取胜的战法,而应当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变化,甚至变化无穷
那么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过去取得成功的方法是不一定能够重复的,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不要说是我的成功经验,就算是你自己成功的经验,你一定能够重复过去取得成功吗?答案是不一定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时代在变化,固守过往成功的经验,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往往迎接的只有失败。
当年ebay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ebay的CEO女士惠特曼说了一句话:“我们在全球27个市场都是成功的,在中国这个第28个市场,我们也会按照既定的方针坚定地走下去”。
各位,我成功了27次了,所以我重复我过去的成功,我28次一定能成功。结果怎么样?你第28次就成功不了,因为在中国你遇到了淘宝,淘宝的交易免费,彻底颠覆了ebay全球赖以生存的经营模式。
这正如比尔盖茨说:“成功不总是一位永远引导我们向前的向导
因此,经验主义不总是能靠得住的,成功≠掌握了规律
说得好像都挺有道理,那应该怎么做?且听我慢慢道来……
淘宝阶段划分
淘宝发展至今,有很多机构、运营大神、甚至淘宝官方把淘宝分成好几个阶段,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只是视角不一样。
但是在这个节点上,我想把淘宝简单地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货→场→人
简单来说就是“人找货”,淘宝把同一件产品,特别是爆款产品,呈现给所有人。
第二阶段:人→货→场
简单来说就是“货找人”,淘宝根据不同的人,推荐不同的产品。前几年叫“千人千面”,但现在我更喜欢叫智能推荐
如果你能理解“百度”搜索引擎与“今天头条”资讯或“抖音”的区别,你就能明白这两个阶段的区别了。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因为这对后面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底层原理的理解至关重要。
淘宝标签
在去年,“坑产”加“螺旋”,依然能快速爆起一款产品,到今年这个方法还管用吗?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最近“螺旋”依然能在一周左右就快速爆起一个流量,但是次日流量就急速下降了?
直通车转化越来越低了,甚至开了车就会发现自然流量在减少?
最近谈坑产、黑车、黑搜的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在谈论“标签”、“打标”、“超级推荐”了,有没有发现?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标签”吗?为什么又要通过对手产品“打标”法?
我相信超过80%的运营看到的仅仅是表象,跟着机构运营走,韭菜被割了一波又一波。这当然是好事,不是因为我也被割过好几次,而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困而学之”。能学习表示至少你走出去了,可悲的是“闭门造车”,固守过往成功的经验,还期待有所突破。
更可悲的是有些运营把公司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在强大品牌背书和资金下,把一个店铺“运营”得风生水起,还到处吹自己“运筹帷幄”,天天喝茶(当然不排队有这样能力的运营)。
底层原理
那么淘宝从“货→场→人”至“人→货→场”的转变,我们运营应该如何应对?各种“标签”、“打标”如何理解背后的逻辑?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三重境界既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也是胸有成竹的体现。当我们的思维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时,对事物的认识有了立体感。尽管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待事物时,也会到得不同的结论,但这时我们看得更透彻、更清晰。
做运营的你,相信一定听过这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是吗?但是你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吗?
所以,今天我就尝试从更高的一个层次——“道-法-术”来思考淘宝电商平台,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很难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上面这张图是思考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系统时的框架,是从“道-法-术”的层次来思考,能直达问题的本质。
一、 淘宝运营之“道”
何为道?《道理经》是这样传承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具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特性,也就是:“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
换一句话通俗理解就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在变化的背后,必定存在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可以看作“”。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就是一些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万有引力”,它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支配着地球上的一切东西;比如“秋夏秋冬”,它也不会随着人类意志而改变,它支配着我们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的农作活动。
那么回到淘宝运营之“道”又是什么?淘宝发展至今已经十多年了,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但是在这变化的背后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呢?
还记得前面所说的淘宝运营从“货-场-人”到“人-货-场”的转变吗?淘宝最近所有的变动,都是为了“人”与“货”的匹配”。再深入一点就是淘宝以“人”为中心,推送它认为最适合的“货”给这个人。换句话来说就是:智能推荐
这个才是淘宝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淘宝搜索结果背后的逻辑基石。在此基石之上,才是淘宝的产品的“增长”与“坑产”
在去年,我写过一系列文章,同样是站在“道-法-术”角度分析过淘宝的运营之“道”是产品的“增长”,因为只有增长,淘宝才能判断这款“增长”的产品才是一款好产品,才会呈现给更多的人。
但是现在淘宝已经完成了智能推荐算法,“增长”已经不是那块最底层的基石了,而首先是“人”与“货”的匹配。只有人与货的高度匹配基础上,增长才有效。淘宝已经将基石下移了。
读到这里,所以你细想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标签”、“打标”、“超级推荐”了。因为淘宝要实现“人”与“货”的匹配,通过给“人”与“货”打标签的方法来实现是目前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两者的标签相似度越高,那么“人”与“货”的匹配度就越高,也就是说这个产品更适合这个人或这一群人(拥有相同或相似标签的一群人)。
但是不止一个商家在做这款产品,会有很多商家,很多产品都拥有这一群人相似的标签,那么这个时候,谁家的产品“增长”势头越好,就会越优先推荐这个产品给拥有相似标签的那一群人。
往这个方向细想,慢慢深挖,你就会恍然大悟——原理淘宝运营背后的原理是如何简单!只要你的运营方法符合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么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那么我总结一下淘宝的运营之“道”——人与货的匹配和合理的增长
二、 淘宝运营之“法”
什么是“法”?
“法”是“指方法、思路”。那么方法和思路从何而来?“法”从“道”中来。
淘宝的运营之“道”是:人与货的匹配和合理的增长。那么从这个道出发,只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为你的产品找到合适的人群;二是在找到适合人群基础上让产品实现增长即可
关于第一点,如何为你的产品找到合适的人群呢?一般这属于市场营销范畴了,但撇开市场营销不说,单是从淘宝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做到?
结合淘宝规则、公开资料和实际操作情况,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大概步骤如下:
测试人群→优选人群→产品入池→稳定人群
经过上面几个步骤,大致上就可以为产品匹配到相对精确的人群了。
关于第二点,在找到合适的人群基础上如何让产品实现增长呢?相信有很多运营心中已经有数了,实际上就是控制数据螺旋式上升,直至产品的爆发
那么控制哪些数据螺旋式上升呢?关键数据如下: 
控制好这些数据合理地不断增长呈螺旋式上升,就能实现营业额合理地增长,让淘宝认为在这些匹配的人群中,你的产品是非常受欢迎的,从而获得淘宝搜索引擎更多的推荐曝光机会
那么总结下来,淘宝的运营之“法”是:首先通过“测试人群→优选人群→产品入池→稳定人群”匹配好人群;然后控制点击量、收藏量、加购量、成交量和人群标签、产品标签这几项重点数据呈螺旋式上升
可能有小伙伴们要说了,我已经螺旋补单了呀,为什么还是爆不起来?那是因为这里有四个关键点你们没有注意:第一是“点击率”;第二是“转化率”;第三是“量”;第四是“增长率”, 这四点就是我们额外需要注意的地方。
怎么来理解这四点?我举例说明:
第一:假如你点击率数据控制得很好,转化率控制得很好,但是每天只卖两三单(或者补单 ),如此小的量请问有效果吗?可以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对手每天卖几十上百单 ,你才卖几单,你凭什么能有效果?没效果是正常的,有效果才不正常。
第二:假如你量很大,但是点击率和转化率却低于或远低于行业平均或对手,淘宝会持续给你流量吗?给你1000个流量,产出10单 ,但给对手1000个流量却产出30单 ,如果你也要产出30单 ,就要给你3000个流量,谁好谁差一目了然。
所以回到上面的图片,你就能明白了为什么是“点击率/点击量”,“转化率/成交量”了。既要高的“率”还要有足够的“量”。
第三:假如你有高于行业的“率”(点击率和转化率),还有可观的“量”(点击量和销量),那么这一款就已经具备了爆起的可能性。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它是否真的可以爆起,那就是“增长率”。
比如,你一天100单 ,对于很多类目来说,不算少了吧?但是每天就增加三五单,增长率3%至5%这样,而对手增长20%以上,请问,这样的增长程度,你的这个款有盼头吗?我估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增长20%的,是不是?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爆款之所以能爆起来,是因为人与货的匹配基础上,产品的持续增长。反应到数据上就是上面那张图片的数据。那么你控制好这些数据,操作一个爆款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
这就是淘宝运营的“道”与“法”,无论淘宝未来怎么变化,但判断一款产品是不是好款,那个基石的是不会变的,最多只是下移
可能有小伙伴要反驳我了:淘宝06年的时候,是按下架时间排序的,这怎么解释?
不错,06年的是时候确实是按下架时间排序,但是那时候淘宝还是“小孩”,还没有“长大成人”,很多地方不成熟。而淘宝现在已经长大了,是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从不成熟至成熟,从简单到复杂,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这是大自然的“道”。
想一想,这个世界是不是这样?
三、 淘宝运营之“术”
“术”就是实操层面的东西了,这里的细节比较多。比如如何测试人群?你就要设计几张不包含价格的主图,在直通车上打开人群,看看哪些基础属性人群点击率高。两三天数据观察下来,大致就可以确定这款产品适合什么人群了。
那么人群应该如何添加?出价多少?如何调价?等等这些属于比较细节的东西,本文章无法展开详细论述。
要么你去比较基础的培训机构学习,要么就自己去实践操作,作为一枚运营就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管你认不认同,现实就是这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预见真正花时间的地方,是在“术”的层面,而“道”和“法”似乎就几句话,没有什么可操作性的东西。
那么是不是说明“道”和“法”不重要了呢?其实不是的,不但不是,反而“道”和“法”是极其重要的,是做一件事情的那个根本、起点
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君子做事情,要抓住根本的问题,根本确立了,方法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所以我总结了运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追术。即追求一些表面操作的东西,比如你进入这个行业,就想着怎么S单,研究直通车,寻找各黑索、黑车等等各种“术”甚至“器”层面上的东西。
第二阶段:求道。当你在这个行业混了一年半载的时候,特别是有人引导的时候,你会慢慢地探索着“道”层面上的东西,你会追求、寻找事物表象背后的规律。如果你学习能力很好,你会不断学习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层面会再上一个层次。
第三阶段:择术。到了这一层次,可以说是“修道成仙”了,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在这阶段再追求的术,可以说是有目的的“术”,有计划的“术”,有高度下的“术”,你会择“术”而用。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好好理解上面的三种境界,这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当走过后再回头看,也许我们都会顿悟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