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上海 || 市井的平凉路,老杨浦的“南京路”,有侬的回忆吗?

 老幺pu06meb5n2 2019-12-24

平凉路,1902年修筑

全长5.7公里

位于杨浦区南部

东西走向

西起临潼路、杨树浦路口

东至军工路、黎平路交界处

是杨浦区重要交通干道之一

路名的来历

历史上的平凉路有两段,是用印尼和印度的地名来命名:西段以印尼雅加达旧名命名、“巴特维亚”命名(Batavia Road),东段则以印度地名命名,麦特拉司路(Madras Road),又作“马德拉斯路”。

1915年,当时公租界工部局将东区一批中国工人聚居区的道路改名,这条马路便以甘肃省东部城市平凉,来命名为“平凉路”。

70年代平凉路上的老电车

老杨浦的“南京路”

老早辰光,大杨浦的小巴腊子们,对一个叫“八大头”的地方,那是念兹在兹,魂牵梦萦的。长大了才发现,从小读别字,中间这个“埭”字,原来念“dai”。

说到八埭头的兴起,必绕不开往昔万千工人聚居杨树浦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商于此开设诸多工厂,江浙农民离乡抵沪谋生者逐年增多。

1908年,天主教会在韬朋路(今通北路)上造了八埭(吴语方言,词义同“排”)二层砖木结构的房子,开间小、进深浅、层高低,外形类似广东的旧式厢屋,以供工人、小贩和低级职员居住。

此后,平凉路、福禄街陆续建成一批旧式里弄,人气渐足,繁华日盛,以通北路、平凉路交汇处为中心,东到许昌路、南近杨树浦路、西至景星路、北迄唐山路,“八埭头”之名不胫而走,成为当地妇孺皆知的商业街市。

据说,通北路134弄,是八埭头的起源地;而平凉路,则是八埭头的主干。

两侧腹地星罗密布着观之不尽、游之如入迷宫的小巷小弄,知名的有三益里、隆仁里,还有建制略显简单的新康里、汾州里。



(图片来自:@食砚无田)

八埭头声誉日隆的鼎盛时期,素有杨浦“南京路”之称,沿街店肆林立,汇集了几十家商户,包括著名的和丰泰百货店、协泰祥布店、宏大鞋帽店、同保康国药号、老大同南货店、沪东状元楼、大同新南货店、万大油酱店、万泰昌粮店、金城钟表店、四九七烟店、天泉浴室、康明照相馆、榆林理发店等……

平凉路401-409号,沪东状元楼

     因为本市早有多家以“状元楼”命名的甬帮菜馆,比如“四明状元楼”、“甬江状元楼”,所以,开在“八埭头”的状元楼,店主就专用“沪东”两字来区别。

平凉路480号,平凉菜场

平凉路525号,沪东电影院

平凉路1489号,上海市第三百货商店

平凉路1730号,杨浦电影院,多少人曾经的回忆啊!

图为1985年11月18日早晨,等开门的读者在平凉路新华书店门口排起长队。

平凉路412号,老大同南货店

平凉路415号,协泰祥呢绒绸缎商店

平凉路上的记忆

东宫

杨树浦工人聚居,自然要说说这里的工人文化宫。老杨浦人小辰光都晓得“东宫”和“西宫”,很多没少去“西宫”打游戏机。这两个地名,其实就是市总工会沪西和沪东工人文化宫的简称。

平凉路1500号,沪东工人文化宫

“东宫”,始建于1956年,1958年10月1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是上海三大工人文化宫之一。

曾经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评论:“如果已经不记得童年是什么样子,那么就去东宫转转;游艺机娱乐场,还有那家牢牢的东宫电影院......有着80后太多的回忆。

巡捕房变身公安局
      当年上海滩四起轰动全市的名人绑架案,其中一件就是绑架严裕棠的。案件发生在1932年的6月,地点就是现在的平凉路1号,当年的严家大院门口。



      说到绑架案,就来说说平凉路2049号,如今的杨浦区公安局,过去这里是上海近代史上,著名的“杨树浦巡捕房”。

      巡捕房大楼西面靠近格兰路(今隆昌路),人们习惯称之为,格兰路巡捕房。

      杨树浦巡捕房,顾名思义,最早是在杨树浦路上,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7月。直到1933年9月,杨树浦巡捕房才迁至平凉路2049号。

     上海解放后,军事管制委员会分别接管杨树浦、榆林路警察分局。1949年6月,分别建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杨树浦分局、榆林路分局。
惟兴里

从地图上看,惟兴里位于同济大学东南方向,靠近黄浦江的平凉路与通北路交叉处。

惟兴里分老惟兴里和新惟兴里,其中老惟兴里建于1920年,而新惟兴里于1923年建造。

四九七烟店

      “四九七”是沪东地区著名的老字号专业特色烟店,开设于1937年,因座落于平凉路497号故名,成立初期称“四九七烟行”。

      解放前该店主要经营卷烟、烟丝、雪茄,兰州水烟、旱烟、鼻烟,烟其以及香烛,火柴、草纸等商品。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另售为辅,在榆林,杨树浦、提兰、虹口等区烟杂行业中颇有名气、前来批购货物者众多,拥有客户数百家。

      解放后该店业务不断发展,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和烟草专卖政策后,该店逐步终止了批发业务,改为纯另售烟店,由于保持了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货源充沛、货卖新鲜的经营特色,吸引了远近大批顾客,人来人往,源源不断,并在同行和广大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平凉路上的老工厂

严裕棠和大隆机器厂

      如今的平凉路25号,一栋几年前差点被拆毁的历史建筑,就是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商业巨子、严裕棠的家。

      严裕棠,1880年生于上海,沪西严家宅人。1902年,在杨树浦太和街和人合办小作坊,取名“大隆铁工厂”,从事纺织机器修理。


      很多上海网友曾指出,平凉路1号-25号,过去其实都是严家的产业,包括大隆机器厂也在平凉路上。笔者考证后发现,1912~1914年,大隆开始改业务,以修配纺织机件为主,这时开始迁入平涼路。


      一战期间,大隆业务兴旺,逐渐开始涉足下游企业,比如棉纺,甚至还有自己的发电厂,严裕棠也成为了上海、苏南著名的实业家。

同兴纱厂

在平凉路1777弄内,有幢历史保护建筑,这就是原日本同兴纱厂工房及老板住宅。

这一片原来就是住宅区,由单幢别墅和联排住宅组成,大约在1928年到32年间建造,和洋折衷日本近代住宅,室内设榻榻米和移门,平面布局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日本传统特征。

上海第六毛纺织厂

     上海第六毛纺织厂,厂址:平凉路1090号。前身为上海毛绒纺织厂。由英商信昌洋行华股董事厉树雄等投资15万元,设厂于杨树浦路61号。1938年1月,该厂凭借与英商信昌洋行的密切关系,渗入英商资本,厂名冠以“英商”,在香港注册,易名上海毛绒纺织中英合股有限公司。1939年恢复生产。同年在兆丰路(今高阳路)107号租屋,设第二厂,增加织造部织制呢绒。

      1940年又在平凉路1090号现址购置空地20亩,建造新厂房,增添精纺绽2600枚,织机30台,染整机全套,形成日产绒线2000磅和精纺呢绒500余码的规模。是年将股票加入众业公所开拍买卖,吸引市上资金,抛售期货,收取客户资金,结汇订购原料。当年即获利三、四十万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籍董事长兼总经理高默朔被日军关进集中营,工厂被日军没收。1942年,日军将此厂交由汪伪财政部敌产管理事务处管辖,并被出租给日商满蒙毛纺织株式会社。满蒙厂承租以后,从东北及日本名古屋运来梳毛机、弹毛机等粗纺设备,并入平凉路新厂房内,改成一个全能的粗纺工厂,专门制造军呢和军毯。1956年7月改组成立公私合营上海建华毛纺织厂,生产得到发展。

      1966年10月,企业转为全民所有制,改名国营上海第六毛纺织厂。

      至1992年底,全厂职工总人数1358人,其中管理人员171名,工程技术人员140名;占地面积146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413万元,净值1691万元;主要设备(不包括分厂)拥有纺锭5940锭,织机88台,后整理染色设备62台;工业总产值5243万元,出口创汇138万元,实现利润税金936.9万元。

上海胶鞋六厂

     上海胶鞋六厂,厂址杨浦区平凉路1180号,占地1298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5.7平方米。前身是大生橡胶厂,由曹涛声于民国19年(1930年)秋集资2万银元租赁务本橡胶厂的厂房设备开办,厂址麦克里克路(今临潼路、霍山路口),职工约100人,生产汽车牌全胶鞋。次年7月租赁朝阳路(今沈阳路)土地3921平方米建造厂房,竣工后于民国21年9月迁大生橡胶厂至朝阳路131号,改名为益昌橡胶厂,生产金鸡牌和黄牛牌胶鞋。民国28年7月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改名东亚橡胶厂,民国32年10月更名为大东橡胶厂。民国34年8月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接管,民国35年6月标售给交通部公路总局汽车器材总库,更名为上海橡胶厂,生产三星牌和上海牌胶鞋。由于经营不善,民国35年11月被正泰信记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资组成的福泰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租赁,生产回力牌布胶鞋。次年1月,由正泰信记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独资租赁,改名为利泰橡胶厂,增加产品大喜牌全胶鞋,职工增至300余人。同年底拨出524平方米厂房和设备,由交通部公路总局汽车器材总库成立上海胎轮翻修厂。利泰厂于1949年底改厂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分厂。1954年2月公私合营时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轮胎翻修厂迁出,其资产作为公股投资组成公私合营上海正泰橡胶厂第二厂。1956年8月永丰橡胶厂并入。1960年1月,隶属上海市橡胶工业公司。1966年12月更名为国营上海胶鞋六厂。

     1990年12月兼并上海明星橡胶厂。生产和经营回力牌、华兴牌全胶鞋和布胶鞋。产品分全胶鞋和布胶鞋2大类计21个品种,565型篮球鞋6次蝉联全国同类产品试穿第1名,2次获国家银质奖和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0年生产胶鞋609.63万双,其中出口287.60万双,创汇630万美元。全厂设1个分厂,2个车间,105个班组,职工1638人,其中女职工824人,占50.3%,各类管理、技术人员201人。1983年被命名为清洁文明工厂。

上海变压器厂

     上海变压器厂坐落于平凉路1332号。前身是益中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由杨景时、刘锡祺等集资15万银元于民国10年创办,当时厂址在浦东凌家桥34号。

      民国13年,由周琦、刘锡祺合作设计生产出中国第一台50千伏安电力变压器。1954年公私合营。1960年,大达电机厂、中国统一电机厂、上海电机铁工厂并入,成立上海变压器厂。厂址在许昌路618号,后迁至平凉路1332号。期间,先后有26家工厂并入。

      1985年后,发展成立了4个联营厂,主要产品有S系列变压器、SL系列油浸电力变压器、SCL环氧浇注干式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1986年,首创国内第一台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生产产品有41个系列,800多个品种,2500个规格。远销古巴、东南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SL50中型变压器、SCL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被评为部优质产品,SL低损耗变压器被评为市优质产品。1987年,获市先进企业称号,198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产品注册商标为“森田”牌。

     1990年末,有职工1609人,其中技术人员213人。固定资产净值1037万元。占地面积41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0130平方米。金切设备70台,锻压设备21台。总产值5601万元,利税总额1250.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5092元/人。

上海第四漂染厂

上海第四漂染厂,厂址:平凉路1404号。历史沿革:1917年5月中华染色整炼公司(日资)→1931年2月中华染色整炼公司株式会社(日资)→1946年1月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二印染厂→1950年7月国营上海第四印染厂→1966年10月国营上海第四漂染厂。

主要产品:纯棉、涤棉漂、色布,涤粘中长漂、色织物及纯涤纶低弹长丝织物。

上海第一羊毛衫厂

   

上海第一羊毛衫厂是1957年4月,由上海针织内衣工业公司为发展上海羊毛衫工业而筹建的国营企业。当时定名:地方国营上海第一针织羊毛衫厂(1966年10月改名上海第一羊毛衫厂)。设于平凉路2060号。

国家投资52.59万元,用于添置生产设备和新建一幢3层楼厂房。同年6月开始生产。1958年1月至7月先后并进振泰、美羚、大华、义华、振升、大丰、国建等织造厂和新众、群合、利民等生产合作社,计46个小厂。全厂有职工1832人,横机352台,圆机115台,各种成衣机284台,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羊毛衫厂。1958年总产量118.95万件,产值4303.64万元,利润572.79万元。是年10月,为了理顺原料的供应关系,划归上海毛麻公司领导。1992年底,全厂职工1559人,其中管理人员129名,工程技术人员68名;占地面积7664.5平方米,建筑面积3121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969.1万元,净值1448.1万元;主要设备(不包括分厂)拥有各类横机576台、圆机136台、成衣机178台;工业总产值4941.9万元,出口创汇581.34万美元,实现利润税金86.71万元。   



  

上海自行车三厂

      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而成的上海自行车三厂,厂址位于平凉路2375号,这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成立后不久,公司分别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上连续两次刊登了《征求牌名商标广告》,十天内收到的稿件一千多件。其中,一位姓周的艺人画了一个仪态秀美的凤凰,并用文字写道:“凤凰好,飞翔轻快,是民间吉祥之物,受人民喜欢”。这幅凤凰图案在全体员工的评议中,获得了90%以上的赞同。1959年1月1日,“凤凰”商标正式被批准,“凤凰”就此诞生。

“凤凰”品牌商标(飞凤)

“凤凰”品牌商标(立凤)

      随后凤凰牌自行车就成了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间供不应求。七十年代,中国大街小巷上,凤凰牌自行车随处可见。在商店里,凤凰牌自行车总是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成为消费者“买车”的首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凤凰”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因此,凤凰牌自行车也成了姑娘出嫁时一份很有面子的嫁妆。

      1980年9月14日,凤凰牌自行车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凤凰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欧美市场的中国自行车品牌。

      1993年,自行车三厂整体改制为凤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

       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厂址:平凉路2767号。

      历史沿革:1921年公平纱厂(日资)→1922年钟渊纺织株式会社公大第一厂(日资)→1946年1月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九纺织厂→1950年国营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主要产品:纯棉府绸、细布、涤棉细布。

平凉路上的学校

杨树浦平民学校
       1924年4月,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负责人邓中夏,为发展上海工人运动,提倡创办平民学校。

       上海大学学生杨之华(中共党员)、张琴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当年转为共产党员)及湖南转来的共产党员蔡林蒸等人,接受党组织派遣,到沪东地区筹办杨树浦平民学校,校址设在惟兴里900号。

当年《民国日报》对于杨树浦平民学校的报道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沪东最早创办的一所面向工人的学校。学校分为男女两部,共有学员150名,大多是各纱厂的工人。

       1925年初,民族资本家朱思恩资助扩大校舍,学校从弄内迁到了平凉路的弄口,也就是今天,平凉路396、398号。
平凉路第四小学

上海足坛有很多著名球员都是从杨浦走出来的,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育苗基地”,就在平凉路上,这就是平凉路第四小学。

平凉路第四小学,位于平凉路2767弄5号。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上海市公大纱厂子弟小学。1946年改为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二员工子弟小学。1949年上海解放后,改为华东纺织管理局第二职工子弟小学。1956年隶属杨浦区教育局,改为平凉路小学。1957年改为榆林区平凉路第一小学。1959年改用现名。

平四小学先后孕育出了一大批知名足球运动员,名单如下:李龙海、鞠李瑾、贾春华、刘军、申思、虞伟亮、黄震华(退役)、刘谢栋(宁波华奥)、孙吉、孙祥、王佳玉(上海东亚)

1978~1990年,平四小学在各项小足球比赛中获41次冠军、19次亚军,14次代表上海市小学参加全国小足球比赛。1989年,以平四小学为主组队,代表上海赴日本参加国际少年足球赛,获第三名。

沪上足球名宿孙吉、虞伟亮与上港一线队主力后腰蔡慧康一起回到母校,与平四小学的小球员们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眉州中学

      眉州中学创办于1962年,校址为:平凉路1490弄55号。1990年,有班级15个,学生619人,教职员工79人,其中教师47人。占地面积3951平方米,建筑面积3691平方米。


 68届眉州中学战友与恩师相聚

平凉二中

平凉二中创办于1971年,校址为:平凉路1465号。1990年,有班级22个,学生1018人,教职员工122人,其中教师74人。占地面积8786平方米,建筑面积7710平方米。

平凉路第一小学

      平凉路第一小学,校址:平凉路243号。由天主教教会创办于1918年,原名文宗小学,1938年与淑德小学合并,改名为启明女子小学。1953年改为平凉路小学,1956年改为平凉路第一小学。

1988年,学校占地3.3亩,建筑面积2077平方米。有班级13个,学生539人,教职工4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

平凉路第二小学

平凉路第三小学

平凉路第三小学,校址:平凉路2400号。创办于1957年。1988年,学校占地10亩,建筑面积2506平方米。有班级19个,学生820人,教职工6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4人。

      最后,介绍校名带有“平凉”、但校址不在平凉路的学校。

平凉中学

      平凉中学创办于1965年,校址为:周家嘴路3000号。1990年,有班级13个,学生444人,教职员工72人,其中教师46人。占地面积7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

平凉路第五小学

平凉路第五小学,校址:福禄路100-101号。1950年左坚善、洪耀集资创办左家宅私塾。原址杨树浦路471弄内,仅一幢砖木楼房和一间平房。1955年改为私立正新小学。1956年2月改公立,黄浦小学、虹口区五金工会子弟小学并入,易名杨树浦路第二小学。1959年扩建为福禄路第一小学。1977年定名为平凉路第五小学。1988年,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2442平方米。有班级15个,学生527人,教职工4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

此外,还有平凉幼儿园(杨树浦路516号,1984年创办)、平凉路第二幼儿园(平凉路393弄24-28号,1974年创办)。

老杨浦人们

关于平凉路

你有什么回忆呢?

图文信息来源:看懂上海、上海杨浦、最忆杨浦、图溯上海等网络平台和《杨浦区志》《上海市学校概况》《上海纺织工业志》等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