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丧礼与安葬

 红谷斋主人 2019-12-24

                                                   丧礼与安葬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十卷·《子贡问》·十六、十七

(峻岫)

(原文)

16、

齐晏桓子卒。平仲粗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屦,

食粥,居傍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

礼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问孔子。

孔子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

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

宴弱,子姓,名弱,谥桓,因此被人称为齐晏恒子,他是晏婴的父亲,齐顷公、齐灵公时的正卿。宴弱死了,“平仲粗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屦,食粥,居傍庐,寝苫枕草。”晏平仲就是晏婴,宴弱的儿子。灵公,庄公、景公三帝晏子均在齐国为官,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为成就齐国的霸业,建立了丰功伟绩。父亲死了,儿子服丧“衰斩”,就是五服中的“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丧服,而且断处外露不缉边。苴绖,“苴”指大麻。“”是麻制的带子。“杖”就是“丧杖”,也叫哭丧棒。以菅屦,用菅草制作的草鞋。进食只有粥。居傍庐,居住在父亲的坟墓边。寝苫枕草,没有被褥,只用草苫席做被褥和枕头。“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乡老都说,晏子这样做,不是大夫丧失父亲该有的礼节。其实没有什么大夫丧父之礼。因此晏子回答了一句“唯卿大夫。”意思就是不止大夫。所谓“大夫丧父之礼”就是普通的士礼,也就是说父亲死了,不管什么人都一样的“斩衰”服丧。于是曾子问孔子,怎样理解晏子说的话,和晏子的行为。孔子回答说:“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晏子很聪明,他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害。虽然晏子的职位很高,但是父亲死了,就是父亲死了,你不能因为自己地位高就草草了事,简单马虎,给人留下口实。晏子说:唯卿大夫”其实就是“逊词”,谦恭之词。谦恭之词可以避祸。顶撞乡老有必要吗?驳斥人家乡老随便议论,有这个必要吗?不知道“愻辞以避咎”,其实是大不幸。

17

季平子卒,将以君之璵璠敛,赠以珠玉。孔子

初为中都宰,闻之,历级而救焉,曰:“送而以宝

玉,是犹曝尸于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

害于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

兆奸以陷君。”乃止。

季平子又称季孙意如,春秋时鲁国的正卿。鲁昭公即位,实际是季平子掌权,他为人专制跋扈,把鲁昭公赶到了齐国,自己“摄行君位”。季平子死了,“将以君之璵璠敛,赠以珠玉。“璵璠”是美玉。用璵璠陪葬季平子,还让各地赠送珠玉。这样做即表示季平子的“君位”,也表示季平子德望。当时孔子为中都宰,是管理中等都市的行政长官。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前往挽救这件事情。孔子说:这样做等于“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于中原也。让各地赠送珠玉安葬季平子,这是等于把季平子的尸体暴露在荒野之上。为什么,“盗墓”呀!有这么多珠玉陪葬,盗墓贼岂能不光顾。“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于死者,因此用珠玉厚葬季平子,就是鼓励人家去盗墓,这不是等于祸害死者吗?“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如果孝子的行为不合情理,就会危害到故去的亲人。如果忠臣不能揭露奸邪,那就是等于在危害君王一样。安葬死去的亲人,也要亲人入土为安,惊扰死者,也是一种不孝。(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