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 “海天佛国”普陀山那些人那些事(前言)

 海浪zhg 2019-12-24

庄和刚

                     前    言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的长枪利炮轰开了锁国闭关、夜郎自大的清王朝大门,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国内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军阀割居、匪患四起。抗争侵略者与封建王朝的起义不断,义和团运动、三元里抗英等等。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历史进入了民国时期。

朝代更替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饱经内忧外患的阵痛,近代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心,不断求索光明大道。在动荡与磨难的交锋中,人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未来。1949年10月1 日新中国成立,一声惊雷响彻世界东方,屹立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华大地上,标志着民国时期的终结,民国时代亦如历史飘零的落叶被厚葬。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佛指名山观音道场普陀山,面积仅有12.5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西晋太康年间开始1700多年的佛教文化沉淀,便有“海天佛国”之称,普陀山在佛教中的地位,正如普济寺前一副对联上写的一样“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在民国这个特殊时期,本是块清静之地的观音道场,也随着历史的起伏一起波动。

本人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普陀山的一些史料,不少都是舟山文人的研究成果,史料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作为那个时代普陀山历史影子的佐证, 以飨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