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你能不能别说了,如何倾听孩子的声音?

 明月峰林 2019-12-24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很是头痛,一辅导作业、谈学习就闹得不可开交,孩子要么坐不住要么就是被训地哭哭啼啼;生活与学习习惯也很不好,父母老是唠叨可并不见孩子把坏毛病改掉,有时候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呢?

        孩子缺乏安全感。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成长的,都有过像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曾经因为父母的训斥而伤心,因自认为的正当要求得到拒绝而难过;也会因为老师、同学或者朋友的误解而失落不已;甚至会去惧怕一些东西,对自己没有信心,变得某一方面自卑起来。这些看似平常而普遍的事情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使得他们变得敏感起来,时常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情绪变化。父母若是没有及时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没有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反而以自我的认知去认定孩子就是不听话、淘气、不认真或是不爱学习,那么真得会让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长此以往,问题得不到解决,孩子也常常被批评。而常常被批评的孩子在学校承受的压力更大,惧怕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的孤立,作业不会做也不敢提问。回到家后,还要面对父母的负面情绪。父母又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做到志同道合,身心俱疲,家庭关系也很糟糕,这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并不善于倾听孩子。在孩子说话时常常漫不经心、或者粗暴打断。殊不知,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他们是不会说出自己真实思想的。大人如果对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忽视他们,长此以往,家长将听不到孩子说真话,不敢更不爱和大人交流。所以,大人们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成果,那么一定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否则,教出来的孩子不理你了,那么可真是浪费了大人的一片苦心了。那么,大人如何正确的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放下手里的事情,认真听孩子讲话。当孩子说话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放下自己手里事情,将全部注意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要让他感受到,妈妈在认真听你讲话,自己的话语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先告诉孩子,等妈妈做完手里的事情之后,再来听你说,千万不要说自己没空或者用别的理由搪塞。

       鼓励孩子多说。在孩子叙述过程中,妈妈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偶尔点点头,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如果孩子说到一半卡壳了,妈妈适当引导孩子:是吗?真的吗?之后还有发生别的事情吗?或者复述孩子的话语,这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认可、肯定,陪着孩子沉浸在当下的事件、情绪中。

      先肯定孩子,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当孩子说完之后,先肯定孩子话语中你认同的部分,如果没有认同的部分,先与孩子共情,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之后,再向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件事情在妈妈看来,可能这样做会更好……”亦或者:“如果可以这样做,感觉也很不错……”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对孩子说:你不可以这样想,你这样的行为是错的,这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少说多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耐心多听,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多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什么,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然后给予肯定并做引导。

       懂得变换方式与孩子沟通。面对面的交谈固然是好的,但是很容易变成父母的说教会,自我感动、刻意感动。这种沟通次数多了,也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觉得甚是啰嗦。可以通过陪伴孩子看书,散步,或者写信等其他方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我们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和放弃。只有给予孩子尊重,他们才会放心担忧与我们做朋友,才会愿意把心里话说给我们听。不要因为孩子犯的一个错,一直叨叨不休。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后仍要让他知道父母对他很信任。比如说,大人们会规定孩子要认真的听、不能打断长辈之间的谈话,因为这是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这样的的规定也应该放在大人身上,这才是正确的倾听。另外,如果家长在听孩子说话时不耐心,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学大人样,不愿意听别人的话,最后让孩子无法学会尊重他人。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们说的话让人听不太明白,大人们也一定需要耐心地倾听。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一种倾听一份理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倾听尤为重要。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孩子的弦外之音,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任何打断、禁止或嘲笑孩子说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伤害。培养教育孩子就如同我们种花种草一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正确的转向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意义重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