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深受消费者青睐,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南美白对虾受疾病的危害愈发严重,“偷死”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养殖3年以上的池塘,对虾感病概率更高,致使虾农实现高产高效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南美白对虾病毒病所致,该病一旦暴发,治愈概率微乎其微。因此,掌握该病传播途径、了解病前征兆、采取预防与减损措施,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中之重。 病毒病传播途径 1、虾苗携带传播:不达标不规范的虾苗生产企业生产的虾苗,由于受 亲虾的垂直传播或受虾苗培育环境的影响,导致虾苗携带病毒。通常虾农在采购时虾苗体色、游动表现正常, 这是由于病毒尚未发作,还处于 “潜伏”状态。一旦进入大塘养殖,随着季节变换、水温增高、个体增长、 池塘总载虾量增大、水质理化因子变化,病毒极易被激活,造成病毒病的暴发,导致南美白对虾大量“偷死” 于池底。虾苗携带病毒,不仅会对养殖当期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池水、池底产生污染,使池塘存留病毒,为以后的养殖埋下隐患。 2、水源输入传播:一是采用地表水源的池塘,尤其是使用流域较短的小河沟和临近的坑塘水作为水源时,由于该种水源平时交换量较小,自净能力较差,本身含有许多有害微生物,加之其中的野杂鱼虾也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甚至还有患病池塘的池水排入其中。因此,采用地表水源,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极易发生病毒病 “串联式感染”; 二是进排水渠道不分时,当池塘发生病毒病,在下茬养殖前,即便池塘消毒工作做得十分到位,进排水共用渠道也会藏匿病毒,从而导致病毒病“回头感染”。之前没有发生病毒病的池塘,比如初次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有的虾苗即使携带病毒,也未见虾病发生,但这并不表明池水没有病毒,只是因为池塘初始环境优良,当期病毒未被激活,或由于病毒数量少、在塘时间短,尚未构成威胁。在下茬养殖中,当进排水渠道内的病毒进入池塘,再投放同样质量的虾苗,由于病毒进入池塘要比虾苗携带病毒进入池塘时间早,这样就会因池塘环境稍差、病毒数量增加、病毒在塘时间加长等多因素的集合而暴发病毒病。 3、虾尸乱扔传播:有些养殖场未按规范处理病死虾体,将其乱扔乱放于养殖区内,一旦遭遇风雨天气,虾体极易被风雨直接刮进或冲入池塘,浸泡过虾体的雨水也会流入池塘,致使池塘感染病毒。 4、塘间客串传播:雨季汛期,地势较低并带有病毒的池塘,由于雨水的涌入,造成池水漫塘,当外溢池水流入其他池塘时也会将病毒带入。此外,在池塘密集连片的规模养殖区内,进行清塘、拉网、进排水等养殖操作时,容易造成 塘泥飞溅、池水溅起,使泥点、水珠落入其他池塘,也是病毒传播的一种途径。 病毒病发生前征兆 导致南美白对虾发生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有白斑病毒、桃拉病毒、肝胰腺细小病毒等。 发病之初,仔细观察可见个别虾体胸甲有极小的白色斑点,虾须和尾扇发红,体表其他部位正常;虾壳发软;少量虾附在岸边水底或在水体表层缓慢游动。 在白斑病毒、桃拉病毒发作初始,会给南美白对虾带来短暂的兴奋期,所以多数对虾摄食速度异常加快、食量陡增; 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初期征兆是南美白对虾的摄食量突降,这是因为已被感染病毒对虾的肝胰脏受到侵害,消化分泌物大幅减少,引起食欲严重下降。 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水体环境、饵料、虾体免疫是预防南美白对虾病毒病发生的主要方法,具体做法为: 1、虾池的清理与消毒。对于使用过的虾塘首先排干积水,充分晒底,最好多次翻晒,并至少清除池底污染最严重的表层约30厘米的淤泥。投饵多及水循环不畅的死角应做重点清理。池塘如无法排干积水,则要用泥浆机将底部淤泥连同污水吸尽,并且将污物堆放在离虾池较远的地方。如时间紧急,可在排水后做短暂曝晒,覆盖土工膜,再进行下造养殖。这样既可隔离底层还原环境,又可防止虾池返酸。在清理过的虾池中施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如带水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1~2千克生石灰,也可使用漂白粉40克/米3(有效氯≥30%)。茶籽饼和鱼藤酮类只能杀灭水中杂鱼、虾蟹类,不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因此不宜用来清塘。 2、放苗前的检疫。养殖户进苗时,首先要查看此批虾苗是否有通过检疫准出、准入的合格证明,杜绝桃拉病毒病原从种苗带入。放养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苗种,严格控制放养密度,控制在5万~10万尾/667㎡。 3、水质的调控与管理。养虾首先要养好水,水质调控与管理是养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主要是从盐度、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类、弧菌数量等方面来控制。 (1)盐度。对虾的适宜盐度一般在20~25。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低盐条件下养殖,一些人认为,低盐条件下,病毒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会小些,其原因可能与水体中有益细菌和微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分泌物及相互关系有关。 (2)pH。对虾适宜的pH一般为7.5~8.5,偏离程度不大可以不作调节。因藻类光合和呼吸作用,pH存在周日变化,变化范围在1~2,也没有必要过多调节。 (3)溶氧。低溶解氧促使底质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减弱对虾抗病能力,病毒也会乘虚而入。在晴天中午、后半夜至黎明前及阴天可开启增氧机,开机时间视藻类浓度、有机物多少、天气状况而定。 (4)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虾类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因此要保证池底经常有较充足的溶解氧,并且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这对病毒的生存有一定抑制作用。定期施放水质保护剂如沸石粉,每亩用量15~30千克(按水深1米算)。 (5)藻类及弧菌。一些研究发现,养殖成功的虾池中硅藻、绿藻、金藻为优势种群。在适当密度下,其水色为黄褐色、绿色、黄绿色。这些藻类与弧菌、病毒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可起到抑制弧菌生长、减弱弧菌毒力的作用。弧菌在海水细菌区系中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致病菌。病毒性疾病往往与弧菌病并发感染。同时藻类产氧,吸收水中有害物质,亦可作为饵料生物供对虾摄食。藻相控制在对虾养殖前、中后期都十分重要。 4、拌喂优质饵料。未经消毒处理的鲜活饵料严禁投喂给虾,它们很可能携带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发霉、变味的配合饲料亦不可用。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对于防治病毒性疾病也具有良好效果。选用优质饵料,配合拌喂0.3%~0.4%的维生素C、龙昌胆汁酸(保护肝胰腺)、杜仲叶提取物(抗菌抗病毒)等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