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远舰水下考古发现,北洋水师八大主力舰最后归宿哪里?

 天地史话 2019-12-24

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清朝为了对抗列强组建了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成为了历史。

北洋水师有八艘主力舰,经远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海军的重要战舰之一,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经远舰1887年1月3日下水,于1887年底回国,入编北洋水师,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林永升指挥经远舰,北洋海军官兵奋勇抗战,不幸先后沉没。其中“经远舰”以一敌四,遭受日军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围攻,全舰官兵在奋勇接战,至死不升降旗。除十余人泅渡到老人石得以幸存外,全舰官兵二百多人绝大部分与舰同沉。

经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南边海域。2014年夏,水下考古队依据资料线索与磁力仪物探数据在该处发现铁质沉船残骸,并推测为经远舰。2018年7~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沉船点展开专项调查工作,确认是甲午海战北洋海军经远舰。

水下考古队对经远舰舰体进行局部清理。在艏部最前端发现有艏柱、锚链、舷板等遗迹;在艉部及舰体外围发现大量散落的钢铁构件,还在舰体上发现了后期盗扰与强拆时留下的痕迹。

本次清淤发现的主要舰体遗迹有铁甲堡、艏柱、排污管、登舰梯子、舷窗、倒煤渣口等。还发现了木质“經遠”铭牌,外表髹金,楷书,字体大小52~57厘米,从字体间缝中用铆钉固定于外壳舷墙上。

“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近年来有关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甲午海战史、海军史、舰船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北洋水师提督是淮军将领丁汝昌,有八艘主力舰,这八艘主力舰最后归宿如下:

1定远号,七千吨级装甲舰,右翼总兵管带刘步蟾。1895年2月5日凌晨,定远舰在威海卫遭日军鱼雷艇偷袭重伤搁浅。11日,管带刘步蟾自尽并部署水兵炸毁定远舰。

2镇远号,七千吨级装甲舰,左翼总兵管带林泰曾,继任管带杨用霖。曾在大东沟海战中以305毫米巨弹重创日军多艘战舰。威海卫陷落时,已遭重创的镇远舰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参加过日俄战争。1915年退役被拆解。

3经远号,三千吨级装甲巡洋舰,管带林永升。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中,遭到日军第一游击队四艘战舰的围攻,经远舰曾给日舰重大杀伤,并试图派遣陆战队跳帮夺取日舰扶桑,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该舰顽强抵抗达一小时之久,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在退往旅顺军港途中沉没。

4来远号,三千吨级装甲巡洋舰,管带邱宝仁。参加过大东沟海战和威海卫海战,皆以骁勇能战著称。在大东沟海战中,来远舰拼死奋战,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依然坚持作战,成功返航。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来远舰在威海卫铁码头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中雷两枚后沉没。

5济远号,两千吨级穹甲巡洋舰,管带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表现不错,曾击中敌舰吉野机舱,大副沈寿昌、二副柯建章等英勇战死。管带方伯谦因逃跑被清廷问斩。威海卫陷落时,济远舰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在旅顺羊头洼触雷沉没。

6致远号,两千吨级穹甲巡洋舰,管带邓世昌。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在战斗中沉没。致远舰和邓世昌成为中国海军英勇奋战的图腾。

7靖远号,两千吨级穹甲巡洋舰,管带叶祖圭。靖远舰参加了大东沟海战,中弹一百余发,仍坚持战斗,并在海战最后阶段升旗代理旗舰定远指挥各舰,编队撤回旅顺。威海卫海战中,在“定远”舰沉没后,丁汝昌以靖远舰为旗舰继续与日军作战。由于靖远舰上挂着提督旗(团龙五色旗),遭到日舰攒击重伤沉没。

8平远号,两千吨级防护巡洋舰,管带为李和。北洋舰唯一艘国产主力战舰,在大东沟海战中平远舰两次击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并曾追随邓世昌的致远舰对日舰发起撞击冲锋,因负伤过重被迫撤退。北洋舰队覆灭之时,已经负伤的平远舰被日军俘获。1904年在日俄战争中触水雷沉没于旅顺鸠湾附近,其残骸情况至今没有确切消息和定位。

甲午海战是东亚近现代史上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也是中日历史发展的分水岭。对于大清帝国而言,这一战争终止了光绪皇帝、李鸿章等晚清上层统治者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和海军建设实现富国强兵的历史进程,中国由此滑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深渊。对于日本方面而言,冒险决战、一战而扬名于天下,终于可以以战胜者的姿态重新审视天朝上国,从而助长了其征服中国、独霸东亚的野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