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亚史》日本篇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

 启云_9137 2019-12-25

从今天起,美国历史教授写给4岁儿子的《给孩子的东亚史》要离开韩国,走进

日本,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了!

文 | 李冠南(美国大学历史教授)

家长导读

大家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形成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此相反,将国家与民族诞生的过程神圣化,这样的举动就叫神话。从这一点看来,《古事记》想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大和国的历史和帝王的谱系神圣化。殊不知,这样的神话也有自己发明和创造的历史。

本章所做的工作就是正本清源,一方面是讨论《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诞生过程,另一方面是讨论“日本国”和“天皇”的诞生史。“日本”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究竟该用“倭王”,还是“大王”,还是“天皇”来称呼日本国的王?这些名号到底代表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

词汇的历史与历史的书写又恰恰是息息相关的。大和国从诞生到壮大,再到吸收隋唐的经验来提高大王(后来的天皇)的地位,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将大和国的历史神圣化,《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诞生史又是与大和国力图在东亚世界中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名号紧密相关的!

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本在近代对东亚发动的战争,这些名号又被打上了深深的现代烙印。比如,你听到“天皇”这个词,会有什么样的反映?来自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反映?我想说的是,人们当前的经验和立场对历史的词汇仍有着深重的影响。

脱开这些来自古代和现代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历史学家能做的,就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词汇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选择什么词汇来书写历史,是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给你一把思维的利器,用它可以刺破包裹在历史外面的那层神秘外衣。你不用当一名历史学家,但是你要学会用历史学家的方式来思考!

在公元4到5世纪日本本州岛的近畿地区,出现了一位大首领,日本列岛西部的各个首领对他俯首称臣。他还为自己准备了一座巨大的古坟,这个古坟的形状有些奇特,它前面是方的,后面是圆的,从很高的地方看过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钥匙孔。古坟里面埋藏着各种各样神秘的宝藏,有铜镜、玉和宝剑。

“爸爸,你说的本州岛在哪里呢?”李明义问到。

你如果看一看日本地图,就很容易发现,日本有四个很大的岛屿。如果我们从北向南数过来,它们是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这就是我们说的日本列岛。你再看一看,在这四个岛里面,哪个岛是最大的?没错,就是本州岛。

“那近畿又在哪里呢?”李明义接着问到。

对于这些新名词,我们真的需要解释一下。“畿(jī)”是京都的意思,近畿指的是国都附近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国的君王们都喜欢把国都建在差不多同一个地区,这块地区位于本州岛的中西部,包括了今天的京都、神户和大阪这些城市。特别是京都,你可要记住这座重要的城市,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那样,这座城市从784年到1868年一直是日本的国都。所以我们说的“近畿”,更多的时候指的就是京都附近的地区。

“那这个大首领就是日本王吗?”李明义问到。

可以这么说,但是“日本王”这个名称用在那个时候并不准确。因为“日本”这个词是两三百年以后才发明出来的,它的意思是太阳之本,表明住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在公元4世纪和5世纪的时候,“日本”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所以这位大首领也不会用“日本王”来称呼自己!

“那他叫自己什么呢?”李明义问到。

我们知道他是邪马台国的王,“邪马台”翻译成中文就是“大和”的意思,后来我们也用大和族或者和族来称呼日本的民族。可是那个时候,中国的史书里把邪马台国的王叫做“倭王”。

“‘邪马台’念上去不那么顺口,那我们就叫他大和国的倭王吧!”李明义说。

“倭王”这个称呼也有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查一查汉代那本著名的大字典《说文解字》,“倭”字的意思是说一个人顺从的样子,那么倭国的意思,就是远方归顺的国家。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对,邪马台国也确实派使节到中原进行纳贡受封。但是把别人称做“归顺的国家”,代表了自己一种骄傲的态度。

中国的古人认为,那些处在中华文明以外的东西南北的部落民族,都不如中华文明文化昌盛,所以把他们叫做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这些名字都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尤其在明朝的时候,来自日本的很多海盗袭击了中国的海岸,大家对这些海盗表示厌恶,所以就用“倭寇”来称呼他们。“倭”这个词后来就变成了一个不好的词了。如果你来自日本,我想你也一定不愿意别人用一个不好听的词来称呼自己古老的国家吧!

“是啊,海盗是坏人,他们抢了别人的钱,还把抢来的钱藏在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可是我们究竟该怎么称呼这位大首领呢?”李明义想找到最后的正确答案。

大和国王后来统一了日本列岛的西部,他把自己称为“大王”。

“这可是个不错的称号!那就叫大和国的大王吧!”李明义很高兴找到这个不错的称呼。

近畿的大王在5世纪末和6世纪初的时候,通过联合和战争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统一了日本列岛的西部。这个时候近畿的大王开始做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写一本历史书,记述大和国的历史。

有意思的是,通过与中原的交流,这个时候大和国大大小小的首领们已经学会了使用汉字。他们并没有想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字,而是直接使用汉字来写一部大和国的历史。这本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叫“旧辞”,讲的是神灵们如何创造了世界和日本列岛,日本列岛的首领们又是如何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想要告诉人们,近畿的大王们作为神灵的子孙,又如何打败了其他首领,最终建立了大和国。

另外一部分叫《帝纪》,就是按照前后的顺序,讲述近畿大王的故事。你仔细想一想,这位大首领是不是真的很聪明呢?通过历史和文字,近畿的大王想向世人证明,大和国的王比其它首领更重要,这样一来,他就成为了众多首领中的第一位,可以说是首领中的首领!这本书就是后来《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开始,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两本古书呢,就像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我们今天讨论古代日本,可都离不开它们!

公元589年,东亚大陆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隋朝统一了中国。在接下来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中华文明在隋朝和唐朝统治下走向了一个高峰。在这段时间里,国家统一,版图辽阔,军力强盛,文化活跃,中华文明成为了东亚的中心。那里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把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连接在一起;隋唐的都城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聚集着一百万人口。遥远的阿拉伯商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买卖货物;信仰各种宗教的人,也来到东土大唐学习生活。

“爸爸,你说的东土大唐,是不是就是唐僧说的,‘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李明义右手合什,学着唐僧的样子说到。最近迷上了《西游记》的李明义,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跟它扯上关系。

没错,隋唐与世界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连遥远的日本也决定向隋唐学习。在大和国推古大王(592-628)的时候,管理国家的圣德太子决定向隋朝学习。他学习的目的,跟前面的近畿大王一样,是想进一步增强大王的地位,让其他首领听命于他。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圣德太子颁布了17条宪法,要国家效法隋朝,要人民相信大王是天,臣子是地。他还使用隋朝的官阶,用官阶的大小来表明各个首领的地位,所有的首领们于是成为了大王手下的官员。你想想,这样一来,大王是不是成为了日本列岛最有权力的人了呢?几年过后,圣德太子向隋朝派去一位使者,这位遣隋使向隋朝皇帝送上一封国书,国书中说,“日出地方的天子向日落地方的天子送来一封国书,你还好吗?”圣德太子把推古大王称为“天子”,这可是只有隋朝皇帝才能用的名号,圣德太子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让大和国的大王和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呢!

二十年后,在孝德大王(645-654)的时候,大和国继续向唐朝学习,开始用一些有意义的词来称呼每一个年份,这些词就叫年号。比如,在645年,大和国用“大化”这个词表示将要出现的巨大变化,这样的变化也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巩固大王的权力,让大王成为日本列岛上最重要和最神圣的人。大和国还派出使节和僧人,远渡重洋,到长安去学习和交流。这些遣唐使和学问僧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真是吃尽了苦头,才取得了“真经”。

“是啊,你知道吗?唐僧碰到了好多妖怪,有黄风怪,白骨精,蜘蛛精……”说到《西游记》里的妖怪,李明义如数家珍,停也停不下来。

到天武大王即位的时候,他继续编写大和国的史书,《帝纪》和《书辞》变得越来越完整了。天武大王还想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倭国”和“大王”的称号换一换,找一个更神气的名号,这样一来,大王就显得更神圣了。

“就像孙悟空把自己叫做齐天大圣一样!”李明义说到。

不错,名号可真是非常的重要呢!天武大王发布了这项命令之后,却不幸去世了。纪念天武大王的仪式持续了两年两个月,这个时候,掌管政务的大臣决定实现大王的命令,用“日本”来代替“倭国”,用“天皇”来代替“大王”。在公元689年,“日本国”诞生了,“天皇”也成为了大王的称号,所以今天我们都用天皇来称呼日本国的王。你想一想,“天皇”这个名号是不是比“大王”响亮多了呢?

“天皇、地皇、人皇可是古代三皇五帝中的前三位呢!”李明义想起听到过的这个名号。从这以后,我们就该用“天皇”来称呼大和国的大王了!

公元710元,元明天皇(707-715)决定将首都迁至平城京,就是今天的奈良,在以后的74年间,奈良一直是日本国的首都,所以历史学家们又把这段时期称为奈良王朝。在迁都奈良的第二年,元明天皇下定决心,要完成日本史书的编写。他命令安万侣来主持这项工作,第二年的正月,《古事记》诞生了。

《古事记》可以说是日本的第一本古书,它从创造世界的日本神灵写起,一直讲到历史上第一位女大王推古大王。九年过后,继位的元正天皇(715-724)又完成了第二本日本史书的编辑,这本书叫做《日本书纪》。主持编写工作的是舍人亲王,安万侣也参加了编写的工作。今天我们讨论日本神话和日本古代历史,可都离不开这两本书呢!

《日本书纪》中插画

“爸爸,那这两本书里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李明义问到。

我下次告诉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