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启功大师简陋的书桌(上图) 启功先生在书法艺术上出人百家,集合众美,融古通今,自成一体,名扬天下,被世人赞为“当代的王羲之”。先生不仅在艺术成就上独树高标,更以其自身成功的实践创新为我们学习书法树立了榜样。因此,研究启功先生的书法技法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启功先生题词(上图) 首先,对于启功先生的技法观要有一个明确的客观评价和历史定位。先生的技法观一. 来是延续传承了传统的技法理论,比如在谈论笔法时强调笔法的“活泼、遒劲、‘有血有骨有肉’、自然”,这几个特点无不是传统书法艺术所应表现出的“特质”,为历代书法大家所强调和评论;二来对于历史上一些不正确、“故神其说”的理论加以澄清,特别是针对清代的有些理论,比如临帖追求碑刻的味道,进行了许多的批评;三是发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比如发现了“楷书结字的黄金律”。关于“黄金分割律”,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被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的人们发现,它是美的根源,但在书法艺术上发现它,启功先生还是第一人。鉴于以上三点,可以说,启功先生的技法观在当代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承前启后,内容广泛,既有对前代优秀理论的继承以及一些不科学理论的清理,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创造。而且,通过现代的语言,通过许多通俗易懂的比喻为世人进行了细致生动的阐释,这些都无不有利于它在当今时代的传播与发展。 彭琰林写的启功体书法(上图) 三、启功先生书法技法观的形成理论源于实践,启功先生的这些书法技法观也是由他在实践中的甘苦体会而获得。特别是初学书法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学习的经验,启功先生常常被那些所谓的“理论”弄得摸不着门径。但先生不拘泥这些“旧说”,凭着求实求真的思想和不断进步的学问与艺术使得先生能够自信地指出其中那些故神其说的话”,破除这些迷信的同时,也就逐渐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书学理念。以下,就是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都是谈论有关技法的问题: 听几位优秀师兄们谈起他们自己的心得,什么方笔啦,圆笔啦,愈听愈糊涂,感谢白师兄说了些执笔不要死,手腕不要有意悬空,临帖不要死描点划,等等,我才算初步开了窍。这时影印碑帖已较风行,看到赵孟顺的胆巴碑和唐人写经的秀美一路,才懂得“笔法”不是什么特别神秘的方法,而是按照每笔的点划在结字中的次序先后,长短、肥瘦、左右、圆转,顺序摆好,那么笔法、结字,都会好看了。此后才明白“方笔”是刻字工人在字迹上直接按每一笔划四周用刀直刻的刀痕,“圆笔”是刻字工人注意字迹点划的每笔边缘,宛转用刀锋去刻出的。举一极简单的例,如:用圆锥形的毛笔,不许重描,来写出《龙门造像题记》那样方笔,又要笔笔中锋。试问即使提出这个说法的本人,恐怕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吧!我在误信种种“高论”之后,从实践中证明它们全属“谬论”,至少是说者对那些现象的误解。此后,我的思想才从“迷魂阵”中解放出来。再后,陆续看到历代的墨迹,再和刻本相比较,才理解古代人写的墨迹是什么情况,用刀刻出后的效果又是什么情形。我从幼年习字,先摹先祖写的字样,后来上小学,习字课上也临习过唐碑,但拓本中看不出行笔的轻重、用墨的干湿,有人把魏代造像记那种刀斩斧齐的笔划认为是方笔,写字时描头画角地描出方条的笔道。后来见到古代墨迹的影印本,才得知那些方条的笔划是由于刻字的工匠按笔划四周刻成,并非写者用笔如此。 以上启功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顿悟”,大都是关于用笔的,从中我们可以管窥那些不正确的用笔方法对当时人们影响之深远。至今,还有许多错误的技法理论在当代传播。在学习启功先生技法观的同时要去思考它所能够带给我们现实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在清晰了对于启功先生技法观的评价和定位后,我们就可以参考这个评价和定位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对于那些传承前代的优秀理论,我们要加以认识和弘扬;对于那些具有批判式的理论,要特别注意,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甄别;而对于一些创新的理论,则更应该引发我们进行深人的思考。相信启功先生的书法技法观,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喜爱和研究先生的技法理论,毕竟指导过成功实践的理论才最能令人信服。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