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洋的绘画,很像南朝诗运转关时期的风格变迁

 山地之仔 2019-12-25

历史亦江湖历史亦江湖

李洋的绘画,很像南朝诗运转关时期的风格变迁。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上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意思说,南朝时期的诗^与魏晋时期的诗人不同,他们更崇尚艺术形式本身的美感,追求艺术语言自身的华美与完善。

在如上意义上,李洋的绘画一直比较注重以现象学还原的方式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人生哲理与人生趣味,并立足以中国画“画学文化”为载体的水墨本味,把他所看到的生活场景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转换为以中国画水墨本味为载体的独立的审美对象。

于是,在摹写生活场景和生活感受中,他的绘画也就自然而然地转换到了意象表现的境界,从而具有了从写实性到意指性启示的转换,这就标示着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表达欲望与水墨技法语言的表现有了美学深层结构意义上的契合。于是,李洋的绘画也即由此显现出特殊的个性化的技法语言和精神风貌。并且,李洋绘画的出现也标志着一种可以在较高文化层次表现现实生活的崭新的水墨语言和审美趣味的形成。

李洋近期的新探索,在一些人眼中也许有些过晚,但这恰恰如适合时令的播种,有望结出最丰硕的成果,这可以从李洋近期一系列崭新的艺术创作中显现出的“两极极端发展而取其中”的思维方式中见其一斑。

一言以蔽之,李洋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创作,正是因为其内蕴中国古典文化的“两极端发展取其中”的要义,而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从艺术语言学的角度看,李洋原创了以水墨为载体的诸多表达绘画思想和观念的“语词”,并且一直在这方面不断地以前原创精神拓展着他的“语词”。

总之。李洋的绘画没有一去不回头地在纯粹直观现实中走向纯粹的自我意识表现,他没有在先验的空洞的艺术观念的视觉图像变现中迷失自己,他一直对归依于中国文化的具有人文主义属性的“意向性”图像表达持有坚定的信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