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123xyz123 2019-12-25

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一统海内后,汲取历代治乱经验,尤其是隋亡之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获得巨大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繁荣起来,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鼎盛阶段。前人于此绍述备足。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云:唐袭累世成劳,集合其地,加以恢廓,而造成空前之版图。又引《东洋史要》(桑原藏)云:“唐太宗高宗之朝,国势之威,旷古无两。……唐威令所行,东综辽海,北跨大碛,西被达曷水(今低格里河),南极天竺,暨海洋洲中诸小国。……大凡府州856,号为羁縻云。”“碑版照耀绝域,诏书震动殊方。”典制上惟隋承周而唐承隋,因革损益,良法美意见于《唐六典》并兴复文教,学术文艺盛极一时(见《新唐书·艺文志》)。文学美术,空前绝后,书法绘事亦益进化。唐人学艺之精,诗、书、画之外复有音乐、医药。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唐朝李世民影视剧照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宏,而佛学亦飙起云兴,诸家虽互沉浮,而共汇为一代文化巨观(同上),李白《古风》其一云:“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正是这种盛况的生动写照。盛唐之“”不仅体现为物质文明,而且体现在人文精神之“”上,形成史家所谓的“盛唐精神”唐代是一个富于解放精神、富于朝气的“全民意志旺盛的时代”(林庚《唐诗综论陈子昂与建安风骨》)。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盛唐精神是“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林庚唐诗综论·盛唐气象》)诗歌中体现为“盛唐气象”,“而表现为文学从华靡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成熟的民主信念,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出现在诗歌史上”,“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质”(同上)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盛唐诗歌的审美精神

解放精神与少年精神构成它的骨干唐人生活中的少年精神乃无往而不在地成为诗歌中最活跃的因素林庚又指出,无论是快乐或是痛苦,都是爽朗的、健康的,永远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光明的展望。即使写沮丧、忧郁、悲伤,也仍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并且有青春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关怀、向望边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面。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少壮时期的精神风盛唐精神形成的原因基本有以下三点。(1)解放和变革的时代构成其现实基础。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河中,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关系与制度局部蜕变(部分质变)的时期社会变革首先体现在劳动者身份地位有所变化:均田制规定奴隶不授田,奴隶劳动被排除于农业领域而收缩至家内服役;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边塞

​唐无秦“抑止末业”之举,无汉对“市井子孙”等平民的压抑,活跃的中小商人构成后来市民阶层的基础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尤其农民工匠所受经济控制的松弛,成为唐王朝繁荣的契机。其次,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结构发生重组:北朝贵族与南朝士族均失势,以皇室为中心的关陇集团后为武周着意打击,门阀制度被科举所取代,庶族地主阶级上升为国家政治力量重要的一极,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社会变革波及到人的价值方式、生活方式、行为风格、心理状态、思维结构等各种文化形态和精神产品,以至人化了的自然环境。社会转型期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蓬勃而富于生机的感受;民族、国家的欣欣向荣有利于蕴造个体的进取精神和少年情调。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大地一片生机景象

(2)科举制下以寒士为主体的诗人群落汲取时代力量,普遍具有健举进取的精神,这构成盛唐精神的阶级基础。唐代诗人包综上下,而基本以寒士(地主阶级中下层)为主,与两晋南北朝世族文学统治文坛显有区别。唐代寒士虽上承六朝,而置身于上升变革的时代,强烈感受到全民族社会生活腾跳激荡的律动,这种感受因其地位变易而得到加强。从政是寒士理想生活方式中核心的一环。门阀制度下世族子弟从政可“平流进取,坐致公卿”(《南齐书·褚渊王俭列传》),以遗情庶务为荣,多无政治理想可言。唐代寒士生逢有为之代,兼之科举进身为其博取功业打开通路,因此他们多有强烈的建功立业和从政愿望。宋后文士从政条件略优于唐人,而封建社会转入下坡时矛盾逐渐尖锐,不少士人空谈理想,居官者皆耻言政事书判,从政失去了理想的灵魂。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唐代诗人陈子昂

1,而唐代寒士恰处门阀统治与专制统治的间隙,凭借时代上升变革的精神,从政以经济世业为崇高宗旨,他们“立言措意,在王霸大略而已”(卢藏用《陈氏别传》),追求“材足以动俗、智足以济时”(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的人生理想。这种普遍的奋发精神孕育出唐诗特有的理想精神、英雄性格与浪漫气息。(3)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进取乐观的精神和侠士品格、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构成盛唐精神的思想来源。兼容并包、文网宽松、开放的心态成为典型的社会心理,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创业爱国的思想以至“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史记游侠列传》)的侠士精神,游牧文化中强健剽悍的风习,在空前的古今中外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下,孕育出唐代知识分子健举勃发的性格、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唐代诗人韩愈

开阔雄大的眼光和勇气,铸就其爱国创业的品格,使其异于六朝世族和两宋的文弱书生中外古今文化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成分在健康的社会土壤中,融汇生成健康的思想血液,构成唐代士子强者性格的精神来源综观唐文化整个体系,无不包孕灌注着盛唐精神,而唐诗,尤其唐代边塞诗充分集中地表现出这一点。“边塞诗是具有时代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林庚《唐诗综论·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其引人入胜处“主要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同上)唐代边塞诗无论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思想之深刻艺术之高超,可谓空前绝后、据胡大浚先生统计,唐代边塞诗共约两千首这些作品遍布四唐,以盛唐为繁荣期。反映地域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朔方,尤以西北为多,约一千五百首,占总量的3/4。这是因为“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故君王莫不悉心经营陇右,陇右局势遂为包括文士在内的各个阶层所关注。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唐代诗人陈子昂

从此角度看,陇右之升沉可以说规定了四唐边塞诗的主旋律。边塞诗中反映西南边疆的作品亦有一些从内容看,“举凡从军出塞,保土卫边,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借咏史以寄意,或记现世之事件;上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下及朋友之情、夫妇之爱、生离之痛、死别之悲”,都在边塞诗中做了反映。题材可谓广矣然而细察这近两千首作品,就会发现边塞诗的思想灵魂正在于盛唐精神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盛唐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应为积极向上的创业报国精神,而盛唐文士普遍都具有这种品格前代文士虽亦有健举进取的精神,但未能如唐弥漫上下,形成一种包综广阔社会层面的时代现象,这种立功扬名的价值观既包含获取个人富贵的成分,又是以造福万民、贡献社会为依归的,体现出个人功名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性;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边塞遗址

表现出高涨的个性意识与主体观念,喷发出烈焰般燃烧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盛世还是国难当头,这种报国殒身的爱国品操他们都不曾失却,唐代边塞诗便充分表现了这一点(2)汉唐以来汉族不断吸纳、同化着数民族,唐时这种情形仍在继续。而与汉族殊异的少数民族,差别固然存在,甚至常不免刀兵相向、发生激烈冲突,但和平亲好仍是胡汉民族关系中主流的一面。唐代统治者承继传统“德载物”的哲学思想,淡化华夷之别,民族政策较开明;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间亲好敦睦是时代的主要潮流。这种社会心理孕育了汲纳百川、泽被东西的大唐文化,培养了唐人放眼四海、天下一家的气魄、雄心和智慧。这种六合一家、四海和同的气魄,正是盛唐精神的重要内容。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古代边塞遗址

(3)唐人实现功业价值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军建功可以代表这个时代极为风行的价值实现方式之一尚武献身之风标示出唐人健举勃发的精神风貌、大手笔描写人生图景的强烈心理冲动和欲望,同时闪烁出浸被胡风的特色。从军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挑战,如环境艰苦、乡愁亲思,再加上军中失意、功业难成的苦闷,常常是各种痛苦错综交织。但这一切并不能浇灭唐代士人从军献身的信念。在他们眼中,尚武从军被提升为具备崇高意义甚至可以用死亡来换取的追求。有时诗人其实并不着意凸现功业含量,而对从军尚武这种行为本身蕴涵的价值和魅力进行歌颂和赞美。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正是盛唐精神的一个方面唐代士人的这种审美理想、价值观念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在边塞诗中也有集中反映。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乡愁亲思情景

(4)唐代文人强烈的历史主人翁意识和创盖世功业的雄心也是盛唐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时代的人们站在盛世的顶峰上,回望前朝,多有“一览众山小”(杜甫)之感;这种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出他们“更上一层楼”、创盖世伟业的雄心气度。唐人叩问古今、指疵前贤的激扬文字,同时表现出他们气压前贤却不目空一切的深邃历史意识——这些同样在边塞诗中得到了反映。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唐代诗人杜甫雕像

(5)唐代文士也有痛苦的呻吟、伤恸的眼泪、绵绵的郁愁,甚至面临死亡的挑战。在社会生活激流中,唐代文士深刻体验着种种痛苦和折磨:胸怀社稷、伤劳民病的忧患,志业难酬的苦闷,以至拥有和常人一样的思乡怀亲、别愁离绪、寂寞孤独等种种感情痛苦。但在痛苦和死亡面前,初盛唐文士表现出一种豁达进取,甚或狂豪的人生态度。他们也常涕泪涟涟,但这不是孱弱的表现,亦非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这是少年人特有的眼泪。它只有在健康进取的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土壤中才能产生,有着充沛阳刚的底气和少年情怀。这种达观并非那种洞透尘世而对人生进行的哲学开脱;而是以崇高的追求作为人生坚实的精神支柱,故能拂却痛苦以至死亡的恐怖而不至于消沉。这种豁达狂放的精神格调毫无例外地在边塞诗中有充分的表现。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思乡怀亲情景

盛唐精神虽名以“盛唐”,固然在盛唐有最为充分的表现,但它影射、渗透、延伸了有唐整整一代边塞诗,而自兴替发展的流程初唐:贞观君臣讴歌帝国伟业以及帝国哺育下寒士追求封建理想政治、抒发匡时济世的情怀,成为初唐诗歌新风的最重要标志。受帝国蓬勃时代精神的激发以及边战频繁的刺激等因素,边塞生活成为初唐诗的重要题材。从其基本主题即感知遇、报君恩、抒发功业意气等来看,盛唐精神雏形已内蕴其中。正如宗白华所云:“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如人的少年时期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7,初唐诗人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现实生活努力,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但总体上看初唐边塞诗时代气息欠浓,多属泛咏,传统题材如征妇闺思、军旅艰辛等类作品虽以立功报国为指归,少有凄哀情调;但因袭旧习限制着时代精神的表达。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边塞城墙的绘图

盛唐:陈子昂高倡风骨,成为初唐、盛唐诗风转变的枢纽时至开元,唐朝已进入鼎盛阶段,但盛唐精神最为有力的展开却在开元中叶后。“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兼备”(殷璠《河岳英灵集》),这是盛唐之音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走向大盛。盛唐精神至此如激流骇涛,得到了充分淋漓的表现。边塞诗抒写安邦定国的壮志、歌颂帝国极度昌盛的豪情、表达四海和同的愿望、发抒前无古人的襟期,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唐代边塞诗的灵魂就是盛唐精神

边塞诗人的艰苦环境

中晚唐:安史之乱以后,边塞诗进入深化期,反思和追怀盛唐的思想氛围曾回旋一时。盛唐精神有所回落,但其内核仍未失却。后来随着陇右陷没,边患日重,国内藩镇拥兵自固,互为杀伐,边塞诗中的创业爱国精神渐渐易其面目:盛世歌颂国家宏业,衰世则是对国家危难的呼救、对入侵者的仇恨。宗白华云:“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慨!他们都祈祷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在着同仇敌忾之志。”这种爱国主义格调更为紧促、激烈、沉痛。晚唐一片暮色中,创业报国和尚武献身的精神犹时可觅见。直到帝国之日坠落,这种盛唐精神的火焰才渐渐熄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