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逆向思考:解决长期持有的心魔(三)

 墨子语 2019-12-25

投资者要长期在资本市场中生存,会发现很多技能,投资理念以及企业商业模式,财务等学习可以经过他人的投资失败或自己的真实亏损得到一些启发与进步,并不断完善自我的投资系统。

但是如果无法合理控制与释放人性,未来必定要吃大亏。

2.释放人性:明白这笔投资投入的目的

人性是有缺点的,比如人人都想抓住一些市场机会,想抓住一些优质企业可能一时落难,行业一时困境等机会。其实抱有这样的心态是很正常的,投资者需要正视自我人性对投资的作用,不要去回避它或者自我洗脑认为那不是价值投资者该干的事,所谓如何做到禁欲禁情等简单粗暴逻辑。

这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投资归下类,比方我们持有的优质股权伊利,长电,招行是肯定不卖的,未来可能会有调仓到比他们更加优质企业的股权的机会,但一般也是不常用的,非要多久用一次,3年用一次,10年用2次,足够了。

但是这些企业未来随着足够长时间的发展,也是会有可能会看错的(只要是个股,都有可能出错),这时候长期来看怎么办呢,比方看错直接对仓位就是10%以上的亏损,就需要配置一些指数基金,虽然收益相对差一些,但是长期是确定性的不会亏损,指数基金长生不老嘛!

还有市场明显对一家企业或者一个版块过度低估时,怎么办呢,那就继续买入指数基金,因为它是一定会创新高的,少量买入,高抛低吸,真正的比方3% - 5%卖出的收益可以加个鸡腿,割几斤肉犒劳一下,不能总是关灯吃面,犒劳一下什么呢,我们的运气。

注意,短期的一些市场先生的馈赠,一定不是能力,只有选择和运气所致。

我们在年中思考个人的人性与市场关系的时候,在对自我剖析和性格特点分析之后,开始着手做了一些顺着情绪去做的事情。当然我们一开始就把这些顺着情绪做事情的资金和投资都当做是一次消费,也就是和大家吃饭,逛街一样的一种精神享受。最多算是个对某个行业的埋伏和观察而已。

投资者需要分清我们每笔投资的目的,比方这几家企业是解决个人问题,未来生活,养老的,这些投资是为了避免人性弱点的反扑作用下的一些投机倒把,以及不忍心看着这些曾经优质的企业就因为一点波浪被市场先生果断抛弃时的情况。

分清哪些是投资,哪些是投机,哪些是长期投资,哪些是跟随市场情绪做个波段。别混淆,大部队在获取国运和个人命运关键性选择时的机会和布局;小部队捡一些大部队间因分粮时地上留下的果实,或者没有人愿意种植的杂技旮旯的农场,我们来种,顺便验证一下个人的投资思考,其实也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

大部队是大概率不可能亏损的,小部队可能会亏损,但是这也是投资的乐趣点。

唯一需警惕的是不要把小部队的亏损影响大部队前进的方向,本来就是个投资者情绪控制操作下的小部队,在短期市场先生面前,特别是对于一家低估企业的个股判断,本来就可能会出错,出错了就当炮灰了,正确了,可以逐步观察,时间先生认为没问题后,再轻仓参与,用时间等待大部队是否互换过来的决定。

3.投资者清楚获取收益背后的风险点

有收益,必有风险,这是常识。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投资这家企业获取的对应收益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可以看到的风险点?哪些不确定的风险,如果不确定的风险点太多就可以归为不在投资者能力圈的投资,就不能碰。尽量碰哪些可以看到的风险点。

比方说现在的茅台,海天,恒瑞,高估的情况下,投资者怎么获取这家企业未来的收益,只能寄希望于企业内在价值的成长,但是内在价值一般在超过20%以上的增长时就没有长期的可预测性了,未来的模糊数据其实也看不到合适的收益,此时继续买入的投资者只能寄希望于市场先生再疯狂一点,给机会投机一把,管理层再努力一把,产品再多卖一些,研发出的药物药效再好一些,用的用户再多一些等所谓的超额收益。而这些对于曾经在20PE附近买入的投资者来说,都是惊喜而已,有没有也无所谓,但对现在继续买入的投资者,这些可能的惊喜就是其投资这些企业获得内在价值增长的必备要素。

所以这些相对高估的优秀企业可以投资,只是投资者要明白当上面这些所谓的超额或者惊喜甚至继续寄希望于市场先生给予的市盈率的进一步提高的游戏落空时,投资者大概率会短期亏损或者长期的平庸收益率。当然企业足够优秀,亏也亏不了多少,长期来看,企业内在价值不降的情况下,大概率不会来个腰斩那么大的亏损。但是既然有各种预测和判断都非常乐观的情况下才能获取曾经的高收益率,其实保守型的投资者就应该把资金存到银行,或者定投基金,耐心等待企业内在价值增长和估值相对降低至合理估值附近的买入机会。

注意:这里的耐心等待的所谓买入机会不能以股价为矛,而应该参考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比方2025年时茅台如果赚1000亿,内在价值可能在1.5 - 2.5W亿附近。对应的股价在1100 - 2000之间,其实如果茅台股价在2000附近,看似比目前的1200元还高,但估值相对合理,如果2025时看企业的未来没发生大的变化时,可以考虑买入一点观察仓,而不是所谓一直等待茅台跌破心中上次后悔时的矛,比方是300,500,1000附近。其实理性思考,以茅台现在的价值,跌破1000还是有可能的,但是500呢可能有那么一丝丝的机会,300呢几乎是不可能的吧!

投资者再来理性看待现在的市场,市场中什么投资比较火,可转债必然是其中之一。而投资者站在历史中来看,可转债几乎没有无法兑付,以及大部分都是以投资者获得远远超越债券的收益,公司得到了现金流,股东平摊权益的短期损失提高长期回报。但是当参与的人多了后,后面一定有风险。破发的风险已经很正常了。只要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发可转债,有没有无法兑付破产清算的风险,一定是存在的。因为一个收益开始参与的企业质量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我们会考虑比方川投,顺风,桃李,欧派这些证券,但是后面呢,大概率是有不太好的企业发债。

所以最近我们在对一些质地不是太好的转债已经逐步放弃申购,市场太热闹的时候,需要适当远离看戏去!

所以我们在买入一家企业想获取这家企业所带来的收益时,必须看企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风险,是高估值逐步业绩消化的风险,还是企业负债率过高,激烈行业竞争下的市场地位不保,管理层人品带来的其他风险。承担看得到的风险,尽量回避不确定的风险,比方看天吃饭的周期性行业造假温床的农林牧渔行业颠覆者坐庄的科技型行业

4.老话再谈:恐惧与贪婪

思考用逆向方式使用的最经典的是老巴,因为他的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需要投资者深入骨髓去看待市场。其实他的这句经典背后其实离不开一个常识。即我们想要获取超额收益必须走人少走的路。这个常识其实很好理解:

比方以美国过去200年全体股票投资者的年化收益在6%附近。获取的是企业创造财富增长的收益。但为何有的人如投资大师可以长期获取超过20%的收益。一定是他们获取的约14%的价差来自其他本应属于其他长期收益在6%以下投资者的贡献。根据二八定律,这14%的差额贡献一定是来自少有的在二里面的投资者。因为如果这14%的贡献超过来自占比大多数人的八里面的人,那么市场的平均收益应该在X% * 10= 20% * 8 + (20% + 14%) * 2;所以X% = 22.8%。而实际上过去200年市场的平均收益在6%。

所以,超额收益一定来自少数市场先生赠送的收益,而如何抓住市场先生赠送的收益,比较靠谱的方式就是制定投资纪律,打造投资系统,用投资系统去布局投资和指导投资。

比方我们观察中的几个基金之一,5月份的中概互联和11月份的券商ETF逐步落入观察范围内,中概互联在1.2附近捡了一点点芝麻,后在纳入公子哥指数组合时相对高位在1.3附近又加了点芝麻,然后就等到了现在的1.4。现在再来看,多希望在1.2以下时能直接多加一些仓位,但是纪律不允许。

更加有趣的是证券ETF在12月初触碰纪律在1.5PB以下,着手建了一丢丢仓位。然后当时思考的是按照去年的极端环境下,做好在0.5以下还有子弹的准备,结果,就这么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1.5PB以上。好吧,纪律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呢?

这些基金当时明明是那么的低估时刻,按老巴来说是应该贪婪的时候,但人性在做的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投资者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人性缺陷,不能看现在券商涨起来了,反正不到2PB,好,继续买入,也许2020年所谓的大牛市真的来了,投资者未来事后看会认为自己无比聪明,可以在2020牛市起来前买入券商。

但实际上这样哪怕赚到再多的钱其实也不属于自己能力或者纪律范围内的钱,可能后面几次比方1.8PB,2PB,2.2PB,2.5PB都可以买入,那就没有底线了,投资纪律其实就成了一个泡影。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短期来看,我们要的可不仅仅是看未来是否会大涨的基础上买入一家企业,而是怎么度过这段比方券商从1.5PB - 0.8PB(甚至更低)之间的岁月,然后才可能等到未来3 - 4PB获利卖出的机会。其实大部分投资者可能在1.5 - 2PB之间陆续买入,是因为看到所谓趋势向上,然后如果市场到2 - 3PB之间陆续卖出。如果不到2 - 3PB之间,可能回落到1PB之前投资者会不断加仓买入,然后等到1PB时发现,突然恍悟,妈的亏损一半了。然后就等着0.9 - 0.8PB之间割肉止损,或者其他调仓换股,割肉止损等方式离开了黎明前的黑暗时光。

所以说这种所谓知道贪婪恐惧的心态下的人性的缺陷其实有时候未尝不是一种投资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可能也是一种人性自我保护的完美点。

投资者要做的不贪也不怕,中庸之道常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