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不是精益企业,看这六个指标就够了!

 昵称53000553 2019-12-25
在实践精益的今天,企业是否精益以及精益的程度,不在于企业应用了什么理念、不在于企业搭建了什么模型、更不在于企业都使用了什么管理工具,而在于企业的精益指标如何、是否持续而有竞争力。

是不是精益企业,是需要指标来衡量的。

以下六个指标就是衡量企业精益的关键重要指标。

01
安全指标

在精益界,有人认为精益生产的目标,是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有人认为是低成本、高效率;也有人认为是少投入、多产出;还有人认为精益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

管理不能离开人的因素,不能离开人性。精益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是创造价值,是让员工工作舒服、心情愉快,让员工少付出、多回报,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基于这一观点,就决定了安全指标是精益企业的基础指标,并且是第一指标,是评价精益企业的否决性指标。

确保安全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体现了企业运营流程与标准的科学合理、体现了组织与个人的执行力、体现了企业对于员工的关爱,以人为本,这是精益的出发点,更是精益的归宿。

安全通常指组织与人没有受到威胁、危险、危害、损失等。因此,我一直认为,一个企业连企业本身的安全(包括设施、物资、财务、保密等),以及员工生命都不能确保,何谈企业精益?

没有安全的确保,对于实践精益来说,任何精益理念的践行、任何精益模型的建立与精益工具的使用,都是苍白无力的。
02
员工改善指标

改善,作为汉语词汇,意思是为追求更快、更高、更好、更加简洁地达成工作目标而通过“手段选择”或“方法变更”,

把事情或动作向好的方向修正或调整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改变原有情况使之更好,也就是好上加好。

在企业管理中,改善是Kaizen的译音词,是指企业干部员工在岗位中的小的、细微的、持续性的优化。

我们都知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改善活动,正是干部员工立足于自我、立足于问题,眼睛向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重要体现。

有的企业一滴水、一张纸都注意节俭,这是好事,但与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简直就是小巫。

1986年丰田员工改善数量平均每年每人47件、上个世纪90年代员工改善数量平均每年每人35.6件。

丰田公司改善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实物改善、制度与流程改善、方法与对策改善、组织心态与文化改善,内容上大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生产技术、

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小到怎么样使用旧信封和使用铅笔头、怎样使用员工奖状等等。

全员性的改善活动,能够培育良好的精益文化,支撑企业的绩效指标改良向好;

持续性的改善活动,能够体现出干部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可,对岗位的热爱,对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没有员工自主自发的全员性与持续性的改善活动,企业再好的质量、成本、交付等指标,都是不可持续的。

改善参与率、人均改善份数等改善指标与安全指标一样,是衡量企业精益程度的基础重要指标。
03
质量指标

质量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质量来源于设计、质量来源于生产、质量来源于管理,等等。这样的论述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理解,都是正确的。

可是,现实中的企业产品质量指标如何,是否满足了客户的要求,这是衡量一个企业精益程度的重要指标。

品质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满足客户与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由从数量需求上转变为对物质质量的需求。

我们经常讲,产品要物美价廉,在一定程度上,物美体现的不只是外观、样式,很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品质,而价廉体现的就是低成本、低价格,通过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可是,作为企业存在的价值考量,低价格、低成本不仅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扰乱市场秩序,

大量的案例足以说明。品质是品牌的载体,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市场地位重要特征指标。

品质是一种责任,一种企业与员工共同拥有的责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此处我更想说员工的责任。

最近,一家汽车公司由于某个零部件的质量问题,造成多起人身事故,从而导致汽车被召回事件。

为此,车企为了确保整车质量,做出了在整车出厂前增加3道关卡的决定。在现实工作中,一些企业类似的做法比比皆是。

在丰田,并不是靠增加关卡,而是实施的是“自完结工序”、“一次做对”的工作方式,我的工序我负责,每一个员工都是产品质量的检验员、守护神。

在丰田不仅是生产员工对于质量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管理部门也是如此,丰田管理部门的员工清楚,工作质量同样决定产品质量。

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多数制造业企业为什么不能达到丰田汽车的质量管理的原因吧。

产品质量指标的好坏体现的责任,是职业责任。有职业责任的员工才能创造出有责任的企业。
04
准时交付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从产品的售前服务、质量到售后服务,都是企业竞争的焦点。

作为制造型企业命脉的订单,及时准确交付订单则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准时交付率是指下层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这个指标,一方面连接客户的满意程度,一方面反映运营的可靠程度。在现实工作中,

我们的情况常常是市场与客户要的产品拿不出来或不及时,不要的产品在企业仓库与现场到处都是,造成客户抱怨、甚至被客户抛弃。

制造型企业产品订单能否准时交付,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收益能否实现,更关系到公司的信誉,是衡量企业精益程度的关键重要指标。
05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

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尺度。存货周转率高,表示企业库存周转快,变现能力强;

而存货周转率低,则表示企业库存积压,产品滞销,产生减值损失的机会大。

企业在满足订单准时交货的前提下,提高库存周转次数,是企业各方面效率提升的直接体现。

企业任何流程尤其是制造流程的不完美,都会体现在库存的增加上。在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在制品与产成品中,

企业性质不同,关注点略有差异,差异点主要在两头(原材料、产成品),共同的是中间在制品。

在制品库存主要在计划的科学与合理,这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在控制存货上,我们通常使用的指标是OTD、DTD与MCT。

作为企业综合考量,在企业内部更期望使用MCT指标,既解决了缩准时交付问题,又可以解决短制造周期问题,减少制造品,实现存货周转率的提高。

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是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关键重要指标之一,人所共知。
06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资源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看取决于,数量调节即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基本途径;

合理配置即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

教育与培训即提高教育与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

人员激励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四个基本途径;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五个基本途径。

经济效益与全员劳动生产率都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虽然二者可能存在有不同一的方向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更关注的是,企业面向市场,产品适销对路,质量优异,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这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体现,是评价企业精益生产的关键重要指标。



资料来源:精益巍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