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微课堂:春秋时期的《越人歌》,原来是史上第一首译诗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背景知识:

这个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当时楚国和越国虽然相邻,但语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有一天,楚王之弟鄂君子坐在一条富丽堂皇的刻有青鸟的游船上,听见一位负责划船的越国人边划边唱,歌声委婉动听。鄂君子很受感染,但就是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便找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歌词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zī gòu)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词的大意是: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在河上泛舟;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竟能和王子同船。因为某些原因,我对王子出言不逊,而他却谦恭有理,丝毫没有恼怒。当我知道他是王子的时候,心中纷乱不已。你们可明白,就像充满生命力的山中必然有树,繁茂的树木必然有无数枝叶一样,我们对王子的爱戴是如此的自然而然。可是,我们爱戴他啊!他却始终都不知道呢。

鄂君子听明白歌词的意思后,立即走上前,拥抱了那位划船人,并把绣花被盖到那人身上。这首《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抒发了对楚王之弟鄂君子不分贵贱、以礼待人的感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蕴深长,充分渗透出越人对鄂君子真挚深厚的感情。就艺术成就来说,《越人歌》和楚国的其它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