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经意间的高危操作,伤害了谁?

 板桥胡同37号 2019-12-26

检验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担负着全院的医学检验工作,集中了送检的血液,各类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这些标本中可能携带乙肝病毒、艾滋病毒或者其他病原体等很多疾病的传播载体。

工作中还需要接触和使用各类化学试剂,虽然现在绝大部分已被试剂盒取代,但仍有一部分因工作需要还在使用。因此,检验科是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部门,不经意间的操作可能就会让病菌侵入体内。让我们来细数有哪些不经意的高危操作,可能给自己和同事带来潜在的伤害。

01
将手掌“玩弄”于危险之中

在检验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就不像当初做事那样谨小慎微了,自身防护意识跟着慢慢降低,也渐渐产生一些惰性和侥幸心理。

例如值夜班,在处理少量标本或者采血时,觉得戴手套很麻烦,就直接徒手操作,一开始认为一次两次应该不会有什么感染,后面逐渐心安理得地认为不带手套也没有什么危险,何必为了一两个标本浪费手套呢。

然而就是这样的心理在无形中将这颗危险的种子埋下。可想而知,如果一旦手上有细微的伤口你没察觉或者不经意间接触了含有各种可能致病的微生物的各类标本或仪器,那就非常容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这其中包括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和具有传染性的微生物所致的传染病,例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以及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结核菌等感染所致的各类传染病,均对检验人员构成了很大的职业伤害。

保护自己,请戴好手套!

02
实验室的“暗涛汹涌”

我们都清楚实验室是一个污染区,里面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却仍然可以看有些工作人员在岗位上抽烟、喝水、甚至吃东西,完全没有意识到实验室“危机四伏”。

事实上,实验室的环境,远超你我的想象。检验科每天都要检测成百上千份标本,是职业暴露和血源性感染的高危场所。

想必说到气溶胶,大家都不陌生,气溶胶在采血过程中,使用注射器、离心、脱帽、加样、全自动仪器设备工作等过程中均可产生。

大量气溶胶扩散到空气中,整个实验室就是一个充满各类病原菌的环境,这些包含病原菌的气溶胶粒子可能会被操作者吸入、或粘附于皮肤衣物上、或粘附于手机香烟等物品上、或进入水杯中等。而且检验科工作人员获得性感染的途径就是由于这些气溶胶而引起感染的。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危险真的是无处不在呢。由此可见,不在工作岗位上抽烟、喝水、吃东西。带好口罩,不让病菌有机可乘。

03
清洁区变成“重灾区”

众所周知,会议室和休息室是一个清洁区,也是大家特别容易疏忽的地方。许多检验人员在工作岗位临时去会议室开会或者去休息室喝水时,并没有脱下白大褂而是直接进入,然而这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带来大大的隐患。

上文也提及了检验科实验室是一个充满各类病原菌的环境,因此白大褂上面沾染着各种传染性标本飞溅的液体和实验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当你穿着这一身“危险”走进会议室或者休息室时,那里就不再是清洁区了。

同时也让身边没穿白大褂的同事处于危险中,白大褂上面传染性的病菌可能会粘附到同事的衣服、皮肤,甚至头发上,然后,可能就带着它们下班回家。

虽然,有些病原微生物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是,也有如结核杆菌等能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的病菌而且极易通过呼吸道感染,这可能就变成了家人感染传染病的元凶。因此,不要让你的小小疏忽,把会议室和休息室变成了“重灾区”。

以上三点便是我在检验科发现藏匿的危害。其实潜伏在身边的危险远远不止如此,还有更多你不经意间的操作可能就会将自身或者同事处于一个危险当中。因此,我们要去了解和发现身边的隐患,加以预防,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