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按诊

 中医聚会图书馆 2019-12-26



1. 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劳瘵
E痰饮
 
2.身热,初按皮肤热盛,久按之反不觉热者,多属
A.热在卫分
B.执在气分
C..热在营分
D.热在血分
 

答案:E  A
 
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要点一   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 按诊的方法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1. 触法:医生将自然并拢的第二、三、四、五手指掌面或全手掌轻轻接触或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病人局部皮肤,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用于分辨病属外感还是内伤,是否汗出,以及阳气津血的盈亏。
 
2. 摸法: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如有无疼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性的虚实。
 
3. 按法:医生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部或某一肿胀或肿瘤部位,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质地的软硬、光滑度,活动程度等,以辨脏腑虚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
 
4. 叩法: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1) 直接叩击法:医生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五指的掌面轻轻地直接叩击或拍打按诊部位,通过听音响和叩击手指的感觉来判断病变部位的情况。

(2) 间接叩击法:有拳掌叩击法和指指叩击法。

1) 拳掌叩击法:医生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的诊察部位,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询问患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疼痛,医生根据病人感觉以及左手震动感,以推测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临床常用以诊察腹部和腰部疾病。

2) 指指叩击法:医生用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病体需诊察的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第二、四、五指微翘起,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击部位垂直,叩时应用腕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之力,指力要均匀适中,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音响。此法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常用于对胸背腹及肋间的诊察,如两肋叩击音实而浊,多为悬饮之表现。
 
(二) 按诊注意事项
 
1. 体位与手法的选择:按诊的体位及触、摸、按、叩四种手法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临诊时,必须根据不同疾病要求的诊察目的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否则,将难以获得准确的诊断资料,亦即失去按诊的意义。

2. 医生举止: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和肌肉紧张,以致不能配合,影响诊察的准确性。

3. 争取病人配合:注意争取病人的主动配合,使病人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如诊察病人肝、脾时,请病人作腹式呼吸运动,随着病人的深吸气,有节奏地进行按诊。同时亦可让病人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配合诊察。

4. 边检查边观察边询问: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表情变化,注意对侧部位以及健康部位与疾病部位的比较,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要边询问是否有压痛及疼痛程度,边通过谈话了解病情,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因精神紧张而出现的假象反应,保证按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要点二   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 按肌肤
 
1. 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性质。

(1) 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为阳气衰少。
(2) 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象。
(3) 肌肤灼热,体温升高者为阳气盛,多为实热证。
(4) 若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象。
(5) 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6) 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为表邪已解。
(7) 皮肤无汗而灼热者,为热甚。
(8)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
(9)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常兼头身困重,脘痞、苔腻等症。主湿热蕴结证
(10) 局部病变通过按肌肤之寒热可辨证之阴阳。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多为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者,多为阳证。
 
2. 诊润燥滑涩,通过触摸患者皮肤的滑润和燥涩,可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情况。

(1)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
(2) 干瘪者,为津液不足。
(3) 湿润者,身已出汗;肌肤滑润者,为气血充盛。
(4) 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不足。
(5) 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为气血未伤之表现。
(6) 久病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两伤;肌肤甲错者,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3. 诊疼痛,通过触摸肌肤疼痛的程度,可以分辨疾病的虚实。

(1) 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为虚证。
(2) 硬痛拒按者,为实证。
(3) 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
(4) 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4. 诊肿胀

(1) 按之凹陷,举手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2) 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5. 诊疮疡,触按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来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1) 肿硬不热者,属寒证。
(2) 肿处灼手而压痛者,属热证。
(3) 根盘平塌漫肿者,属虚证。
(4) 根盘收束而隆起者,属实证。
(5) 患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者已成脓。
 
6. 诊尺肤,即触摸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根据其缓急、滑涩、寒热的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1) 尺肤热甚,其脉象洪滑数盛者多为热证。
(2) 尺肤凉,而脉象细小者,多为泄泻、少气。
(3) 按尺肤窄而不起者,多为风水。
(4) 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者,多为精血不足,或瘀血内阻,或脾阳虚衰、水饮不化之痰饮病。
 
(二) 按手足诊手足寒温,对判断阳气存亡,推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深重。
2. 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寒盛,属寒证。
3. 手足俱热者,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
4. 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候;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候。
5. 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若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6. 手心热与额上热比较,若额上热甚于手心热者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