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白浪花】故乡的冬天

 新益求新201007 2019-12-26

故乡的冬天

薄长虹
我最怵上海的冬天。退休后,我来上海照看年幼的孙女,才真正领教了上海的冬天。这里江河不冻,草木不调,常有雨落,难见雪飘——不像冬天,却湿冷难捱,又冷得不痛快。所以每到冬天,我总感觉单调乏味,总像缺些什么;每到这时,故乡的冬天便常来叩击我的记忆之门,以至闯入我的梦乡。
我的故乡天津宝坻,一个华北平原上不起眼儿的地方,那里的冬味才够浓烈,冬景才够壮美。


在我早年的印象里,故乡的冬天是苍凉而坦荡的。
蓝天之下,莽原旷远,极目北望,一带远山——燕山山脉,影影绰绰,逶迤连绵,青黄斑驳的山色时隐时现。燕山下,平原上,静卧着大大小小的村庄,青砖黛瓦,屋舍参差,点染着色彩略显单调的华北大地。这就是故乡冬天的苍凉与坦荡,这景致,定格成一幅雄浑大气的画卷,永远悬挂在我的脑海中。
故乡的冬天又是严酷而豪放的。
呼啸的西北风是故乡冬天的常客,它卷着沙尘和枯枝败叶铆足了劲儿肆虐在荒野和村庄,毫不留情地刮削着行人的脸。初冬半夜寒风过,翌晨全池寸冻封。儿时的我,那些天会早早起床,拿着木榔头,冒着严寒跑到池塘上,从池中向岸边双脚起跳,一纵一纵地踏冰,让冰炸裂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偶尔发现冰下有鱼游动,就用榔头咣咣地敲打冰面,把鱼震晕,然后快速敲开冰,将手伸进刺骨的冰水去掏鱼。幸运的话,每次可以打上来十多条鲫瓜子,够炖一次,全家人吃一顿;要是少了,不够炖的,就趁妈妈做早饭之机放灶火膛里烧着吃,那烧熟的鱼热热的,香香的,也许是冬天最好的滋味了。


隆冬则滴水成冰。家家屋檐上都挂着一排长短粗细不等的冰椎,那是雪融后严冬的杰作。三九天,早饭烧熟后,家家都从灶膛掏炭放入火盆,搁在炕上取暖;而后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炕头餐桌旁吃早饭,把热气腾腾的粥喝得嘶嘶作响,这热闹的场面仿佛要融化外面的冰雪。
雪是故乡冬天的精灵。故乡的冬雪是寻常的,一个冬天,大大小小的雪要下十来场,每冬总会有一两次像样的大雪——大雪纷飞,如鹅毛,似棉絮,扯天连地,莽莽一体,天地间有如一条巨大的玉龙在翻滚。雪霁,一轮红日高照,雪野开阔无边,地上积雪深厚,田园沟满壕平,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好清爽!雪后西北风下来,天更冷,寒风打着旋儿从天空冲下来,嗖嗖作响,风卷着雪渣打在脸上,钻进脖颈里,那才叫寒冷彻骨呢。
那岁月物质贫乏,一般人过冬只有薄厚两套棉衣、两双棉鞋。棉衣多用白布做里子,自家把白布染黑作面儿,里面絮棉花;那棉絮要用好几年,都用铁了用薄了,杜甫的那句“布衾多年冷似铁”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上小学时,我要去几里地以外的邻村。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又是一场大雪。早晨起来,慢慢试探着穿上冰凉的棉裤棉袄——贴身穿的棉裤棉袄,里子早已挂上一层黑亮的油泥,放一晚上就像凉冰,胳膊腿伸进去仿佛冰得嗞嗞响,让你打几个冷颤 ——然后吃完早饭去上学。村内,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出一条雪路。村外,则一片雪原,如果没有树的标志,你根本分不出哪里是路。脚下厚雪没膝,灌入裤管;地上风雪漫卷,钻进衣襟。那才叫冰冷呢!而我饱经了它的考验,这样习惯了,也就不再觉得有多冷;听着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回望身后趟出的那条蜿蜒在雪上的足迹,倒觉得满有意思。
礼拜天和寒假就盼着下大雪。孩子们最喜欢雪了,不等雪停,我们都会跑出去尽情玩耍。堆雪人,用煤球当眼晴,用玉米骨当鼻子,用笤帚当手臂,用破手巾当围脖。或者打雪仗,玩得雪球乱飞,浑身是雪。追野兔子,追兔子最有趣,由于积雪厚,兔子跑不起来,一纵一个雪窝窝,虽然很少能追上野兔子,但每个人跑的满头大汗,在严寒的冬季里,我们每个人头上都冒着热腾腾的白气。我曾为追兔子跑丢棉鞋,回家挨了一顿好骂;也曾多次掉进满是积雪的沟渠,被雪淹没,几经挣扎才爬上来……


感谢故乡的冬天,是你的苍凉与严酷,炼就了故乡人的冷静与顽强;是你的坦荡与豪放,铸成了故乡人的豁达与豪爽。感谢故乡的冬天,因为我和故乡人一样,得到了你的恩赏!
前几天,为探访故乡的冬天,我专程回了趟老家。晴天下,站在村头北望,原先单调裸露的土地,已被深绿的麦田覆盖,视野更远,山峦更清,苍凉不再,生机犹存。我看到了故乡冬天可喜的变化——电暖器取代了燃煤炉,空气里没有了烟味,寒风中不见了尘沙,天空更蓝,太阳更红。那感觉好畅快!
很幸运,我正好赶上今冬故乡的那场大雪。我奔向雪野,张开双臂,尽情地拥抱这久违的冬雪,重温冬日故乡梦,再燃冬日故乡情……

作者简介:薄长虹,天津宝坻人。1980年毕业于宝坻师范,后取天津电大专科和天津师大本科学历。多年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