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书 | 叶澜:回顾与反思我的学术人生

 昵称815848 2019-12-26

教育思想网

【福利预告】教育思想网联合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大家精选了《叶澜教育思想文选》三卷本,本文文末留言点赞量前2名的师友即有机会获得一套《叶澜教育思想文选》(内含三本)!

活动截止时间:1月5日中午12点

提到叶澜,有的老师随口就能背出她的教育名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叶澜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教授,也是当代中国知名教育学家。近日,《叶澜教育思想文选》三卷本隆重出版,这是叶老师首次公开结集出版的研究论文、演讲报告与随笔读思之荟萃,包括学术自述、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教育改革与师范教育改革研究,叶澜教授首创并持续主持的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建设,以及其研究创建背后的思想生活。文选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叶澜教授的学术追求与思考。

在自序中,叶老师提到文选是“言我之所思所悟,言我认同和批判的观点,言我对教育与教育学的反思和力主的重建,言我在研究实践中走出的一步步脚印。”让我们跟着叶老师一同体会教育与生命的真谛,体悟叶老师的治学精神。

《叶澜教育思想文选》自序

出版个人文选,常常是做学问者的一种愿望,通常是在进入老年后的愿望,且尚有学生和朋友希望、促进这个愿望实现。

我未能免俗,决定出这三卷本的文选,也说明自己真的老了。由我作为其导师的庞庆举博士担任编者,自然高兴放心。编文选,是对自己学术人生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向同行学界的一个交代:本人,一个华东师范大学20世纪60年代初的教育学系本科毕业生,自80年代中至今做了30余年学问,除出版为数不多的著作,主编若干套丛书之外,还有些文字可汇聚在一起,以文选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的学术追求、苦思与研究,呈现出自己的精神与心灵世界。

三卷本的共同品性是诚实、直言。言我之所思所悟,言我认同和批判的观点,言我对教育与教育学的反思和力主的重建,言我在研究实践中走出的一步步脚印。我不怕别人说我肤浅。一直记着鲁迅先生评刘半农:虽浅,但浅的澄澈,我愿做清澈的溪,不做混浊的沟,从不故作深沉,也不模棱两可。我的想法很简单,即使自己的观点别人看来是错的,也是自己想明白的对。发表文章,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多么博学,有才华,而是让别人听懂你的声音,由此或能共鸣、补充、生发,或能指出问题、错误,甚至全盘推翻,都有意义。

三卷本的差异主要在编排原则和主题上。

第一卷《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集中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学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领域中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上。全书以“学术自述”开篇,以一个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本科生的学术自我认识起笔,又以“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收篇,这是对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被誉为“教师的摇篮”的师范教育之未来命运的求索,对教育学系不能取消本科但必须改革的呼喊。一头一尾的呼应,也算是尽了作为一名教育学系学生维护职业、专业尊严的责任。

《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

第二卷为《变革中生成:叶澜教育报告集》,其标题已明显传达了主旨。这是我在自己花了大半生时间、至今还魂牵梦萦的两项研究中,或阶段性生成,或如宴会中“热炒”那样的报告,一旦生成自己认为清晰、重要的观点,即同一起研究的同事、试验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及时交流。他们常常是我新鲜思想——(其中也内含着他们实践经验)的第一听众。在他们那里,我能看到明亮的眼睛、会心的一笑,还有报告后即讨论、研究下一步发展性的研究策划。我享受的是心灵之沟通、同甘共苦的坚定和智慧点亮的兴奋。现在收拢的文字稿,大多是报告之后的修改稿,故此卷被命名为“报告集”。

《变革中生成:叶澜教育报告集》

第三卷《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的内容有点杂、散,涉及面也宽,故称之为“读思录”。我的人生读的就是两类书:第一类是无字的生活与自然之书,它必然以碎片、偶遇的方式嵌入我的生存世界,一个不大肯停的脑袋、有感触即想记录的习惯,使之成了可称为随笔或散文但绝不是符合文学专业标准的文字。几十年下来积了不少,自挑了一些认为还可看的、有点意思的篇目列入。第二类是文字之书,若有所悟所启,也必以随心而走的读书笔记方式写下,自然并非佳作,但我记下了这些书给我的不同程度和意义的启发。这些启发渐渐化成了我精神世界的构成、学术视野、理念观点,更新着我的思维方式。我感谢这两类书对自己心灵和人格的滋养。将“俯仰之间”的收获汇作一卷,以做学术人生的纪念。

《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

在此,感谢庞庆举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厚爱,感谢本书策划编辑王雪颖的诚挚邀约,没有真诚的合作,就不会有三卷本的顺利、及时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