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资产解冻案件,这7个法律疑问要了解

 邓世运刑事律师 2019-12-27

8月9日和15日,笔者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和重庆的当事人家属的法律求助,当事人均因涉嫌以解冻民族资产骗局进行诈骗,被广州警方刑事拘留。

解冻民族资产,是已流行近30年的典型骗局。行为人通过虚构身份,比如皇族后裔、名人后代、国家工作人员等身份,以出资帮助解冻民族资产可获得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被害人钱财。近些年,借助互联网,此类诈骗案件更是层出不穷。

·  法 ·  律  ·  疑  ·  问  ·

问题一

解冻民族资产,真有这种事吗?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曾经表示,所有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我们查遍了广东地区公开的此类案例发现,法院均认为“解冻民族资产”是骗局。

问题二

此类案件定什么罪?

大部分定诈骗罪,少部分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或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问题三

收取的款项已经汇给上线,是否无罪?

款项汇给上线,属赃款去向和事后分赃的问题,不影响诈骗行为的定性。

问题四

被告人也投了钱进去,也是受害者,可否免责?

判例显示法院的观点是,不影响案件的定罪量刑


问题五

老人犯案,可否从宽处理?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未满七十五周岁的,不属于法定从轻或者减轻群体。




问题六

可否以老人文化程度低为辩护理由?

有些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虽文化程度低,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这些道理,世人皆知,更何况是一个年过半百的成年人。

问题七

可以从那些方面争取轻判?

此类判例显示,从犯、降低涉案金额是此类案件获得轻判的两个主要理由。

最后,提醒广大群众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切勿相信。


邓世运律师,北京市炜衡(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刑事辩护律师库首批入选律师。十年刑事辩护经验,长期只办刑事案件,尤其擅长网络犯罪/经济犯罪。曾获广州市律师协会业务成果奖、优秀专业委员会委员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