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雅明被中国摄影界坑惨了

 摄影与诗歌 2019-12-27

从来如此,便对么?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摄影界对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应该不陌生,对他的《摄影小史》(Kleine Geschichte der Photographie)等文章也比较熟悉。不过大家最常见策展人、评论家、摄影师提到或引用的本雅明的文章,大概还是所谓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鲜有人知道,这篇文章的德文原著的题目跟“机械复制”毫无关系。

本雅明的这篇文章只字未提“机械复制”,而是讨论了审美与政治的权力关系,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批判法西斯政治宣传(美化政治生活)以及电影和技术的复制性等。

经考证,这篇文章最初完稿于1935年秋,题记引用了杜拉斯夫人(Madame de Duras)的一句话,章节编号是阿拉伯数字,共19章节,且每一章节配有小标题。1935年12月~1936年2月,本雅明重写了这篇文章,对第一稿进行了修订,将章节编号改为罗马数字,删掉了章节小标题。1936~1939年,他又完成了第三稿,题记改为引用保罗·瓦莱里(Paul Valéry)的《艺术片论集》(Pièces sur l’art)的段落,共17章节。1939~1940年,他还写了第四稿。

德文版第一稿目录

德文版第一稿开篇

德文版第二稿开篇

德文版第三稿开篇

无论哪一稿的德语原著,都没能在本雅明生前正式出版,且所有手稿题目均为“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苏尔坎普(Suhrkamp)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本雅明文集(Werke und Nachlaß Kritische Gesamtausgabe)中,《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不同手稿文章名字的对比(由于将法文译本单独列为一稿,故德文原著第四稿在这里被称作第五稿)

德文里的“technischen”的意思是“技术的”,不是“机械的”。本雅明的文章从未提到过“机械复制”,提到的一直是“技术的复制性”(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和“技术的复制”(technische reproduktion)。可是,2002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和200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才勇翻译的中文版,题目竟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怎么会变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是不是学了假德语?
 

学了假德语的,首先是大画家巴尔蒂斯(Balthus)的亲哥哥皮埃尔·克罗索夫斯基(Pierre Klossowski)。1936年,本雅明的《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二稿由克罗索夫斯基翻译成法文,被收录进一本科学杂志,在法国巴黎面世。克罗索夫斯基把文章题目翻译成“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L’ oeuvre d’art à l’époque de sa reproduction mécanisée),译文内容更是一塌糊涂,不仅抛弃了题记,还弄丢了马克思(Marx)——克罗索夫斯基删掉了包含题记和马克思的第一章节,然后把德文原著的第六章节拆分成第五、第六两个章节,凑成19个章节。

克罗索夫斯基翻译成《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法文译文开篇

最不能原谅的是,克罗索夫斯基把“技术的复制性”和“技术的复制”统统翻译成了“机械复制”(reproduction mécanisée),令本雅明的德文原著遭到严重背叛,并造成大面积负面影响, 维基百科(Wikipedia)至今仍有“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英文词条,市面上也流通着不少充满谬误的译本。

但王才勇翻译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许多词语的标注都是德文,按理说他是根据德文原著翻译的,不是根据克罗索夫斯基的法文译文翻译的,怎么会跟克罗索夫斯基犯同样的错?

王才勇译本封面

除了题目错得离谱,王才勇译本还有一堆漏洞。例如,根据1991年德国苏尔坎普(Suhrkamp)出版社出版的德文版《本雅明文集(Gesammelte Schriften)》(1974年版权),王才勇翻译的是本雅明的《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第一稿和第三稿,他却把第三稿称作第二稿。第一稿的题记引用了杜拉斯夫人(Madame de Duras,1777~1828)的话,在注释中,王才勇张冠李戴地把杜拉斯夫人写成了另一位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译文的翻译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多数的“技术的复制性”和“技术的复制”都被翻译成了“机械复制”。

王才勇译本中的错误示例

苏尔坎普(Suhrkamp)出版社1991年(1974年版权)出版的本雅明文集(Gesammelte Schriften)内页

苏尔坎普(Suhrkamp)出版社1991年(1974年版权)出版的本雅明文集(Gesammelte Schriften)目录

中国其它译本大部分跟王才勇译本一样,采用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的题目:1988年王齐建译本,2004年许绮玲、林志明译本,2006年李伟、郭东译本,2014年张旭东译本……

这些译者不是学了假德语,便是不负责任地瞎翻译,毫不顾念作者本雅明的感受,更不担忧垃圾译本对中国学术研究的伤害。而中国摄影界不加考证地盲目传播西方文化,既被垃圾译本污染,又不断扩散垃圾译本的污染。

企鹅出版社英文版封面

企鹅出版社英文版本开篇

陈建中在《指尖上的摄影》一书中多次引用本雅明的文章的垃圾译本:“……因为摄影的机械复制性,一方面被传统艺术体系的‘灵光’(aura)唯一性所挑战……”(p12,《指尖上的摄影》, 2013)“……摄影界喜欢讨论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有关灵光(Aura)的论点,特别是它在摄影中的应用。似乎摄影作为一种机械复制的工艺在其成品中缺乏了传统手工制作的那种‘灵光’……”(p97~98,《指尖上的摄影》, 2013)“……看到很多摄影师都在所读书目中列入了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摄影》、桑塔格的《论摄影》……”(p126,《指尖上的摄影》, 2013)

何博2013年在“四月风”网站发表的《小品微传播时代的“光韵”》,也引用了本雅明的文章的垃圾译本:“瓦尔特·本雅明从机械复制时代挖掘出的真理——机器和复制手段迫使(艺术)影像的‘光韵’逐渐流逝——在如今以微博为代表媒介的‘微传播’时代正经历着更加剧烈的异化。”“如本雅明所言,在机械复制过程中损耗(凋谢)的权威性(传统方面的分量)便是光韵(Aura)。就算身处机械复制时代,想要把握光韵,也只需亲身体验原片即可(即使在非专业人员看来,摄影原作与复制品的差异并不大)”“《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谈到,艺术品有两重价值……”

徐祎2016年在《中国摄影家》杂志11月号发表的《“灵光”之下的暗——回应王瑞先生<“摄影原作”那些事儿>》,引用了王瑞对垃圾译本的引用:“本雅明……面对“机械复制时代”来袭的感情排斥”“……当以摄影术为标志的所谓‘机械复制时代’来临时,惊叹“绘画死亡了”的结果是绘画并未死亡……”“……有意味的事实则是,以本雅明的观念判定‘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消灭了手工时代艺术品的‘灵光’神韵……”他驳斥王瑞时引用的依旧是垃圾译本:“……中国读者最熟悉他的两部著作应该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林叶翻译的多木浩二的《摄影家是什么样的人?》2016年在“文汇学人”微信公众号发表,竟也出现了:“若要效仿瓦尔特·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现在就需要有人来写一本《数码化时代的艺术作品》。”不知道是林叶翻译错了,还是多木浩二写错了?

目前,法国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克罗索夫斯基根据第二稿翻译的《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L’ oeuvre d’art à l’époque de sa reproduction mécanisée)了,取而代之的是修订后的《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L'Œuvre d'art à l'époque de sa reproductibilité technique),在法国“亚马逊”(Amazon)网站上销售的译本几乎都是根据德文原著第三稿重新翻译的,最早出版的是2008年版。

也是2008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把译自德文原著第二稿的英文译本与本雅明的另一些文章的英文译本合并出版成《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以及其它关于媒介的文章》(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ibility, and Other Writings on Media)。

哈佛大学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英文译本封面

哈佛大学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英文译本开篇

本雅明《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德文原著手稿改动示意

中国至今没有译者正确翻译过《在其技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尽管1999年王炳钧、杨劲译本的题目《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2005年胡不适译本和2011年李莎译本的题目《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将“机械”更正为“技术”,但这几位译者仍未翻译出德文原著题目中的“在”(im,相当于法文译文题目中的“à”和英文译文题目中的“in”)与“其” (seiner,相当于法文译文题目中的“de sa”和英文译文题目中的“of its”),而德文原著题目中的“复制性”( reproduzierbarkeit,相当于法文译文题目中的“reproductibilité”和英文译文题目中的“reproducibility”)仍被翻译为“复制”。

缺乏严谨治学态度且崇洋媚外的中国摄影界,总爱草率地拿来源不明、经不起推敲的概念招摇撞骗,不仅坑惨了本雅明,更坑惨了中国人。“决定性瞬间”、“私摄影”、“私写真”、“新地形学”、“无表情”、“客观性”、“类型学”、“拓扑学”……这些定义模糊混乱的名词,连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在中国摄影界四处流窜,误导着中国摄影界对摄影的认知。

参考书目: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著, 安德伍德译,企鹅出版社,2008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tion and Other Writings on Media,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著, 迈克尔·詹宁斯、 布瑞吉德·多尔蒂、托马斯·莱文主编,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

《指尖上的摄影》,陈建中,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3

Zeit zur Darstellung. Walter Benjamins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爱娃·戈伊伦(Eva Geulen), MLN杂志,第107卷第3期(1992年4月)

Werke und Nachlaß Kritische Gesamtausgabe,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苏尔坎普(Suhrkamp)出版社,2012

Gesammelte Schriften,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苏尔坎普(Suhrkamp),1991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2006
 
 
参考网站:
 
http://hypermedia./Groupe/documents/Benjamin/Ben3.html

https://en./wiki/The_Work_of_Art_in_the_Age_of_Mechanical_Reproduction

https://fr./wiki/L%27%C5%92uvre_d%27art_%C3%A0_l%27%C3%A9poque_de_sa_reproductibilit%C3%A9_technique 

https://de./wiki/Das_Kunstwerk_im_Zeitalter_seiner_technischen_Reproduzierbarkeit

http://hebo./article/7280#article

http://www./article/10129

http://xuyi1./article/12007#article

https:///images/archive/a/a0/20130112193812!Benjamin_Walter_1936_Loeuvre_dart_a_lepoque_de_sa_reproduction_mechanisee.pdf
 
(感谢魔鬼公子和毛卫东的学术支持)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