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锋评诗] 一天的欢愉有如一生

 摄影与诗歌 2019-12-27


[李锋评诗] 一天的欢愉有如一生

《扫墓兼带郊游》

诗/韩东

墓地并不阴冷

太阳当空而照

我们在汽油桶里烧纸、放火

天上的火球也一刻不停

浓烟滚滚,祭扫犹如工作

一点也不阴冷,也不宁静

挖土机的声音不绝于耳

盖住了铁铲掩埋的声音

死者虽已停工

但死亡并未完成

甚至,也不肃穆

爸爸,敬您一支香烟

嫂子,鲜花留给爱美的你

外公、外婆,这是现炒的栗子,趁热吃

爷爷、奶奶,你们的住址又忘记带啦

山坡上的石碑如椅子的靠背

层层叠叠,满山遍野

坐等人间精彩的大戏

终于结束了

一天的欢愉有如一生

韩东此诗从“不”字入手逆理成章,写出了工业时代祭扫的真实状况,与农业时代迥乎不同,甚至呈现出郊游的欢愉面相。四诗段对应四个不:不阴冷、不宁静、不肃穆、不悲伤。最后,生如大戏,死如看客,生死相照,一下又写得深不见底,绝不轻松:“一天的欢愉有如一生。”再从细节看,第一段,“汽油桶”是国人生活中易被忽视而某些时刻又被特意找来一用的物质元素,被诗人敏锐地抓进诗中既有现实性又有历史质感。第二段,写出死亡的时空层次来,有现挖墓穴的,有正在下葬掩埋的,更多当然是死去经年往来祭扫的。第三段,写的是祭扫时的核心内容,生死之间的交流话语,充满人间的生活内容,四句话语态上呈现渐渐放松的趋势,到最后已然有了笑声。第四段,基于形象的一个比喻,把视点翻转,从死亡的角度来看人生,使得整首诗一下有了哲学的深度。总之,此诗既有形而下的具体鲜活,又有形而上的混沌深沉,在此类祭扫题材的诗作中可谓高标独树。

诗人简介:韩东(1961-),中国当代重要诗人、作家,“第三代诗歌运动”领军人物,曾提出革命性的诗歌观念“诗到语言为止”。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及剧作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潜伏》

诗/邢昊

五个美国兵

空降越南

躲进一片

茂密丛林

五个美国兵

耐不住寂寞

抓来一只蜘蛛

取名黑寡妇

抓来一只蚂蚱

取名绿寡妇

抓来一只蝴蝶

取名花寡妇

五个美国兵

一个被蛇咬死

一个陷进沼泽

一个踏响地雷

一个挨了枪子儿

幸存的一个

打中越南兵

越南兵兜里

掉出张照片

背面写着:

阮叶成

十四岁

童子军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种反战寓言。敌对双方明确,参战人数具体(美方5人),地点笼统(越南境内),环境清晰(茂密丛林),作为一个小规模的战斗任务,这次潜伏就是两国交战中的一个精致切片。当这一切片被置于诗歌的显微镜下,一些“潜伏”的东西才被看清楚。寂寞被放大了,死亡的残酷也被放大了。从他们捉蜘蛛、蚂蚱、蝴蝶看,这5人年龄也不大,还有天真的顽皮,从他们给这些小动物的命名来看,或许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透露了他们对女人的需要,同时“寡妇”里也有着对于死亡的不详预感。接下来所写就是各种具体的死亡方式,而死亡必是战争双方的,结尾的设置是传递和扩展,全面展示出战争的残酷和荒诞。死亡决不能简化为一个数字,每一个阵亡的将士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具尸体都有年龄,都牵涉着背后父母妻小的现实伤痛。这些美好而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战争中互相杀戮而同归于死。诗人“潜伏”于诗后的惋叹是超越敌对双方的,而表呈于字面的全部是精致的细节和简洁的命运,干净而绝妙,戛然而止,绝不拖泥带水,但引发读者的思考却是深沉的。

诗人简介:邢昊,原名邢少飞.生于山西,现居北京。八十年代初,创办民间诗刊《黑洞》,开始发表诗歌。出版有个人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苦役之舟》、《怀乡记》等。

《情诗》

诗/梅花驿

“你是我的

你是我的”

我无数次对你说

你的眼睛是我的

(秋波是秋天的)

你的鼻子是我的

(鼻窦炎是春天的)

你的嘴唇是我的

(热吻是岩浆的)

你的脸蛋是我的

(羞涩是苹果的)

你的乳房是我的

(乳汁是孩子的)

你的秀发是我的

(偶尔的白发是岁月的)

你的附件是我的

(附件炎是没有的)

你的八十岁是我的

(十八岁是照片的)

如果你

走到了我前头

你的骨灰也是我的

(墓碑是大地的)

(2014)

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它的题目,《情诗》,这既是本诗性质的界定,又是诗歌类别的命名,这直接影响着本诗的内容,使得本诗所写取消了具体所指而具有了普遍的抒情代入性,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拿来献给自己的爱人,而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其次此诗在结构上的最大特色是,正文由括号内外的诗行共同组成。单读括号外的诗行也算一首诗,就是显得太一本正经了,太严肃以致单调了,括号内的诗行的加入立刻改变了局面,一正(是我的)一反(不是我的),可谓严肃与活泼兼备,有了对话般的开合和戏谑的笑声。而括号内的文字也可看作是另类的修辞,是对爱人身体的别样形容,没有俗滥的明喻之虚假,也比一般的暗喻更活泛。从总体上划分,前三行为一部分,是生活语言的直取,后面是另一部分,以诗人的才华作诗,两部分构成一种总分结构。“你是我的”是总说,接下来是细说,一个个身体器官被拎出来,附件是一个绝妙的过度,渐渐由实到虚,写到年岁,十八岁——往者不可追,八十岁——来者犹可珍,直写到生之对面一一死亡出场,以骨灰和墓碑收尾,又具有了“总”的意味,一反诙谐嬉戏的语调以肃穆庄重立定全诗,诚可谓精心结撰之作也。

诗人简介:梅花驿,本名秦学昌。1987年毕业于安阳师专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现居平顶山。

《像筷子一样挤在公交车上》

诗/韩敬源

我像筷子一样

被挤在公交车上

挤得不用抓着吊环

就能站稳的公交车上

肉体之间如此紧贴的距离

让我有点兴奋

在混合气味弥散的眩晕里

我努力保住了

自己的正前方

不要对着别人的屁股

也尽力的回避着

我屁股的正后方

不要有人正对着

2015年9月

我在一早上班的公交车上读到此诗,一下笑出声来。我站着,身边也都是站着的人,这次还好,没有挤成诗中所写的程度,我还可以执着手机读诗,随着车厢摇呀摇而于人无伤。不过诗里的情形我也是时常遇到的,被挤到像一双并拢的筷子,连腿都没有空间叉开。但我绝没想到可以用这么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出这份尴尬。对于底层的市民而言,贞操太容易碎一地,保持贞操从来都不易。如果您也读乐了,就不负我选,给人欢乐也是现代诗歌应有的追求之一。

诗人简介:韩敬源,男,1980年生。出版第一部诗集《儿时同伴》,出版整理撰录文学论集《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文学课》。

《清明》

诗/张小美

妈妈站在柳树下

给外婆梳头

多年前的清晨

我推开大门

三个画里的女人

同时抬起头

从对方的眼睛里

认出自己

记得那个早晨的阳光

像我今天看见的

那么稀薄

一会儿

就消失了

清明,也可以是一种形容,用于赞扬小美在此诗中所绘出的画面,那清丽的春日里,有过明媚的心境,有过暖暖的恩情。妈妈为外婆梳头,也是我曾经多次见到过的情景,这其中有一种反哺的美,想想哪一位母亲不曾给自己的女儿梳洗打扮过呢。母亲曾跟我说过:“人老了,有时懒得动弹,我每次去,只要天气好,就会给你姥姥洗洗头……”一一但是清明毕竟是一个节日,是祭扫缅怀的日子,这首以“清明”为题的诗虽然有意写的轻淡,但到底通过画面的明暗对应了生死,随着阳光很快消失的还有人,外婆和妈妈均已不在,此时想起三人同在的画面,诗人心中有过一霎那的喜悦,随即又会是长久的黯淡:那样美好的与亲人同在的时光为何如此稀薄?

诗人简介:张小美,女,生于七十年代。湖北人,现居浙江。有诗歌发表于《汉诗》,《诗刊》,《中国诗歌》等刊物。著有诗集《独自离开》。

《身体里渐渐有木质的东西》

诗/窗户

身体里渐渐有木质的东西

不是因为衰老了

那些清晰的木纹看起来

确实像皱纹。但更像荡漾的水面

静静容纳所有投影

年轻时我确实喜欢树叶、花朵

喜欢女孩子的衬衫、帽子

喜欢爱情。它让青春的天

充满阳光与歌声

现在只剩回忆了

但也是现在我才理解,除了爱情

生命和心灵也应该是木质的:

时光不能夺其芬芳

还会令其越久越坚硬

在我读过的窗户的诗作里,我最喜欢这首。在窗户清新自然的主体风格之外,这首诗又多了一点奇异而坚实的质地。尽管诗作不曾点明,我依然将此诗看作是中年情怀的抒发,写出的是中年特有的生命境界和感悟,静静容纳却不为所动,不失芬芳而越加坚硬,这当然不是衰老而是一种成熟。令我赞叹的是此诗的完成度非常好,第一句便是很高的一个发端,突兀奇异,很能抓住读者,但如何承接下去对作者却是挑战,我们看窗户后面的表现真是完美,他把读者从较为抽象的木质引向了更加具体的木纹(视觉之美)、芬芳(嗅觉之美)和坚硬(触觉之美),而这种具体却不失灵动地喻指着人的生命经历、青春记忆和意志品格。

诗人简介:窗户,男,80年生,祖籍浙江磐安。2006年开始写诗。07年开始担任诗生活网站编辑至今。

《破译》

诗/陌上花

以前跟父亲一起清明去上坟

割除杂草

铲一掀带草坪的土放在坟尖上

下面压放上着两张紙

像戴了一顶新帽子

再点燃余下所有的纸

我留意到父亲嘴唇微微波动着

我真想问

大,你刚才说了什么

后来我带女儿去父亲的坟头

也是那一样的流程

在纸烟飞舞中

我轻轻地反复念道

我在这儿,你在哪儿

女儿走近我好奇地问

妈妈,你刚才说了什么

破译,从表面上讲,是指,我现在说出的话正是当年父亲可能说过的,也就是说我已经破解了当年的疑问。深层的东西却是,与死亡的距离在拉近,对死亡的感受变得真切,不再是童年时隔代的距离和天真的好奇。它写出了一代代人递进式的轮回情景,对死亡的无知无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打破。那种扫墓仪式也写得真切具体,吻合着我记忆里的乡村习俗。

诗人简介:陌上花,女,本名李春荣,河南新县人,现居广东惠州,心理咨询师,活着,习诗。

本期作者:李锋、题图摄影:黎明的酒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