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是汉武帝时候的西汉将领。他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爷爷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广。他本人也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与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 可是,这样一位才能出众的将军,最后落得个投降匈奴,流落异域,全家被族灭的下场。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了什么呢? 李陵 一、李陵的生平。李陵的生平其实很简单。他是李广的孙子,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史书记载他“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遗风,“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接下来,到了天汉二年,汉武帝进行了他的对匈奴的大举进攻。这次的主帅是外戚李广利。李广利是五月出击的,他率领三万骑兵进击右贤王于天山,俘获匈奴首虏一万多。但是回军路上被匈奴大军所包围,虽然冲出重围,但是也死伤了十之六七的将士。 西汉地图 而在主要战事已经结束的时候,九月,李陵却率领他的五千部下出击了。此一去,李陵以他的战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可是,也给他带来了终生的悲剧。 李陵带领他的五千步兵,出居延,向北走了三十天,到达了浚稽山扎营。在这里,他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单于先以三万骑兵进攻李陵,被李陵击败,被杀数千人。 单于被李陵军队的战斗力所震惊,于是召集了左右地兵八万多骑兵再次进攻李陵。李陵寡不敌众,便且战且退。向南走了数日,抵达了山谷之中。和匈奴连续作战,士卒伤亡很大。 李陵远征 李陵命令受三次伤的坐车,受两次伤的驾车,受一次伤的持兵器作战。在连续挫败单于的进攻后,李陵转兵东南,沿着旧的龙城道前进。一直到了汗山山谷,被单于持续追杀。 这个时候,李陵已经很困难了。他一天和单于的大军作战几十次,兵力、箭矢消耗很大。单于看进攻不下,又渐渐离汉边接近,决定撤退。可是,这个时候,李陵的军队里面出了叛徒。 李陵的部下军侯管敢被校尉折辱,逃去投降了匈奴,报告了李陵的虚实。单于得知后大喜,打消了撤退的念头。将全部兵力都投入战斗,四面包围李陵于山谷之中。李陵箭矢射尽,最后决定分散突围。 李陵破敌 李陵在突围途中,说“无面目报陛下!”下马投降了匈奴。他失败的地方离边塞只有百余里。部下脱险逃回的也还有四百多人。 李陵在投降之后,深受匈奴单于的器重,被匈奴招为女婿,参与议事。至此,李陵终身留在匈奴,二十多年后病死异域。据说后来有汉使在中亚遇到一支金发碧眼的人组成的部落,他们自称是李陵的后人。 李陵以五千步兵迎战八万多匈奴骑兵,虽然失败,但是消灭了上万的匈奴骑兵。创造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奇迹。这使得他在军事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汉军 二、李陵的悲剧。李陵虽然一战成名,可是因为他不能死节,使得他遭受了终生的悲剧。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看,汉武帝因为他不能死节而十分震怒。 汉武帝在得到边塞的报告后,先把怒火发泄到李陵先派回来汇报情况的陈步乐身上。陈步乐于是自杀了。然后他又问群臣对李陵投降的看法,群臣都说李陵的不是。 而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诬罔,将他下狱,处以了腐刑。这一切都可以看到,汉武帝对李陵投降的愤怒。 汉武帝 但是,汉武帝又说不该让李陵无后援出击,把责任推到本该接应李陵的路博德的身上。到了天汉四年,汉武帝再次发动对匈奴的大举进攻。这一次,他让因杅将军公孙敖顺便把李陵接回来。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我们可以看到,公孙敖不但没有接回李陵,还诬陷李陵,使得汉武帝名正言顺的灭了李陵的族。 至此,李陵再也没有回归的希望,他死心塌地的在匈奴安身。到汉昭帝的时候,汉朝派使者接李陵回国,李陵以“丈夫不能再辱”的借口拒绝了。 匈奴 一代名将,就此失去了自己在故土所有的亲人,埋骨异域,最后结束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 三、李陵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那么让我们看看李陵的生平,分析一下,他的悲剧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依我来看,他的行为举止颇有祖风,继承了李广的传统,造成了他的悲剧。 让我们看看造成李陵悲剧的几个人都是谁。 首先是汉武帝。汉武帝本来是派李陵去为大将军李广利运输辎重的。李陵不愿意做李广利的下属,要求独挡一面。汉武帝偏袒李广利,非要让李陵从命。提出了一大堆难题,比如没有骑兵配属李陵。最终没有拗过李陵,终于让李陵带领自己的五千步兵去出击匈奴腹地。 李广 在接到路博德的奏章后,汉武帝竟然怀疑李陵和路博德串通抗命,亲自下诏斥责李陵,并给李陵规定了行军路线,并取消了路博德的接应任务。使得李陵孤军深入,没有应援而失败。 第二个人就是路博德。汉武帝下诏让路博德作为李陵的后援,路博德身为老将,当然不愿意当李陵的后援。因此,他使了一个计谋。 他找了个当时匈奴秋高马肥的理由,要求到第二年春天再和李陵一起攻打匈奴。这引起了汉武帝的怀疑。认为是李陵后悔,不想出击匈奴而和路博德串通一起拖延时间。 于是汉武帝立刻派路博德出击西河,然后命令李陵九月独自出击匈奴。这样,路博德就摆脱了作为李陵后援的任务,使得李陵陷入孤军无援的境地。 汉军破敌 后来汉武帝总结经验说,不该军事行动前就把计划下到路博德那里,以至于“老将生奸诈。” 第三个人则是公孙敖。这个人是李家的老相识了。他是卫青的好朋友,当年就是为了让他恢复爵位,卫青才更换了李广的行军位置。最后造成李广迷路自杀,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这一系列的事情。 而汉武帝在发兵大举进攻匈奴的时候,派公孙敖出兵的同时,还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把李陵迎接回来。 公孙敖出击没有遇到匈奴的兵马,可是在空手而归的时候,他却带来了一个令汉武帝及全体汉朝臣子愤怒的消息。李陵彻彻底底的投降了,他不但为匈奴出谋划策,还负责训练匈奴的人马与汉军作战。 卫青 于是,汉武帝因此灭了李陵的族,李陵也再也没有机会能够回归汉朝了。 第四个人,也是最后的一个人则是李陵自己。李陵手下只有五千步兵,汉武帝让他为李广利押运辎重也是根据他的军队特点决定的,在军事上无可厚非。 可是,李陵却不愿意担当这个任务。理由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愿意在大将军李广利的手下做事。而且,这个理由被汉武帝当面说出来,他也默认了,还是坚持己见。 这样一来,君臣两人就陷入了僵局。最后的结果,就是李陵提出来他带领五千步兵,独自远涉单于王庭。汉武帝也只有答应。这样,李陵就自己选择了一条必败的死路。 李陵 如果李陵成功,那么就给汉军树立了一个不良的榜样。为了皇帝的权威,为了汉军的军纪,李陵必须失败。 这样,李陵用他祖传的执拗的性格,为自己打开了悲剧的大门。 四、追寻李陵悲剧背后的东西。但是,整个李陵事件处处透着一丝诡异,我们可以感觉到,李陵的悲剧绝不仅仅是纸面上写的那么简单。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感到一股阴谋的气息。 首先,李陵的整个军事行动就是一场不合理的闹剧。我们看看,李广利五月出兵,大败而归。匈奴士气正是旺盛的时候。原本是让李陵出兵牵制匈奴,以分匈奴对李广利的兵势,现在也没有了意义。然后,汉武帝又找借口把路博德的骑兵派往西河,这是干什么?是给匈奴报个信?不管怎么说,李陵是得不到路博德的应援了。 汉军 然后,李陵的五千步兵出动了。汉武帝还亲自给他规定了时间和行军路线。
在匈奴最有利的秋高马肥的时候出击,并且把时间、路线规定得死死的,李陵不败又能如何? 我们看到,李陵向北走了三十天才到达目的地。匈奴就算是瞎子也能够看清这一支孤军,能够摸清它的底细了。因此,匈奴才敢肆无忌惮的调集全国的所有军马来攻击李陵。李陵虽然勇猛,部下虽然精锐,最终也只能失败。 而李陵全军失败的地点,投降的地方,离汉朝的边塞只有一百多里地,这就更让人寻味了。 霍去病 第二,汉武帝派公孙敖去接李陵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李陵虽然投降,但是,按照战功来说,李陵丧师四千多,杀伤单于过万,功大于失。还有很多人对李陵抱有同情,汉武帝也就暂时没有对李家下手。 到再次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汉武帝派公孙敖去接回李陵。这个任务在我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一是如何去接李陵。李陵力尽投降,匈奴并不那么信任他。才过了仅仅两年,匈奴怎么可能会让他自由行动。他要在公孙敖的进攻期间脱身,这个难度极大,很可能脱身不得,反而受害。 霍去病 二是公孙敖和李家的仇怨,他怎么可能尽力去给李陵制造机会脱身。这个任务与他自己也没有切身利害关系,怎么可能去认真完成?因此,为了推卸责任,他编造了李陵彻底叛变的谣言。 而就算按照公孙敖带回来的消息,汉武帝名正言顺的灭了李陵的族,还败坏了李家的名誉,使得李家名败,“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 第三,在整个事件中,有一个没有直接出场,但是却无处不在的人物,李广利。 李广利 这个李广利虽然没有直接出场,但是,他却和李陵的悲剧有着直接的关系。李陵就是因为不想当他的手下,给他管辎重,才闹出了孤军远征的一幕。 而在李陵投降之后,全体朝臣都说李陵的过错,而只有司马迁为李陵申辩。可是,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蒙蔽自己。史书对此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没有一句话说到李广利,可是,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要诬陷李广利,把他下狱,这又是为什么? 李夫人 李广利何许人也?汉武帝如此回护他,甚至连说都说不得?一句话大家就明白了,他的妹妹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夫人。汉武帝一辈子最爱的女人。 五、李陵悲剧的真正的原因。通过以上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了。首先,李陵公开挑战李广利的权威。然后,汉武帝陷李陵于死地,李陵失败后要让他去死。最后,李陵投降不死,汉武帝又破坏他的名誉,灭了他的族。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广利。 为什么汉武帝这么拼命的维护李广利?难道仅仅因为他宠爱的李夫人?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风暴。 李夫人 当时,汉朝的朝堂上,一场明争暗斗正在进行着。那就是汉武帝和太子刘据的斗争。太子已经是老太子了,他在朝廷有着越来越多的拥护者,而且他的政治理念和汉武帝并不相同。虽然面上还算稳固,可是私底下的斗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了。 而李陵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党。史书中明确的记载,李敢的儿子、女儿和太子刘据的关系。而李家在陇西士族中,有着很大的势力影响。这都成为太子的得力支柱。 太子和卫子夫都是依靠外戚军功做为靠山的。卫青、霍去病是他们最大的靠山。李家则是太子的应援,这就是李广之死的真相。为什么卫青礼让李广,被李敢打伤也不声张。这都属于他们一家人的内部私斗。而霍去病射死李敢,老奸巨猾的汉武帝故意视而不见,为将来留下伏笔。 卫子夫 卫青霍去病死后,卫子夫又失宠,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李家就成为太子在军中的有数的支柱。汉武帝和太子的矛盾到了一定程度,为防范于未然,汉武帝必须要抓紧兵权。他绝对不允许在军中有不听从他的势力存在。 于是,汉武帝便把军权向李广利手中转移。这个时候李陵公开顶撞反抗,汉武帝只能杀鸡儆猴。 于是,汉武帝首先采取第一招,就是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把李陵调入李广利的手下,让李陵改换门庭。借出兵的时候,让李陵直属李广利作为他的管辎重的人。当然,我们看到,李陵明确的拒绝了。 戾太子刘据 接下来,汉武帝又采取了第二招,采取威逼的手段,让李陵就范。而李陵宁可以五千步兵远涉单于王庭也不屈服。李陵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且公开对李广利的权威进行挑战。于是,汉武帝就下了杀李陵的决心。 汉武帝就在条件最不利的时候派李陵出兵,还不给配骑兵。让李陵孤军入匈奴送死。而我们看路博德的提议,很可能不是路博德“老将生奸诈”,而是真的想挽救李陵。 因为路博德是霍去病的老部下,和李敢有同袍之泽。可汉武帝直接断了李陵这个退路,并认为他和路博德共同密谋。他把路博德派到西河,最后还把罪名推卸到路博德的头上,用来警告同情太子的军中人员。 李广利 最后,汉武帝对李陵采取了最狠的一招,灭族。由于李陵是太子党,在朝中还有同情者。前面又有浞野侯赵破奴的先例,赵破奴攻打匈奴失败,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几年后赵破奴逃回,汉武帝也没有为难赵破奴。如果对李陵过于苛责,汉武帝也怕舆论对自己不利。 于是,他派和李家有宿仇的公孙敖公开去接李陵。一方面让匈奴知道,或者不信任李陵杀了他,或者严加看管他,不让他逃走。另一方面,也为公孙敖无法接回李陵做铺垫。 公孙敖从司马迁的遭遇已经知道了汉武帝的意图。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他带回的谎言,使得李陵被汉武帝名正言顺的灭了族。 戾太子 以李陵事件为标志,支持太子的原先的卫青霍去病的老将也陆续得罪,兵权全部集中到了李广利的手中。太子失去了军方的支持。 李陵灭族名败后,又过了五年,对太子和卫皇后的逼迫越来越紧迫。最终巫蛊之祸起,太子被迫起兵反抗。这时的他只能动员门客、市民、囚徒来作战,不能动员一兵一卒。不久就在与朝廷的正规军的镇压下土崩瓦解,自己和卫子夫也死于非命。 这一切都得益于汉武帝多年以来的经营策划,是他根除了太子刘据的军事势力,让刘据束手待毙。而这一切就是从李陵事件开始的。 卫子夫 六、李陵事件的尾声。李陵到了匈奴以后,崇拜勇士的匈奴对他很尊敬。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立他为右校王。他和另一个叫卫律的人深受单于信任,每遇大事,一同计议。 公孙敖则在李陵灭族的第二年,汉武帝没有放过这个卫青的铁杆朋友,找了个罪名腰斩了他。 而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李广利。虽然他红极一时,但是他妹妹死后,他也慢慢失宠。后来他的家人因为密谋立昌邑王为太子被抓,他正带兵进攻匈奴。得讯后李广利冒进图功,最后兵败投降。他留着汉朝的家属被族灭。 李夫人 而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成为了匈奴祭祀的祭品。史书记载了他的死亡经过:
至于那个为大家争抢的皇位,先是落入许婕妤的幼子身上,是为昭帝。然后落入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才27天就被霍光废掉,改立戾太子的孙子刘病已为帝,是为宣帝。转了一圈,皇位还是回到了太子党的手中。 霍光 到了汉昭帝的时候,以霍光为首的当年太子党又慢慢得势。史书记载:
可是,他们得到的李陵的答复是,“丈夫不能再辱。”最终,李陵拒绝了回归的要求。 汉宣帝 相比起汉朝那险恶的政治旋涡,无耻的中伤陷害。有着西戎血统的李陵,生活在简单的环境里,埋骨匈奴是他最好的选择。也许,这一切就是当年他来到边塞百里之遥的地方,没有看到任何援兵时候,所得到的感悟。 最终,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多年后,病死在异域他乡。一代名将,终于得到了安息。 【资料来源】 《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匈奴列传》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史记外戚世家》 《汉书武帝纪》 《汉书昭帝纪》 《汉书宣帝纪》 《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汉书霍光金日䃅传》 《汉书匈奴传》 《汉书外戚传》 《汉书武五子传》 《资治通鉴》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