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新书发布

 行者aw7sg93q3w 2019-12-27

   【香港商報網訊】2019年12月25日,由深圳市文物局業務指導,文物出版社、深圳望野博物館、松山湖望野博物館(籌)在北京聯合召開《日本國朝臣備書丹 褚思光撰文 鴻臚寺丞李訓墓志考》新書发布暨學術成果公告會,中國及日本唐代史、書道史、中西交通史、東亞史、遣唐使、佛教史等諸多領域學者匯聚一堂,一同見證這一全新史料的公布。中華社會文化发展基金會提供公益支持。

  《日本國朝臣備書丹 褚思光撰文 鴻臚寺丞李訓墓志考》書影

  這本《日本國朝臣備書丹 褚思光撰文 鴻臚寺丞李訓墓志考》,共計5萬字,配圖15張,裝帧精美。本書研究涉及了墓主人李訓的生平家世、父輩信息、就職經历、社會交游,以及盛唐高宗、武後、玄宗間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別是對墓志撰文秘書丞褚思光信息進行的細致剝離,深度挖掘;以及最重要的“日本國朝臣備(下道朝臣真備→吉備朝臣真備)書”的深入思考,在以中日兩國古代文獻為根本基礎的核心史料上進行梳理研究,使得唐代中日關系史、遣唐使、中日書法史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領域獲得填補空白的全新史料。曾于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兩度到訪唐朝的日本留學生、遣唐使“朝臣備”(吉備朝臣真備)親筆所書墓志銘由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先生发現並進行系統性研究,閻焰館長研究專著《日本國朝臣備書丹褚思光撰文 鴻臚寺丞李訓墓志考》也正式由文物出版社于日前出版。

  李訓墓志拓本

  李訓是唐玄宗開元年間主管外國留學生及外事接待等事務的官署“鴻臚寺”的從六品上官員“丞”(相當于今日外交部的“辦公廳官員”),有唐代皇室血統,家世高門,父親李元恭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于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六月,病故于洛陽。墓志由秘書丞“褚思光”撰文,“日本國朝臣備”手書。

       历經6年的甄別、梳理、研究、考證

  望野博物館 閻焰館長 

  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先生历經6年的甄別、梳理、研究、考證。他將2000年陝西眉縣長興磚廠流散发現,現收藏于碑林博物館的“李訓妻王氏墓志”,和2004年西安发現,現收藏于西北大學博物館的日本人“井真成墓志”以及洛陽流散“蕭氏妻(李元恭女、李訓姐)墓志”,進行關聯,並以日本古代文獻及中國发現墓志及存世中古文本的比對,最終確認“日本國朝臣備”的“朝臣備”就是日本奈良時代的 “吉備朝臣真備(694-775)”在唐朝留學期間的名字。

  文物出版社社長、党委書記張自成在发布會上表示,此次发現是目前中日兩國涉及遣唐使等級最高的實物資料,也是唯一存世的奈良時代遣唐使朝臣備本人所題的珍貴資料,“墓志的发現填補了中日關系史、中日書法史、遣唐使、日本史的重要空白,為學習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新史料”。

  北京大學古代史研究中心的榮新江教授高度評價此次发現和學術研究的意義,他表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中,中日關系是重頭,也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但遺憾的是存世實物材料太少一直進展並不多。相信此次望野博物館閻焰館長发現的朝臣備手書李訓墓志,可為相關研究增添新的素材,促進中日文化學術的交流”。榮教授還指出,“唐朝的外交官讓日本國的使者來寫墓志,這在今天是讓人詫異的事,而在唐朝看來,並沒有那麼大的區分,這讓人們從中看到唐朝的國際性和開放的胸懷。都城長安是一座匯聚了亞洲各國精英的城市,不僅物質文化豐富,同時也是精神文化的匯集地。朝臣備的名字不僅是雕刻在35公分見方李訓墓志上的文字,也將永遠鐫刻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豐碑上”。

  東北亞史研究專家陝西师范大學拜根興教授,對此墓志的发現,也表示高度關注。並從李訓夫人墓志中涉及從新羅和尚習法的信息,提到了李訓家庭獨特的國際關系圈情誼。同時表示李訓墓志的发現將可以更進一步擴展東北亞史的研究,带來全新的視角。

  來自日本的唐代史研究權威氣賀澤保規教授(東洋文庫研究員、明治大學東亞古代石刻研究所所長)。回顧自己2018年11月,第一次是以“顫抖的心情”在深圳望野博物館接觸到墓志原石的。他指出,閻焰先生這次发現是日本人所寫“日本國”國名中,历史最為久遠的字跡。吉備真備回國後雖然位居朝廷高位,但因奈良時代過于久遠,日本國內並沒有保留下任何他的筆跡,此次发現無疑填補了多項空白,而他最為看重的要點之一,那就是此次发現使得遣唐使研究可以超越物證研究,轉而進一步從書法文化、個人修養等無形文化的視角進行深挖,而這樣的視角對于當下如何加深中日之間的文化交往,無疑也有着現實意義。同時表示剛剛經历大災的日本岡山縣倉敷地區的“吉備真備”家鄉的人們如果知道了這個信息,一定會非常高興。並希望這一消息可以鼓舞當地的災後重建。

  深圳望野博物館閻焰館長表示,就此历時數年的“朝臣備”研究成果的公布,將為唐史研究翻開全新的一頁。“朝臣備(吉備朝臣真備)書丹鴻臚寺丞李訓墓志的发現,無疑是遣唐使、日本史、中日關系史及中日書法史研究的空前所獲。”

  另據閻焰館長介紹,該墓志已向深圳市、廣東省文物主管單位申報,並經專家組鑒定,正式備案登錄入國家文物數據庫中。將更便利于後續學者們的學術研究。

  海江田萬里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平山廉理事長、平山東子館長伉儷第一時間專程赴望野博物館觀看

  平山廉(中)和平山東子專程從日本趕來深圳望野博物館拜會閻焰館長(右)

  26日,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平山廉理事長、平山東子館長伉儷,由深圳博物館郭學雷副館長、日本黃山美術社陳建中社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王合善理事陪同,第一時間專程赴望野博物館觀看“朝臣備書李訓墓志”原拓。平山東子女士還明確告知是日本NHK、《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新聞发布後,經原日本文化廳長官、橿原考古學研究所所長青柳正規教授委托,專程來看這塊無比珍貴的遣唐使新史料。

  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郁夫先生,十五年前就是第一時間看到“井真成”墓志,並驚為“一級史料”,後促成一段學術嘉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