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研究文学,总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将经典作品当作一个客观存在进行论述,但是“新中国文学记忆”却将之还原到历史现场,让我们在文学与社会互动的关系中把握经典的生成过程,这样,经典作品及其背后的作家、时代乃至思潮便鲜活起来,以其生动的面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文学记忆”突破了既定的文学史叙述,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其成功之道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大胆的创新,大气的形式。报纸每期用两个整版推出一个经典作家或一部经典作品,一篇较长的文章梳理经典作家或作品的形成过程,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以及各种逸闻趣事等,另一篇较短的文章则从现在的视野对之做出新评价,两者相得益彰,立体呈现出经典作家或作品的影响,而后面的附录则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整体形式大胆大气,先声夺人。 第二是精准,充满生动性。每期文章在史实准确的基础上都注重生动性、趣味性,将经典作品的诞生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探讨其对当时社会的冲击与影响,栏目定位“文学记忆”,即在文学与社会的互动中探讨经典的生成,这一定位既有历史维度,也有社会维度,开启了新方法与新形式探索的可能性。 第三是注重“文”,更注重“人”。每一期文章不仅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梳理与评价,更将作品背后的人推到前台,将重点放在“人”与“文”的关系上,突显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生动性,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便不只是“文”,而是“文”与“人”及时代、社会的生动而有趣的互动。 总之,“新中国文学记忆”开创了文学经典化的一种新形式,也开创了文学研究、文学传播的一种新形式,我们期待光明日报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为推动文学经典化作出更富创意的探索。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 李云雷)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