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峨眉佛光 2019-12-27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老子宣说谦下不争之德无敌于天下。上章讲三宝的威力最大,慈是三宝之首,是不可战胜的。弟子对老子三宝无敌(慈悲无敌)的教理有疑惑,于是有懂兵法的弟子向老子提出疑问:“慈悲”和“谦下不争”的教理虽然可以用于和平环境(家庭生活、工作、交友等场合),但不能适用于战争场合。

提问者认为,战争中失败者的命运由胜利者决定的,因此三宝教理毫无用处严遵版本把此章和下章合为一章,实际上六十九章也是文意相连,应该分章合意来解读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唐代王真把《道德经》看成兵法,后世不少人这样来理解。老子确实讲了兵法,并引用兵家的格言(“兵者有言: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来宣说慈悲无敌的教理

但老子是讲兵法还是用兵法为喻不可混淆。毫无疑问,老子是在回答弟子疑惑,充分用兵法印证三宝无敌的教理,证明慈悲和谦下不争的力量大于一切军事力量。最后弟子心有开悟,感激而退。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慈悲和谦下不争的教理适用于和平环境,同样适应于战争环境,虽然战争是最激烈争斗的场合,同样没有违背三宝教理,这样使慈悲和谦下不争的三宝教理更有说服力。

第六十八章

第一段: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第二段: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第三段: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六十八章经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经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前面有水之七善和救人五善法。此处出现同样的语言结构。善法就是妙法,救人五善法就是救人五妙法。只有妙法才能救人,不是妙法不能救人。

此处提出用兵四善法,同样是用兵四妙法,是百战百胜之法“武”指主帅的战争意志,“怒”指前线将领的英勇气概,“与”是指正面交战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经文:善为士者,不武。王弼注:“士,卒之帅也。”士就是军队统帅。关公、张飞都是猛将,统帅身先士卒,英勇无比,对部下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他们指挥的军队都是勇往直前,这样的部队容易取得胜利。前线将领更是怒法冲冠,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士兵也是训练有素,短兵相接能够杀死敌方士兵。普通的统帅把上述三者当做战争胜利的第一要素,是决定力量。因此弟子提出疑惑:三宝教理是否在战争中失效了。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提出比三者更强有力的决胜力量,那就是慈悲和谦下不争的力量。《孙子兵法》说战争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十分重视。决定战争胜负的有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月地,四曰将,五曰法”。

句法与三宝句法极为相同,内容与四大理论的前四者相同,顺序也相同。道是“上下同心”,军队从将军到士兵都愿意生死与共,不怕任何危险老子提出用兵四善法(四妙法),此段经文否定普通兵法是用兵善法。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二段经文: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善用人者,为之下”,这是第四善法,是前面三善法的结论。只有第四善法才是真正的用兵善法,此句经文是对“武、怒、与”的常规兵法的否定,因为看到了它们的不足。

战争必须善用人,这是任何军事家都认可的。但什么是善用人呢?“为之下”才是善用人为之下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确切的说就是三宝,举一反三。上下同心就是善用人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经文: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具有慈悲心的圣人最能凝聚人气,这样的圣人做统帅一定上下同心,士气高亢。这不是显示不争之德(天下莫能与之争)吗?人间耍计谋者怎么能够与慈悲的圣人比士气呢?善用人者为之下,士气无敌

士气是兵法第一要素,士气来源于同仇敌忾和主帅的无私境界。这里含有不轻易发动战争,不轻易把士兵置于死地,主帅身先士卒,赴汤蹈火等内涵。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用人是第一兵法,为之下是善用人的核心,为之下是不争之德,才能真正的上下同心。“用人之力”是发挥军队最强的战斗力,不是为我所用,因为圣人作为统帅是无私的。

第三段经文: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配天就是祭天时配享。《易经·豫卦》:“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古代华人习俗,打雷过后,先王为了取悦天帝,安定人心就制作礼乐,宣扬上天好生之美德,以此献给天帝,并同时让祖先配享祭祀,使祖先保佑子孙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配天的习俗就是如此。配天是极高的礼遇,只有祖先的神灵才能享用。老子说以慈悲三宝立身的统帅可以配天,这是古代最高的礼遇。老子从五十四章开始,反复出现古代民间习俗和原始信仰,这是需要领会的。

这是老子的文化基因老子具有完整的华夏文化基因,认同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并注入了活力

如何理解《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经文:古之极也。自古及今,最为第一,无以复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