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2019年度小结

 孙德勤 2019-12-27

本文参加了【难忘的2019】有奖征文活动

一点说明:      

本年度暑期后因工作岗位有所调整,故在年度总结时,学校工作就需要写得更多些,但这些是没什么看头的。所以仅把个人教育教学的一些认识在此留存,也供各位星友批评。

一、倾心而为,做好角色转换      

二、精心而作,探讨课堂本真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落实核心素养之要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人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深入探索。如果以菜肴来比喻的话,“教什么”是食材,“怎么教”则是烹饪手法。如果食材腐败的话,无论何等高超的烹饪手法,做出来的东西即使色香味俱全,也会坏肚子。故深入研讨课堂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从切入来看,地理课堂应始终以地理学核心思想为引领,围绕学科基本概念与技能,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年度继续围绕“地理思维”,扎实开展课堂实践,形成了以地理学科核心思想、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为引领,以文本逻辑的推理与提升为切入点,以问题空间的设置与引渡为路径的地理课堂教学流程。相关总结《地理思维的培养与提升策略》一文在《教学月刊(中学版)》2019年第1期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9年4月全文转载。      

本年度开设苏州市网络复习课2节。今年三四月间,有幸赴贵州沿河支教支管40天,期间和沿河同仁同课异构开设一节展示课《农业》,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引领,以沿河沙子空心李为情境,对农业区位、问题、发展措施进行分析梳理;在11月的市课堂教学展示月上,我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开设高三复习展示课。教学过程一是以尺度思想和整体性思想为引领,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地温、气温等进行了辨识和理解,对不同类型的热力环流进行叠加,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尺度意识;二是在教学设计上通过三个“二两小儿辩斗”形成认知冲突,营造不良结构,推进教学;三是以开课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为背景,阐述地理学的价值,激发他们学好地理。      

如果说“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进入课堂前必须要思考清楚的内容,那么课堂立意则更多地体现了授课者的眼光与格局:是只关注知识,还是更关注能力情感、与学科思想的提升。立意之于教学,就如《文心雕龙·神思》中所写:“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就个人粗浅认识,教学立意的提升至少可以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切入;二是凸显学科思想对教学的引领。而后者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只有围绕学科思想展开教学,课堂的地理趣味才纯正悠远——这或许是课堂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之外的本真所在。

三、全心而研,叩问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这两个词,目前对其理解存在着差异。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从界定来看,核心素养的范畴是大于关键能力的。有学者认为:从翻译的角度,这两个词都对应同一个英文词语“Key Competencies”;同时,它们都是知识、技术和态度的超越和统整,其内涵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进行区分[2]。素养与能力之间的异同与意义范畴可以各持己见,探讨或是争论是有利于研究推进的。目前最关键的,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解决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进入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本年度围绕“地理思维”,溯源梳理能力的内涵,初步形成了能力要素和层级示意图,并据此进一步阐释了学科关键能力,通过理清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得出地理思维是关键能力的应然指向之说。这一看法在8月份的星韵遵义研讨会上向大家做了初步介绍,同时在8月份苏州市高三教师暑期培训上开设讲座,进行了主题交流。     

 为推进地理思维的内涵研究,通过《地理命题应注意凸显地理学科核心思想的价值》一文,对地理学科核心思想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主要地理核心思想进行了梳理。该文发表在《教学考试(地理高考)》第5期上。      

本年度申报成功并作为主持人承担一项省级教科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和一项苏州市教科规划课题。希望通过团队协作和项目推进,收获丰富成果。      

梁漱溟先生在《我的自学小史》一书中说:“我本来无学问,只是有思想;而思想之来,实来自我的问题,来自我的认真。”以认真之心,以有思之行,是应该有信心面对一般困难的。2019年,是工作的第21个年头,是一个新的起点,虽依旧烦杂缠身,但前景清晰,脚步坚实,感谢2019年的诸人诸事。再见,我的2019。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29.

[2] 褚宏启.再谈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J].中小学管理, 201712: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