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用以镇邪去恶。 据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
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 到了五代,蜀后主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 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而“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 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
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 后来朱元璋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 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
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历史上有许多比较经典的对联,每一幅都让人不禁赞叹万分!
据说是乾隆出的上联,纪晓岚对的下联。多音多义词,对的巧妙工整!
这是《唐伯虎点秋香》里很多人最喜欢的对子。
肯定以为逗你玩吧!还真不是,此联为故宫太和殿联,是多音字联。 上联读作le yue le yue le le yue,下联读作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上联意思是称赞一首乐曲,下联意思是皇帝天天在殿上上早朝。
上联读如音阶“哆来咪发扫拉西”,下联为方言读音1234567,神奇吧?
这是有名的“回文对”,即无论是从前往后还是从后往前读,都是一个句子、一个意思。
直接把上联的“回文”作为下联了,有创意! 但春联发展至今,大家已经不仅仅在于追求喜庆了,毕竟喜庆的春联千篇一律,但有趣的对子万里挑一! 所以特别向大家推荐几份有趣对联,并且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吉祥、旺运能量融入对联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