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hyqg8 2019-12-29

近日,一名25岁的青年,从深圳的高标大厦,一跃而下,坠下身亡。他没有像他签名所说的:“往后余生,愿我百毒不侵狼心狗肺!”而是在跳楼的楼梯口,放下一包香烟、水果刀和手机之后,选择一跃而下。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生前,他染着黄发,穿着黄色外套,独来独往,一个人穿梭在大厦之间,徘徊了7个小时。走后,却留下了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和半年没见的母亲,他用他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告别,也许拉黑父母、四处欠债,又无固定居所只能流连于网的生活,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也许是他对自己感到失望,而选择离开。就像许多网友说的,一无所有的地在大城市打拼,真的太难了。

跳楼的四天后,父母来到他坠楼的地方,呆呆地站着,祈祷大厦能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给予赔偿,也许只是丧葬费,这样兴许能好过些。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破碎的家庭,患病的父亲

据孩子的父亲透露,自己常年吃药看病,家里的开销全指望着他妈,而他高中还没毕业就出来打工,这大半年没见,也不通电话,他很少联系家人,期间曾经问他叔叔借钱,但是刚好他手头有点紧,就没给。

此前一个月,父亲住进了医院,叔叔问他为啥不来看爸爸,他也始终没有回答,只是知道他准备做健身教练。当妈妈给他打电话,也打不通,微信信息也发不出去,才知道已经被他拉黑了。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抑郁还是逃避?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全球的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全球大约有3.5亿患者,这个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五大疾病。而在中国,25—34岁是自杀的高危年龄段,且男性高于女性,自杀也慢慢变成的世界顽疾。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在矛盾、纠纷、和父母相处等感情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和父母的相处问题。李玫瑾教授曾说,很多原生家庭的孩子,不会和自己父母相处,要不沉默,要不大打出手,如果孩子小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后果会延续到成年之后,不懂得融入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人相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而在我们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有事不能和父母说,动则打骂,说大道理,这也让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甚至有的人,选择远走他乡,去逃避父母带来的伤害。

现代青年人的压力

有网友说,现在青年人的压力老大了,25岁只身一人去北上广打拼,本身就步履艰难,加上父亲的病,本身就是一个无底洞,一个青年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的拖累、迟早精神崩溃,如果自己没法子调解,迟早离开这个世界。

但是怎么说,选择离开,都是不该的。因为无法承受,就把所有的罪,让父母承担,让本来身患重疾的父亲,白发送黑发人,我们是不该用道德来捆绑任何人,但是,作为父母,养育我们多年,难道要让他们为我们还债,让他们用剩余的时间都活在丧子之痛中?

一月前,拉黑父母、不问尿毒症父亲,25岁青年选择坠楼而亡

​就像今年发生的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因为和自己母亲吵架,受不了母亲的批评,就在乘坐的车上,打开车门,跳下自杀,独留可怜的母亲无助地跪在地上,绝望地对着尸体大喊:“妈妈错了”。

谩骂、责罚、拉黑父母的微信,甚至以死相逼,哪怕压力再大,我们都不该这么做,只有沟通,让父母理解你的想法,才能缓解压力,减少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