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雨吻花开 2019-12-29

潜艇,来无影,去无踪,是海军中著名的水下杀手。自从潜艇问世以来,在历次战争中,有大量的船只被潜艇击沉,而且不仅仅是民用的商船,甚至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等大型舰只,也有相当数量是被潜艇击沉的。即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潜艇依然是各海军大国的精锐作战力量,潜艇兵也都是军中的精英。然而,就是这样精锐强悍、令人望而生畏的潜艇,居然会被土豆击沉,估计好莱坞的导演都不敢这么编写剧本。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二战时期的日本潜艇在指挥塔上标注有明显的膏药旗,这是辨识日本潜艇的最主要特征)

时间拨回到1943年4月,当时太平洋战场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半,日军在整个太平洋上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而大批美军的军舰正在像下饺子一样不断服役。当时美军新近服役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奥邦农”号,正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巡逻,突然其附近水域有一艘潜艇破水而出。奥邦农号驱逐舰上的水兵们一看,该潜艇指挥塔上有一面醒目的膏药旗,这显然是一艘日本潜艇。所以奥邦农号上的水兵们立即调转炮口,准备开炮。日本潜艇方面一看旁边就有一艘美国驱逐舰,这时候下潜躲避已经完全来不及了,但是由于两舰距离很近,所以日本人索性开着潜艇直冲奥邦农号驱逐舰,并开进了奥邦农号驱逐舰的火炮射击死角。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弗莱彻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3000吨,装备5门127毫米炮,是当时一款大型驱逐舰,美国在2年时间内一口气建造了175艘该型驱逐舰,以至于这些军舰一直使用到1980年代)

这里要科普一下的是,由于军舰在水面上航行会遭遇海浪的拍打。所以军舰的甲板(学名“干舷”)通常会设计得高一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甲板上浪,而且越是远洋的船只,越需要高干舷设计。但是干舷设计高了甲板上火炮的位置就高了,而火炮是有俯仰角度的,火炮位置高了,那么就会对于军舰周围贴身水域存在射击死角——也就是说,舰炮受自身俯仰角度限制,无法有效攻击距离本舰过近的目标。但是这一点对于潜艇显然不是问题。二战时期的潜艇受技术限制,除了装备鱼雷和水雷武器外,通常还装备有口径大小不等的甲板炮,因为当时鱼雷的命中率相对较低,所以,如果遇到有船只被鱼雷击伤的情况,潜艇通常会上浮,并使用甲板炮将其击沉。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操作甲板炮的潜艇兵,在二战时期,甲板炮也是潜艇重要的武器之一,不过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当今潜艇已经普遍不再使用甲板炮)

和美军奥邦农号遭遇的,是日本海军吕-34号潜艇,这是一艘大型潜艇,该艇装备有一门3英寸甲板炮(76.2毫米),在近距离上能够对美国驱逐舰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在驶入美军驱逐舰火炮死角后,日军官兵随即爬出潜艇,开始操作甲板炮准备炮击美军驱逐舰。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潜艇的“心脏”,柴油机舱,这台大机器就是潜艇使用的柴油发动机,它在工作时需要大口大口的吸入新鲜的空气)

说到这里,日本海军的潜艇为什么会在美国驱逐舰旁边上浮呢?这主要是因为二战时期的技术还相对落后,当时并没有可以“无限巡航”的核潜艇,而常规潜艇是依靠柴油机作为动力源(这一点,即使今天的潜艇也不例外),柴油机在工作时必须要大口大口的吸入新鲜空气。而潜艇一旦潜入水下,也就断绝了空气来源,所以从二战至今,绝大部分常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都只能使用蓄电池电能作为能源来源,所以常规潜艇要经常上浮为蓄电池充电。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日军潜艇才会和美军的驱逐舰不期而遇——可以判断,日军潜艇的蓄电池电能肯定是差不多耗尽了,所以不得不上浮充电。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正在水面状态充电的日本海军伊-58号潜艇)

就在日军潜艇驶入美军驱逐舰的火炮死角,并准备对美军驱逐舰发动炮击时,从美军驱逐舰上忽然飞下来黑乎乎、圆滚滚的东西,不容分说就砸在日军的潜艇上。由于当时天色已晚,视线不清,这种圆圆的、黑黑的东西被日军当作了手榴弹。要知道潜艇之所以能够在水上、水下自由来去,全靠这身耐压金属外壳。二战时期的潜艇普遍已经可以承受100~200米水深的水压,但是前提是,潜艇的耐压壳必须完好无损。如果吕-34号潜艇被美军的手雷炸坏了耐压壳,哪怕只是一道很小的裂缝,也足以导致船毁人亡。所以,当时的日军来不及分辨美军扔来的到底是什么,甲板炮也不操作了,所有人连滚带爬的钻回潜艇,并紧急下潜。但是,就在这慌乱之中,吕-34号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最终还是落了个艇毁人亡的结局。而“击沉”吕-34号潜艇的,其实并非什么手榴弹,而是美军水兵从厨房翻出来的一袋子土豆。在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看起来确实有点像手榴弹,这才让日军乱了手脚,最终自取灭亡。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非常罕见的战列舰为两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加油的照片)

从客观的角度说,反潜作战是当今海战中,消耗最大,但是效率最低的作战方式,即使是一艘常规潜艇,只要投入茫茫大海,就很难再寻觅踪迹,而这也是潜艇最让人恐惧的地方——它会在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突然出现,然后一击致命。并在你反应过来以前,悄然隐退,全程都让你根本找不到它的方位,这才是最可怕的。

死得真憋屈:海战史悲催的日本潜艇,撞上了海底暗礁

(如今的常规潜艇正在逐步被AIP潜艇替换,装备了AIP系统后,即使常规潜艇也可以持续在水下潜伏一二十天)

特别是如今的常规潜艇也逐步实现了AIP化,也就是给常规潜艇装备了专门的“AIP”动力系统,让原先平均每天需要上浮充电一次的常规潜艇,也可以连续15~20天潜伏海底,基本达到了核潜艇初期的作战水平。特别是如今的常规潜艇也普遍加装了射程数百公里的潜射反舰导弹甚至是对地打击的巡航导弹,具备了攻击核潜艇以前才具备的作战能力,可以在100公里以外就对水面或者陆地目标发动攻击,所以,吕-34号潜艇那种被土豆击沉的悲催命运,相信再也不会发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