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他入蜀继续当皇帝,而是自己当了皇帝?

 历来现实 2019-12-29

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作恶后人遭殃。汉献帝的老爸刘宏是个荒淫无耻的皇帝,在宫里办市场,开设天体游泳馆,重用宦官;把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给断送了,给后人留下一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政权,给曹操兼并自己的刘氏公司提供绝佳的机会。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刘家公司终于倒闭,汉献帝被迫让位于曹丕,公司的法人从此变更。

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说曹操是汉贼,是奸臣。但好人也没有死绝,大军阀刘备就以汉室后代自居,(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为恢复刘氏基业贡献了毕生精。可谓是根红苗正、殚精竭虑。

曹丕篡汉称帝,大逆不道,大忠臣刘备为什么不迎接刘协进川,反而在曹丕称帝的次年也迫不及待登基称帝呢?

一、称帝是刘备的伟大理想。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军阀不是好军阀。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袁绍试图称帝,张角称帝,哪个英雄好汉不想问鼎中原?当皇帝富有四海,女人随便占,钱随便花,人随便杀,死了还可以世袭。世界上还有比皇帝更有诱惑力的职位吗?

刘备自称是刘胜的后代,且不说汉朝四百年历史,刘胜的后代成千上万,没有DNA,没有身份证,刘备的身份无法确定。即使刘备不是刘邦的后代,也不影响自己树立当皇帝的远大理想。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为了当皇帝,父子可以相残,兄弟可以相煎,母子可以成仇,刘备就是刘协的亲弟弟,也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是为了赢得合法性,为了占据道德制高点,更有号召力,才打出匡扶汉室这个口号的。但匡扶汉室跟当皇帝并不矛盾,而且汉献帝也不是汉朝的唯一合法代表,刘备心里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回事。刘备的终极目标是自己当皇帝,而不是让刘协继续当皇帝。

如果谁真的以为刘备拼老命是为了刘协,那真的太傻、太天真了。

二、弄走汉献帝不具备可操作性。

汉献帝下台后,曹丕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了他一个"山阳公"的封号。但不杀他,并不意味不防他,因为他曾经下过衣带诏,想干掉曹操,不是个省油的灯。

曹丕肯定把汉献帝定为一级管制对象,周围布重兵监视,遍布耳目,一个麻雀也不会允许飞出去,何况一个大活人?因此,刘备要裹挟汉献帝,唯一的途径就是动粗,武力劫持。

可是刘备在四川,汉献帝在河南焦作,两地相距一千多公里,相隔万水千山,刘备连汉中都打不到,要是打到焦作,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采用小分队穿插和特种部队,在没有先进武器和直升飞机的情况下,想劫持汉献帝比登蜀道都难。

三、汉献帝这张牌没有用了。

汉献帝当时已经成为负资产,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地球人都知道,刘家江山不是别人给抢走的,是自己弄丢的。

汉灵帝无德,汉献帝无才,早就不具备当领导的资格,仅存的一点威望也一落千丈。

在此情况下,刘备再决定把刘协弄到蜀国,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曹操没死的时候,天下的人谁不知道曹阿瞒专权,曹操手下大臣哪个不知道自己在给曹操打工?汉献帝禅让的时候,谁不知道汉献帝是情非得已?

但满朝文武没有人站出来干预,第一可能是不敢,惧怕曹丕的淫威;第二就是觉得汉朝已经腐败无能,活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当时的事实是,反对曹丕的,只是一小撮。赞成曹丕的,是一大帮。曹丕称帝是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

而且在曹操和曹丕的领导下,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结束了动乱的生活,大家一路高歌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有什么不好?

四、刘备身边的人不会同意。

刘备马仔跟着主公,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建立一片根据地,再让一个昏庸无能的汉献帝来到蜀国,受牵制、受拘束,跟请来一个爹一样。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大臣听汉献帝的,还是听刘备的?

如果听汉献帝的,汉献帝没有领导才能,如果听刘备的,那刘备不是成为跟曹操一样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贼了吗?刘备手下的大臣,大家无非是为了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当个开国大臣,弄个部长干干,他们巴不得刘备早点称帝。

如果刘备不称帝,还要假惺惺等着汉献帝来,那就寒了弟兄们的心。因为傻子也知道,汉献帝来蜀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刘备也不扭捏了,果断登基。一人称帝,全家光荣,当皇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何必假惺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