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和孩子谈判,还是和成人谈判,问题如出一辙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30

无论和孩子谈判,还是和成人谈判,问题如出一辙 | 跟孩子们学谈判

无论和孩子谈判,还是和成人谈判,问题如出一辙 | 跟孩子们学谈判 第三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310篇推文。

全文共2209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1 引言

诺顿商学院的谈判大师,斯图教授,有一个四岁的儿子。

从小,斯图教授就尝试用“谈判”的思维,来和孩子对话。

比如,斯图教授想要儿子去刷牙,儿子不肯,斯图教授就会说,

上周你要我给你买冰淇淋,我有没有答应你?

儿子点点头。

斯图教授继续说,

既然爸爸答应给你买冰淇淋,你是不是今天也得答应我一件事呢?

儿子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去刷了牙。

斯图教授援引了之前和孩子的一次“交易”,并暗示孩子,现在怎么做还可能影响将来的“冰淇淋”。

然后大概又过了一周,儿子向斯图教授提出要求,要买一个冰淇淋吃;

斯图教授摇摇头,拒绝了他,因为这个礼拜,孩子的甜食吃得太多了。

可谁知,儿子想都没想就说,

上周你要我刷牙,我有没有答应你?

斯图教授一时竟无言以对,只好给他买了一个冰淇淋。

孩子们的谈判天分,尤为突出的表现在活学活用上,而你作为父母,却未必做得到。

2 目标过于短视

我们依然在“跟孩子们学谈判”这个系列里,它的思维方式来自诺顿商学院的“更好一点”谈判系统。

在和孩子们的谈判中,父母们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

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也会想尽办法让父母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可惜,大部分的父母都在和孩子们的谈判中,忽略一件事情:

他们的谈判目标过于短视。

父母大都纠结于一些短期目标,比如,

快做作业!

不要疯闹!

收拾自己的屋子!

而更重要的的东西却被忽略了,父母在和孩子们的谈判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应该是长期且远大的,比如,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长远目标的缺失,会让父母把目光停留在问题表面,而忽视更深层的东西。

琳达-卡尔夫曼,是生活在加拿大的一个妈妈,她总要为了孩子做不完家庭作业的事情发愁,和孩子不知道谈了多少次,问题依旧。

在斯图教授的谈判课上,琳达做了一次真正的换位思考,她站在儿子的世界里尝试去理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琳达开始意识到,她一直苦口婆心追着孩子喊,

快做作业!快做作业!不许你上网!

而事实上,孩子总会偷偷摸摸趁父母不在去上网。

这不是一次有效的谈判,因为琳达终于明白,她的谈判目标应该是和孩子建立一个长期的信任机制,而不是每次追在屁股后面盯着他。

于是,琳达和孩子做了长谈,共同商议出一个方案,

孩子回家就做作业,只要做好,就专门给他一台电脑来上网;并且这个方案做一个月的试运行。

这个方案的效果非常好,他们的谈判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做作业的问题,而是父母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开始。

3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个体

在和孩子们的谈判中,父母还会犯另一个错误。

作为一个大人,你很容易去轻视孩子作为一个谈判个体的独立性,因为她太小了,你不觉得你是在和一个独立个体谈判;

这极为严重的表现在,父母不去真正理解孩子们的需求。

妈妈,我要吃巧克力。

不行,太甜了,吃个香蕉吧?

亲爱的妈妈,难道孩子分不清楚巧克力和香蕉的区别吗?

孩子如果想要吃香蕉,她不会跟你要巧克力啊!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父母极少会转换立场,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思考。

因为父母觉得没这个必要,一个小屁孩,她懂什么,我是大人,要听我的。

可是,也许孩子真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你并不知道。

弗兰兹-保罗有一个三岁大的儿子,名叫亨利,吃饭的时候,坚持要在卧室里吃。

弗兰兹很火大,冲着孩子发脾气;

不行!哪有在卧室吃饭的!

孩子大哭大叫。

弗兰兹的太太很细心,她问孩子,

你究竟要在卧室的什么位置吃饭呢?

孩子带着她来到卧室的角落,那里有一把带靠背的凳子,孩子要坐在这个靠背凳子上吃饭;

继续问他原因,才知道,孩子想要学大人那样吃饭,他不愿意坐在那个儿童椅中;

于是,妈妈就把这把靠背凳子从卧室搬到了客厅,孩子马上高高兴兴地和大家在一起吃饭了。

当你尊重你的谈判对手,一个起码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去问为什么。

可惜,父母在和孩子们的沟通中,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4 你希望孩子仅仅服从命令

在父母和孩子的谈判天平上,似乎地位总是不平等的。

因为父母可能根本就没把孩子当成谈判对手。

我是她妈!有什么好谈的?就应该听我的!

没错,当地位相差悬殊,谈判的天平就会倾斜的很厉害,强势的一方就会完全忽视弱势一方的想法,单方面作出决策并施加给对方;

正如老板和下属,大部分时候,老板的决策是在下命令,下属只能服从。

父母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塞萨尔-格鲁伦,有一个九岁大的儿子,叫史蒂文;

最近,史蒂文不想睡在自己的床上,总到妈妈的床上来睡;

塞萨尔很生气,训斥自己孩子没出息,这么大了还要到妈妈床上来睡;

这正是父母作为强势一方,缺失了同理心的表现。

他们把自己脑海里的认知,当做是孩子做事的原因,不问青红皂白就下了结论。

在塞萨尔可以冷静下来,问问儿子原因后,才发现,儿子是觉得自己的那张床是“儿童”床,他不想睡在“儿童”床上。

于是塞萨尔带着史蒂文来到商店,让史蒂文自己挑选了一张“大男孩”的床买回家,从此,史蒂文安心的睡在了自己的房间。

其实,塞萨尔如果还是凶悍的滥用父亲的权力,是可以逼史蒂文回到自己房间睡那张“儿童”床的;

只是,这场谈判只是解决了一个短期问题,长远来看,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而当塞萨尔可以站在孩子的脑海里考虑问题,他只需要问一句“为什么”,就能发现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5 小结

其实,亲爱的读者们,这个系列并不是在教你如何去跟孩子谈判,而更重要的是在和孩子的谈判中,父母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样出现在他们和成人之间的谈判上。

当你在日常的商务谈判中,发现自己对待对方的方法,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你就应该警惕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孩子身上学到谈判的思维。


-

孩子们是天生的谈判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