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居于瓯江—卜游,不仅具备充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还有便利的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瓯窑、婺州窑等周边窑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这一状况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却出现了突然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龙泉窑青瓷的“迷惑期”。 根据学者和考古专家的说法,我国青花瓷器可以追溯到元,到宋,甚至唐代。目前挖掘出的最早的可以确定的青花瓷器为元代青花瓷。所以青花瓷的始创还有待考古专家拿出更充足的证据。历史上,景德镇瓷是以素瓷著称的。特色是“白里泛青”,宋元时期,景德镇还生产了一种色质如玉的青白瓷器,俗称“影青”。陶瓷是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陶瓷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反映。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画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地方则属江浙地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收藏历史悠久,收藏者众,收藏规模之大,内陆鲜有匹敌者。对于龙泉青瓷的收藏,江浙收藏者倾注了极大热情。 龙泉青瓷以物美价廉闻名。当前国际市场上,龙泉青瓷古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今依然是各古陶瓷窑系中,存世量较大、价值相对较低的一类,市场上的流通量仅次于后起之秀明清景德镇彩瓷,整体价低廉,远不及高价的景德镇产品。 通俗的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制、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的出现比瓷早,根据史籍记载,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烧制陶器;直到魏晋时代,才进一步创造了瓷器。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他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南宋至明代的龙泉窑青瓷精品价早过千万元——2006年11月8日伦敦苏富比秋拍,高23.4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拍至118.4万英镑,此瓶曾为日本近代茶道益田孝(1848-1938年)收藏。两年后,2008年3月19日纽约佳士得再以228.1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8.8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图二),同样源自日本藏家——茶道松平不昧收藏。 龙泉窑古瓷的特征是鉴定龙泉窑古瓷的必要条件。例如款识问题,有的收藏者很痴迷款识,凡有铭文的器物都收藏。制假者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查找资料,所以在伪品中写的铭文都是有据可查的。尤其供奉款的瓷器,上面不仅有供奉人的姓名、地址、还有供奉的庙宇。收藏者买到仿品,到图书馆、档案馆中核对资料查找仿品中所书写的供奉地点、庙宇等,最 后都核对上了,但收藏者就是没有从器型、胎质、釉面、纹饰等方面去研究就将仿品当成真的。这是作假者在款识上“作”的文章。但同时,也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器物一概乱加猜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