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落辰 在交易中绝大部分的散户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管他什么方法,能赚钱的就是好方法。 于是我们总是能看到很多散户永远想的都是要找一个“大师”,然后问问他这只股什么时候是最低点可以入手,什么时候是最高点应该卖了,要么就是看到谁赚钱了希望能够带带你,或者渴求各种“内幕消息”等等。 这种试图抄捷径回避了投资本质问题的思考,懒惰的行为自然导致他无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最终就会应了这句话—— 靠运气赚到的钱,必然会凭实力亏回去。 如果在“道”的第一篇《#D001 | 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交易者》中,我想告诉你的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毅力与伟大,那么本篇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投资的本质看似深奥,但所有看似深奥的东西真正弄懂之后都有其最简单的答案。 究竟是什么让价格上下波动?是人们对同样事物不同看法下的买卖决策。 这种买卖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是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当在紧张情绪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人们很少能够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更容易盲目自信或者悲观,没有什么是比赚钱或者赔钱更能引起人们心理波动的了。 市场是由人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每当市场处于较为极端的熊市或者牛市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细小情绪慢慢汇聚放大,进而产生非常庞大的集体非理性情绪。这类非理性的情绪只有两种,要么极度自信,股票永远涨;要么极度恐惧,市场跌无休。 人,是一种很单纯的动物,当他认同一件事物的时候,会不自觉批判他的对立面,你说的他自然听不进去也不会听,非理性市场就是这样形成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根深蒂固的系统性,高度重复的非理性行为,聪明的投资者正是清晰地了解这种行为,知道其他人的错误判断就是他们的机会,这也会在最终的价格波动中得以体现,于是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七亏二平一赚”的聪明者游戏。 说到这里你应该也明白了,聪明的投资者所认知的投资本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情绪管理。 在交易的世界里,人的情绪就是机会所在,掌控了它你就会成功,忽略了它你反而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如果把一个人的交易情绪进行简化,大致上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期望(买完就涨)、贪婪(赚得更多)、恐惧(怎么开始跌了)、绝望(深度被套,被迫割肉)。 所有的韭菜经历的几乎都是这样的状态,循环往复,无止无休。 正是这些在人性中已经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了人们的情绪,不同的环境下造成了不同人的认知偏差,错误是相似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些错误的情绪观念,你才能更好地发现市场中孕育的机会。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典型的认知偏差。 最重要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损失厌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避免损失有一种绝对的偏好。对于绝大多数而言,没有赚到一万块与损失了一万块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后者会比前者在决策上显得更加痛苦,研究表明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比盈利所带来的喜悦大了一倍以上,这才是人们不爱止损的根本原因。 损失厌恶是交易者的天敌,它影响的是一个人运用系统性机械交易的行为。一个人因为遵守系统而亏钱的痛苦,大于忽视系统亏同样钱的痛苦,远大于他运用这套系统赚钱的喜悦,想要成为优秀的交易者损失厌恶这种心理情绪是必须要克服的。 在损失厌恶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两种同样对于人们心理情绪有较大影响的认知偏差。 第一种是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公交站有两个人正在等下一班车,再假设车的到站时间是随机的。这两个人一个等了半个小时,一个等了5分钟,你会如何建议二人?显然只有两个方案:继续等,或换其他交通方式。 很显然第一个等了半个小时的人更倾向于继续等下去毕竟人家已经投入了“半个小时的成本”,如果这个时候他转头去采取其他的交通方式就相当于白花了这么长时间,但是如果你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要给这两个人提建议的话,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下一班车什么时候会到,至于前面2人等了多久,完全不在考虑之列。 其实沉没成本的案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交易中,比如说一个新手原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赚20%就不玩了,但是最开始只是赚了10%,接着就在他下更大仓位想要加快进度的时候账户开始出现亏损,很快又到了自己当初设的5%的止损线,这个时候损失厌恶的心理会更告诉他:我看的东西是不会错的,它一定能涨回去大不了我不赚钱回本就不玩了,只要坚决不退出就会有反弹的时候。 但可惜的是他看错了,不但没有回本亏损还扩大到了10%,这个时候沉没成本又开始起作用,都已经亏这么多了,万一割肉就涨了该怎么办,如果你细细复盘所有被深度套牢的账户基本上都是被这样的心理羁绊。 这也是经济学家一直所倡导的反人性思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不要让以前的付出成为了你的负担。 第二个则是处置效应,这也是聪明的投资者与普通韭菜差距的关键。 所谓的处置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倾向卖掉已经实现盈利的股票,却保留甚至补仓那些价值已经明显下跌的股票。 就像上面例子中的那样,投资者在“损失厌恶”的作用下不愿意卖出自己已经出现亏损的票,并且在“沉没成本”的帮助下让自己被深度套牢,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情绪都会变成“跑路”心理,想的是其他仓位的股票能跑出来就尽快跑出来,至于这只股票都是就这么放着吧,或者用跑出来的资金在自己以为“最低点”的时候补补仓早日解套。 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投资者在心理上并不愿承认自己过去的决策是错误的。 但在资本市场中账户的盈亏却会无情地告诉你事实的对错。 在处置效应的作用下你会一次又一次与真正的牛股擦肩而过,再也没有能够弥补损失的潜力股,而亏损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真正解套,哪怕解套了你损失的巨大时间成本又上哪里去补偿。 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所做的永远都只有与之相反的一句话—— 截住亏损,让利润奔跑。 如此反人性的操作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对于投资本质或者说情绪管理这件事儿的深度思考,没有情绪起伏的波澜,并且能够去找到其他人情绪波动的弱点,就像是耐心的猎手捕食猎物需要的是等待最佳时机的雷霆一击。 不要让认知偏差束缚自己作为猎物,把自己变成猎手。 机械式操作,没有情绪才是最好的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