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亥革命爆发后,如果清政府坚持不同意溥仪退位,结果会怎么样?

 剧透历史 2019-12-31

      辛亥革命爆发,南北双方激烈交战,至袁世凯重新出山任内阁总理大臣时,已经基本没清政府什么事了。

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顶多只是袁世凯拿来跟南方革命政府谈判的筹码。

革命党与清政府角逐的主战场,大致以革命首义的武昌三镇为中心。

而武昌之所以领革命之先,又是因为四川爆发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派出端方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造成湖北清军势力空虚,这才有了革命党人的起义暴动。

可见,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对湖北新军的渗透,已经十分深入。

这也是清政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本清政府在全国各地组建新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但这些新军在接受西方前沿军事训练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受到欧美国家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再加上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反而变成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利刃。

其余各地新军,情形也是大体如此。就连袁世凯的小站新军第六镇,也差点被革命党人吴禄贞带出进攻北京,要不是袁世凯横插一缸子,说不定满清的老巢早就被端了。

对于清政府来说,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局势已经呈现难以控制的苗头,决策层心里头早就没有了底气。摄政王载沣的心虚,主要表现在对两件事情的处置上:

一是释放策划刺杀自己的汪精卫。按照以往清政府的镇压手段,像汪精卫这样企图刺杀摄政王载沣的革命党人,被抓到基本是难以生还。而载沣释放汪精卫的举动,显然是向革命党人伸出了和解的橄榄枝。

二是启用袁世凯。自打戊戌年光绪帝维新变法,袁世凯投向慈禧后党时,作为光绪的亲弟弟,载沣便与袁世凯结下了深仇大恨,所以才会有慈禧死后袁世凯的下野。要不是革命形势逼得载沣束手无策,袁世凯断然不会有重新出山的机会。

袁世凯出山后,除对内逼迫摄政王载沣交出权力,由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外,对外立马撤换了正在武昌对革命党发动猛攻的冯国璋,而由段祺瑞坐镇前线与对手打打停停,暗中养寇自重。

清政府手中,此时已经没有多少能够直接调动的军事力量。

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端方,走在半路被哗变的湖北新军杀死。西安满城(专门划给旗人的居住区)的八旗武装,倒是与革命党血战了一场,但终归全军覆没。北京城内的宗社党,随着良弼被刺杀身亡,也基本归于沉寂。

所以,局面进展到这个阶段,能与南方革命政府对话的,就只剩下袁世凯了。连隆裕太后和皇帝溥仪,也得看袁世凯的脸色,主导权全在小站新军手里。

通观当时的各方势力,小站新军的确是全国最强劲的武装,这也是袁世凯一方面与革命军虚与委蛇搞谈判,另一方面又对清政府威逼利诱的最大本钱和底气由来。

而对南方革命政府来说,尽管辛亥革命已成燎原之势,但革命军内部却是泥沙俱下、派系林立,很难形成与袁世凯小站新军对决的合力。比如湖北新军,张振武、孙武等革命党人,就与黎元洪貌合神离,即便黄兴亲临武昌大本营,也是形成不了统一的指挥。

因此,如果孙中山和袁世凯硬磕下去,局面大体会呈现小站新军控制京畿重地,与南方各路军阀隔长江对峙的样态,很难说短期内谁能打败谁。至于以隆裕太后和溥仪为代表的清政府,反倒已经被边缘化,丧失了话语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