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非“传拳不传胯”,练太极时“转胯”的原因和方法至关重要

 熠熠生辉999 2019-12-31

人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做胯,胯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在太极拳中所谓的转胯,基本上是通过折叠髋关节,使整个胯部旋转,从而带动上身转动。髋关节很好找,试着把膝盖提起来,大腿根部折叠进去的地方就是了。

并非“传拳不传胯”,练太极时“转胯”的原因和方法至关重要

  • 为什么转胯

从养生角度来说,各位都知道太极拳最主要的养生原理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咱们平时转身都习惯用腰背,然而练拳的时候扭腰会导致躯干肌肉紧张,直接影响到气血的通畅。转胯就不一样了,肌肉不需要发力,反而是靠放松做到的(具体怎么转胯,咱们在之后会说到)。所以用胯转身能避免腰背以及腿上肌肉的紧张,从而使全身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便于气血的流通。

再者,在人体的大小关节当中,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仅次于肩关节,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角度都活动不到,再加上受力比较多,就会造成髋关节过紧。通过转胯,可以让咱们的髋关节逐渐松活,就能促进身体上下气血的运行,便于血液循环和脂肪代谢。而且胯部松开了,腰椎的压力也会减小很多,避免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

从技击角度来说,太极拳讲究整体劲,就是把全身的劲配合使用到一处。人身上最有力的肌肉是大腿的股四头肌,通过转胯恰恰能把腿上的力量传递到稍节。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单单靠转腰或是送肩的话,力量就差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转胯可以防止重心失衡。假如让我们去推一面墙或者用力打沙袋,没练过武术的人大多会身体前倾甚至全身扑过去,想靠体重来让自己尽量多地用力。然而人不会像沙袋那样一动不动,如果发力点被对方有意无意地转移掉,我们自己就会严重失衡。所以在走劲时一定要转胯,才能随时把握自己的重心,做到收放自如。

并非“传拳不传胯”,练太极时“转胯”的原因和方法至关重要

  • 怎么样转胯

各位还记得什么是虚腿和实腿吗,在这篇文章有提到过。转胯之前,先把实腿站稳,并且做到立身中正,试着感受髋关节两侧的支撑力,然后慢慢减少其中一侧的力,身体就会滑动到相应的方向。这个过程要保证虚领顶劲,才能让胯转得轻松而且转得多。

练拳过程中,两种情况一定会转胯。第一种情况是在手臂左右移动的时候,需要用胯来带动。如果两只手朝同一个方向移动,胯也是朝着相同方向转;如果两只手方向不同,胯就要配合着主要用劲的手来转动了。比如动作懒扎衣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以右手的掤劲为主,就需要向右转胯。

第二种情况是收步或开步,在这里转胯有两个作用,一是避免上身习惯性地倾斜或僵硬,二是能让收开步更加轻松。这种情况和第一种的转胯方法差不多,也要把实腿站稳并且虚领顶劲,只不过胯转的幅度会更大些,同时带动着虚腿向里收或者向外开,但是胯和腿的并不一定朝着同一个方向。比如动作云手,收步的时候胯向左转腿也向左收,开步的时候胯向右转但是腿却向左迈。

关于转胯咱们先聊到这儿,大致是这么回事,具体动作还要具体分析。希望各位看完这篇文章,都能了解转胯的重要性,和相应的练习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