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东元:从蒲剧“十八亩地”谈起

 迪哲abc123 2020-01-02

相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曾在梨园教乐工。后来,“梨园”就成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关于“十八亩地”的来源,梨园人传说:从前舞台前场(表演区)铺有三叶席,每叶席下有六块长木板,共十八块;每块木板象征一亩地,故称“十八亩地”。过去,梨园人常以“十八亩地”这个由来的说法,作为口头语来衡量表演艺术,它的内涵及用意说明什么?

戏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历代梨园前辈们不断创造、丰富、发展,把戏曲整体规律确定为“十八亩地”固定下来了。“十八亩也”即戏曲“艺术立法”的严谨规范。根据它的艺术观特征,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原则。违背其严谨规范的统一,就脱离了“十八亩地”。

武术行讲的是“十八般武艺”,梨园行则讲“十八亩地”。用当今话来讲,“十八亩地”即“戏曲表演体系的总谱”。依此,要求演员必须格守“十八亩地”(戏曲体系)总谱的严谨规范。例如,戏曲男角与女角的“站象”规定:男不离“丁步”,女不离“偷步”。如果把戏曲这样的站象变成服装表演:一撇长,一撇短地八字形的模特“站象”,这就失去了戏曲独立性的严谨规范。再如,戏曲旦角的“台步”,要求是:“头顶空、肩放松,收腹夹臀含起胸”;无论慢步或快步(花梆子),一定要上下身平稳,不能左右摇晃。而模特表演的则是:“出入走直线,甩臂端双肩;迈步亮大腿,臀部扭得欢”。这样的步伐,在戏曲舞台上可以说是找不到的。如果出现类似行动,行内人就会说脱离了“十八亩地”。戏曲的“台步”,按阎逢春老师所讲:“舞台不能走直线,只有‘冒烟’(术名)是个硬拐弯;蛇摆尾、虎调圈,转身不能给屁眼;上身直、下身软,灵活机动才好看”,戏曲同模特相比,这并不意味贬低模特表演,而是举例说明艺术门类各有各自的规范标准,互相不能套用。因此,戏曲表演必须要用“立法”来制约。这个“立法”,就是“十八亩地”及“戏曲体系”的总谱。

戏曲的“程式”来源于戏曲的服饰。穿什么服装做什么姿态;它的一走、一站,都要与服装相适应。因而“程式”是依据服装款式确定的。如果戏曲演员与模特演员互换服装,各自仍按各自的行动规范去表演,那就不成艺术了。这不仅指模特和戏曲而言,其它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等,似乎都存在类似的差异。就依话剧为例,话剧是写实的——体验派;戏曲则是写意的——体现派。话剧把舞台大幕当作第四堵墙,演员在舞台上不是给观众演戏,而是在生活;强调演员心目中不能有观众,必须体现出生活幻觉的真实,而且不允许有剧场效果。而戏曲则恰恰相反。戏曲的特点是“剖象”艺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是直接演给观众看的,不存在第四堵墙;并允许演员在台上发挥演技去感染观众、征服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提倡剧场效果。

话剧和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观。那么戏曲是不是就不需要体验生活?非也。术语说:“斜看日头直看月,端灯照亮拿手遮”。这就说明戏曲表演仍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它的体系是:“要生活,不要生活化”。它反对纯生活纯自然主义,它的体验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戏曲体系不仅要演员重视外在表现,同时也要求演员注重内在因素,术语称:“心里有”。因此也讲:“要程式,不要程式化”。

电影艺术家赵丹,曾在戏剧刊物上发表过这样一段话:“戏还是情动人。现在的通病是演戏用体力、用嗓子、就是不用心。演戏需要动心,不能靠喊,喊感情是不行的,越喊越空,越不能感染观众。我有个体会,在场上越用身体演戏,越用嗓子演戏,越坏;越用心演戏,就越松驰、越自如、越好、越能征服观众”。赵丹的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戏曲演员的一大“通病”!于是,联想到我们的一个演员:他演《三对面》包文正。当他听到“皇姑驾到”时!在“乱家伙”锣经中出场至中,左臂抱握笏板,右臂抬起往上翻水袖,面朝观众,锣经起“三反腰”!然后落右臂随即甩水袖;接着抖衣向左往后转身,继之面前亮相接唱。

上述,从出场到接唱的这段戏,这个演员“病”在何处?术语讲:“出场要想,带戏上场”。从他出场的行动中,即可看出他没有想,甚至脑海里都未装皇姑来了的意思!何谈带戏上场。术语讲:内在不能空,“心里的事儿,身上的劲儿”在“三反腰”锣经中,本应朝皇姑方向看,他却看观众,是观众来了?还是皇姑来了?接着落右臂甩水袖,也应朝皇姑甩!甩出的劲儿与心里的话儿(潜台词)是:“你皇姑来也不容”!这些内在活动均未体现出来,只是作了作一般化的整衣抖袖。这就说明他没有很好去想,或者说没有进入角色。这种不和同台者交流的自我表演,给人的印象是“组织起来的单干”。这个例子,也是演员中常有的“通病”。有人说这是“毛病”。毛病不改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若不引起重视,习以为常,便会成“艺病”,无法治疗!

我从事戏曲至今整整半个世纪,现已离休。抚今忆昔,百感丛生人老了,能再活一回吗?不能。看到蒲剧的现状或听到说戏曲不行了的话,由不得想哭!牛俊杰为此当真哭了!一次我和棉麻公司的老书记(牛的朋友,也是老戏迷)去到牛老家,发现他在哭!得知哭情后,棉麻老书记言不由衷的说:“哭啥哩!戏曲咋不行啦!让你艺校女娃娃到台上跳净身舞,看行不行”!停顿了片刻。接着老书记有所感慨地说:“哎!他妈的!现在一家一台电视不行啦,咱老啦没事,看看电视吧,电视上天天有抱住亲的镜头!你说,咱这当翁翁的和儿媳妇同看,是啥味! ”老书记这番话,既是开导牛俊杰,也是老书记有感而发的气话。

牛俊杰小名五福。从小投入戏曲生涯学小旦。由于他能勤学苦练,年青时极红!老百姓编口歌称:“存才广胜两杆旗,外加五福万人迷。”解放后,由于女演员的增多,他立志加强文化及戏曲理论的学习,依他的舞台实践之所长,从而转入到导演的行列。曾与蒲剧五大名演员搭班排戏多年,他们之间情同手足!上述的“哭”,是他听罢已逝阎逢春《跑城》的录音及录音机里的观众掌声,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难以控制,因而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我和老书记问其哭情,他哭得几乎说不成话,好半天他才缓过情绪,眼中含着泪对我和老书记说:“阎逢春走了!筱月来走了!杨虎山也走了 ……”!他哽咽地接着说:“我不相信戏曲就……就不行啦!? ”由此、引出上述老书记所说的“气话”。

牛俊杰从事戏曲一辈子。他的敬业精神凡同他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他辛勤工作的态度、严谨认真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确实少见。他退休后,尽管身体不佳,他仍然不愿放弃他热爱的蒲剧事业,要求到戏校做顾问培养下一代。1983年我到戏校时,他已是百病缠身行动不便!但他仍要坚持看戏、看排练,时刻为蒲剧后继有人发挥着他的余热。他从演员、导演、顾问以至生命的最后,他的一生是为蒲剧奋斗的一生!当他知道他将要不久于人世,看到蒲剧如此景况,怎能不悲、不伤!老天不佑,他真的走了!我们活着的从业者,能理解感受到他的伤怀吗?!他在九泉能瞑目安息吗?!这个真实的故事,时至今日,音容犹在!本文述出,以表对牛老的怀念。牛老离开我们七、八年了,他的遗愿仍然渺茫。不能不让人担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蒲剧为“产品输出”的剧种。当时我们产品丰富,多姿多彩,可为黄金时代。一时外剧种求学取经者纷至沓来。因为我们达到了高水准,无需做任何炫耀。那是一靠社会环境的改善,二靠本身实力的展现以及本剧种拥有的天才,得到了外界的尊敬和自身的骄傲。

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该如何承前启后呢?戏曲从宋元杂剧到明清传奇,数百年来,我们的先辈们,为梨园这块“十八亩地”,辛勤耕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我们究竟该如何继承,如何发展?怎样才能不负前辈的希望呢?

文革时,传统戏禁演了十多年,使戏曲的表演艺术,失去了继往开来的一代人。从而“十八亩地”遭到了断裂。改革开放后,“十八亩地”开耕育苗有了生机,但是由于精通的技巧手段不多,苗苗“青黄不接”,眼看着老一代人在戏在,人亡戏亡,我们没有认识到救人教戏的迫切性!而是弃开继承抓创作,喜新厌旧地排出了改革的《青萍剑》,话剧加唱的《孤儿记》和移植的《西施归越》等。这些戏投资几十万没见观众就压到箱底!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戏曲的改革,不是改了就好,而是要看效果。我们有些人看不起传统戏,总想抓创作获大奖,岂不知得“梅花“奖者有几个是凭新创作的剧目获得的?裴艳玲最近赴香港演出,她带的五个戏、五个行当的剧目,其中没有一个戏是新创作的。她的成就,如果不是“十八亩地”的“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她能有如此辉煌吗?周信芳说: “戏曲与一般文章、诗词不同,从平面看,剧本结构很好,但演出效果不佳;有些剧本看来平淡,但演出效果却十分动人。”

戏曲既要加快改革,也要符合艺术规律。在我的舞台实践中,我总结出十个字:“突破继承关,另是一层天”,曾经我演《英雄婆媳》里的美国顾问,其中有两处动作和锣经的运用,得到了导演宋念萱的赞赏。岂不知这两处玩艺的借鉴,是来自传统戏《长坂坡》赵云和《淮头关》大王身上的玩艺。这个玩艺,不仅隔朝、隔代,而且应用的对象是——美国顾问,从而体会到:厚积薄发之效,旧玩艺就会变成新玩艺。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会诌的价值很高,很见成效。故此谏言:要想出人出戏,必须先补继承课,然后再创作。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十八亩地”是大有作为的!必须保住蒲剧自己的看家戏。

综上所述,难免有脱离“十八亩地”之嫌,望读者批评指正。

附:赵尚文(原文化厅科教处处长)在《蒲剧艺术》上看到我写的“十八亩地“的文章,勾起他给我写信的念头。他同意我的观点,并有所感地写了这样几句话:不守规矩,难得方圆;不遵程式,怎求发展?继承传统,国粹弘扬;有限框框(十八亩地),无限风光。光说不练,外强中干;包装再好,红火几天。艺术无魂,自欺欺人;程式万变,法力无边。赵处长这几句话,我很欣赏,述之本篇。(文章来源于《蒲伶轶事》,作者宋东元,原载《蒲剧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