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花间挹香 2020-01-02

纷乱之世,宗教易于流行。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说:“五季乱而五宗盛”,正说明了五代十国当时佛教盛行的实况。

但为什么,佛教可以在在五代十国的这样的乱世中盛行呢?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主要有三点原因。

佛教盛行于五代,有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广大劳动人民苦于苛政暴役,困于兵灾杀掠,痛苦无告,除了一部分人挺身而起,舍生反抗外,大部分人选择了剃度为僧,逃免赋役,以全性命。一些游手好闲的无赖或者亡命天涯的军阀,比如像五代知名军阀“李摩云”李罕之这样的人,也往往以佛寺为避难所,以求能暂时安身;还有大批没落的衣冠缙绅,消极颓废,接受不了一朝从权贵阶层变成贫苦百姓的打击,于是寻求精神解脱,往往交识僧侣,谈玄说性,酬答诗词。而且佛寺僧侣在战乱之际,收痤尸骸,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佛教慈悲为怀的一面,于是佛教崇拜者的数量空前增多。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五代十国时期朝战火频繁,剽悍武夫幸全于锋刃下的,往往斋僧礼佛;而杀人如麻者,又往往以佛事以求解冤赎罪。荒淫奢靡的乱世帝王们乃至依附于他们的藩镇节帅们,大多精神空虚,幻想来世享乐,每乞灵于佛以自保,故礼僧拜佛,广建寺院,其中还有狡黠者利用佛教来麻醉人民,以维护统治秩序。

比如割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斥国力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建造开福寺。虽历经千年风霜,开福寺直到今天仍然是湖南一带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之多,可想其当年之奢华豪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

长沙开福古寺

后来马希范临终让他的七弟马希广继任楚王,导致他的五弟马希萼强烈不满,于是造成楚国内讧。当马希广被他的五哥马希萼兵困潭州时,他还下令建造佛像,妄想以佛退敌,到被马希萼抓住前,他还不断地诵读佛经。(《新五代史·世家第六·楚世家》)

利用佛教最明显的当属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周行逢割据湖南期间,“常设大会,缁徒毕集。行逢偏拜之,捧揓执帨,亲侍湔洗。声言:‘吾杀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其冤报乎!’”(《十国春秋·周行逢传》)


佛教盛行于五代,又由于当时盛行的禅宗一脉功法简易,易为人们所接受。

禅宗始于初唐,至晚唐而极盛。禅宗不尚经义的研求,而倡“明心见性”,凭己意解释佛法,乃至有“呵佛詈祖”之讥,是对佛教繁琐教义的否定。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废寺院4万余处,勒令还俗的僧尼达26万人,籍良田数十万顷,放免奴婢15万人,于是,寺院经济几被摧毁,佛学章疏著述也散佚殆尽。唯有禅宗散居各处山林,与平民接近,不讲经义,无求于佛典,所受影响较小,虽经“会昌灭佛”之难,仍能流行。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各派皆衰,独曹溪以下五宗于此时渐渐发扬光大。何谓“五宗”?原来自唐初六祖慧能后,禅宗分为两派,即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尔后,南岳分为临济、沩仰两派,青原分为曹洞、法眼、云门三派,合称五宗。临济宗盛行于北方,而其余四宗皆盛行于南方。

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云门宗盛行于南汉。位于广东乳源县的云门匡真大师塔铭,乃南汉大宝元年(公元958年)立,碑铭则建立于大宝七年(公元964年),载于《南汉金石志》”。

由于禅宗“不看古教”,只凭借自己的理解讲佛论道,置经籍于不顾,或者“乱有引证”,以己意解释教义,于是造成五宗虽盛却争论纷纭。在五代后期吴越国高僧延寿,开始着手统一禅宗。延寿将禅宗教义与净土宗教义相结合,肯定“万善同归”,消弭五宗之争,使得禅宗传播力度空前增强,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

延寿本姓王,原籍浙江余杭,本为县库吏。出家后,初习天台禅宗,后赴明州从雪窦法师受教。延寿受吴越王钱弘俶礼聘,重建杭州灵隐寺以居之,后又建永明寺(净慈寺),请延寿居此传播禅法。延寿于是综诸家之说,编撰成《宗镜录》100卷,调和五宗,而又以禅宗与净土宗作为共同实践。(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大师著《大宋高僧传·五代杭州永明寺延寿传》)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杭州灵隐寺雪景

佛教盛行于五代,与文人名士的赞赏与推崇也有重大关系。

比如后唐棣州开元寺高僧恒超,俗姓冯,范阳人,居于开元寺20余年,声望甚高。棣州刺史李大人敬重之,欲上表请赐紫衣,恒超作诗曰:“虚者褐衣老,浮怀道不成。暂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声言:“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后唐宰相冯道闻其名,又以同姓,致信问候,恒超本不打算回信,弟子力劝,于是回信言:“具陈出家之人岂得虚名薄利而留心乎?”结果冯道更加敬重他,上表奏请皇帝就赐紫衣。结果得到御赐紫衣的恒超“自此忽忽不乐,以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微疾,数辰而终于本院。”(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著《宋高僧传·五代棣州开元寺恒超传》)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恒超去世后声望再上一层楼,以冯道为首的后唐文官更是推崇备至,不仅棣州开元寺从此香客络绎不绝,诸多寺院也因恒超之福得到当地文人雅士的推崇而得以发展。要论五代中声名最为显赫的僧侣还是要数《大宋高僧传》的作者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大师,他受到的可是皇室之推崇。

赞宁大师本是吴越国僧录(吴越国佛教协会会长),吴越国“纳土归宋”后,赞宁大师他以花甲之年奉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宗赵光义见之于滋福殿,对赞宁大师极为推崇,至此长居大相国寺。此后宋太宗多次宣召,赐予赞宁大师紫衣及“通慧大师”号。后赞宁大师奉诏编纂《大宋高僧传》,历时七年成书30卷,受到宋太宗的褒奖,历任充右衔副僧录、左衔讲经首座、右衔僧录、左衔僧录,为北宋僧侣之首。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开封大相国寺

禅宗之说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但其思维逻辑却有可取之处。同时,对佛学繁琐教义的否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禅宗的论心、理、性等,对宋代的理学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佛家诗歌颇具文采,往往把禅宗的引比喻引申到诗文里去,影响了一代文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都讲究境界,就是受这个影响。

“五季乱而五宗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佛教因何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