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楤木的刺你敢摸?根是治肾病胃病的良药!

 当归与地黄 2020-01-02

“小莺,如果你再不接受我的求爱,我就飞到那棵树上去。让那些刺扎我!”

“大鹰,你知道我们不合适,何苦自残呢!妈妈说,傻瓜才会停到那棵带刺的树上。”

大鹰听罢,内心除了崩溃,却不认为自己是傻瓜。一小时前,它在捉小鸡的时候被农夫一鞭子抽上,正需治跌打损伤的药材。这棵带刺的树刚好有此功能,可以疗疾啊!

见过楤[sǒng]木的人,估计都会被楤木的刺吓到,密密麻麻的,根本不敢去碰。树干上长刺也就算了,就连它的羽状复叶上,也长满了刺。人不敢碰也就算了,连鸟儿见着它都绕开飞,故李时珍大人称之为雀不踏

其它的名不仅多,而且辨识度高。重庆市北碚区叫它飞天蜈蚣,四川峨眉叫它刺龙柏,东北叫它刺老鸦子,苏北叫它海桐皮。你们那儿还有什么叫法呢?

由于是灌木或乔木,所以楤木的个儿不算太高,通常为2-5米,是伞形目五加科植物。夏季为花期,伞型花序,小花很多,白色,有淡香味。由于花儿实在太小,所以五个卵状三角形的花瓣不太看得清。但众多伞型花序聚在一起,还是蛮壮观的。

春天楤木刚长出来的嫩芽,是没有那么多刺的,和香椿相似,味美,将嫩芽或嫩叶,焯水、浸泡后,做法不少,拌、炝、炒、炖、做汤、制粥都可。还可盐渍贮存,也可拌炝炖炒食用。还可以做馅品,蘸面酱,拌面食等。所以李时珍大人都说:“山人采食,谓之吻头。”

不过,由于楤木的萌发能力不好,采摘后易致生长力差,甚至引起死亡,所以采摘楤木嫩芽要适可而止呢!

虽说楤木刺多,但它却是一味药效良多的植物,其茎皮、白皮、根均可药用。

楤木根

楤木根在不同的医药典籍上,叫法不一样。《本草拾遗》:楤根(《本草拾遗》),《草木便方》:刺老包根。《四川中药志》:山通花根。《江西草药》:箭当树根。

以根皮常用,味辛,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祛风除湿、健脾利水、利尿消肿、活血散瘀、镇痛消炎、接骨、健胃之功效。

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消渴、胃痛腹泻、跌打损伤、风湿痛、白带、淋病、肿瘤等。

附方:

1、肾炎水肿:楤木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2、肝硬化腹水:楤木根四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江西草药》)

3、胃痛、胃溃疡、糖尿病:楤木根皮三至五钱。水煎,连服数日。(《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4、遗精:楤木根皮一两。水煎去渣,加猪瘦肉炖服。(《江西草药》)

楤木白皮

为楤木树皮的韧皮部。其形状粗糙不平,并散生坚硬的针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气微香,嚼之带粘液性。全年可采。

《闽东本草》谓其性温,味微咸。入肝、心、肾三经。明显和楤木根皮的性味有区别,并且归经上多了一个心经。

《本草推陈》:树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敛,利尿及制糖作用。 可治糖尿病,肾脏病,胃溃疡。这一条,可说和根皮的功能相似了。

《闽东本草》:补腰肾,壮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附方:

痛风:楤木白皮一两。同猪肉烧食,或配其他痛风药同煎服。(《浙江民间草 药》)

治跌打损伤:鲜楤木皮,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另外,作为药用,作楤木入药的同属植物有:

白背叶楤木。分布于陕西、甘肃、广东、广西等地。

头序楤木。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