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兰州家长 2020-01-02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无授权禁转!

在情报界,招募渗透到目标国高层集团中的间谍无非就几种办法。

第一种方法是常用的:直接在目标国招募一个已经“在位”的人。招募过程可能慢得枯燥也可能快得出奇。那些特工们在对方外交官圈子里物色目标,一些牢骚满腹,愤恨不平的人物,或者不管怎么说都是能被策反的人。他们也在目标国出国访问的团员中物色。先是和目标聊天,然后建立友谊,后来发展越来越深。一直到有一天,“朋友”问此人,是否愿意帮一个小忙,他需要一个无足轻重的消息,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后果。

一旦落入陷阱就无法回头了,被招募对象很少敢坦白自首。

第二种非常特别:目标人物自己找上门来主动提供情报,只为金钱利益工作,美国人最喜欢。这种人在所有背叛自己国家的动机中,对招募机构来说,金钱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的。就是为了钱,不用担心有撕心裂肺的悔恨,或者厌恶感;不用去安抚动摇的心理,不用去做思想工作。情报界中这种人就像是妓女。根本不用费劲去安排什么烛光晚餐,不用说甜言蜜语,一叠美金往桌上一放就解决问题了。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奥列格·潘可夫斯基接受审讯,身穿黑色西装)

苏联军官奥列格·潘可夫斯基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为了金钱利益出卖了自己的祖国。

潘可夫斯基上校在苏联国内曾经是一名很有前途的军官,他位居苏联军事情报局(格鲁乌)高层。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档案里有个污点被人揭发了出来。他的父亲是一名白俄的军官,和苏联红军是敌对阵营。这件事自从他的个人档案里被人事部门指明以后,他的家庭背景就让他的事业画上句号。他的上司开始对他的态度发生转变,他沦落为一个处处遭同事冷眼和嘲讽的角色。终于,他的思想和信仰发生转变。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潘可夫斯基护照

1960年,当这位俄罗斯人走进莫斯科美国大使馆时,声称自己是“格鲁乌”的一名军官,愿意为西方充当间谍时,他被拒绝了。因为美国人怀疑他是被安排插进来的一个双面间谍角色。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搜查出的罪证,间谍工具)

于是这个潘可夫斯基转身去找英国人,英国人让他试一试。结果潘可夫斯基成为有史以来最神奇的一位间谍之一。在他短短的三十个月间谍生涯中,他把五千多份文件卖给了操纵他的英美情报机构(美国人后来也加入了)。每一份文件都是机密级或者绝密级的,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大把的美金送到他账户上。

出卖的情报中,有战略导弹的射程、威力和性能;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以及战略计划。赫鲁晓夫在当时的国内和红色阵营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每一句话,都能在自己的阵营中激起强烈的反响,而潘可夫斯基则告诉美国人,赫鲁晓夫夸大了自己的核实力。

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全球核弹部署闹个不停。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古巴正在修建核弹基地,这些基地距离美国本土只有145千米,大大缩短预警时间。这让美国政府恐慌到了极点。尽管白宫知道苏联在古巴部署有导弹基地,但是苦于没有证据证明。于是中央情报局命令潘可夫斯基去窃取有关古巴导弹的信息资料任务。他用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苏联军方利用普通远洋船运载导弹的详细材料,该资料包括航行路线,每次运载数量和航行天数以及暗中护航的军舰等一系列信息清单。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古巴导弹危机现场)

白宫方面收到情报以后,立刻把全国武装部队调整了部署,做好了战斗准备。有了这些信息,美国就指责苏联企图发起世界核战的阴谋。并且知道苏联人瞄准美国的核弹没有赫鲁晓夫吹嘘的那么多,他没有那个实力,所以美国佬不怕。所以后来苏联人不得不低头,从古巴撤出核导弹。

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世人永远不会明白,肯迪尼总统怎么知道赫鲁晓夫要打的整副牌,就像扑克玩家在对手背后设了一面镜子,而那面镜子就是潘可夫斯基。

尽管潘可夫斯基在窃取情报过程中极力隐藏自己,但克格勃不是吃素的。他被克格勃发现了罪行,不久他就被逮捕了。这个消息一直被封锁到1962年12月,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以后才公开。

潘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受到公审,他因为替西方情报机构切取情报和背叛祖国被判有罪,赫鲁晓夫亲自审阅了审讯材料,这秃头因为错过能在美国佬背后部署核弹的机会火冒三丈,可想而知,有多愤怒。

他才是决定古巴导弹危机的人?下场极惨烈,克格勃主席亲自揭秘

(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他退休后出版了一份回忆录,曝光了很多冷战细节)

1963年5月17日潘可夫斯基被处决。有一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一直在西方流行:他还是活着的时候被推入焚尸炉,活活烧死,还邀请了一堆豪华参观团旁观(他的苏联情报局同事),以儆效尤。关于这个谣言,已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2007年去世)对此进行了澄清,宣称这是西方对苏联的一种污蔑。当西方媒体记者采访时,他说道:“我们是文明的国度,不会采用这种野蛮的方式,克格勃处决的方式绝大多数是一颗子弹就能解决的事情”老头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至于尸体嘛,从卫生的角度讲,我们的确把它烧掉了。”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