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利率红线敲定!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破局下沉客户风险问题

 火天大有_元_享 2020-01-04

近日,兴业消费金融被福建银监局明确要求,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贷款产品利率调整至24%以下,未来也只能做年化24%以内的产品。除兴业消金以外,金美信消金日前也已将利率调整至24%以内。据知情人士反映,马上、招联等头部消金公司内部高层也开始要求调整利率。

利率红线敲定,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采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做法以达到快速拓展业务规模的目的难以继续。而消费金融客群下沉是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既要覆盖高风险人群,又要满足年化24%的要求,这对众多消费金融公司来说的确是一大挑战。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

近日,零壹智库发布了《科技赋能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到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技术资金投入157.5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87.3亿元。同时报告对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布局金融科技进行了解读。

监管明确限定24%利率红线 消费金融下沉客户风险问题待破解

根据新流财经消息,兴业消费金融目前已被福建银监局明确要求,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贷款产品利率调整至24%以下,未来也只能做年化24%以内的产品。

除兴业消金以外,注册地在福建厦门的金美信消金日前也已将利率调整至24%以内。据知情人士反映,马上、招联等头部消金公司内部高层也开始要求调整利率。此外,幸福消金、中邮消金等也已着手准备调整,各家在准入渠道上内部也早已要求不超过24%。

利率红线敲定,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采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做法以达到快速拓展业务规模的目的难以继续。

我国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的人口规模将近10亿——这是一个堪比美国总人口三倍的数字。客户群体越下沉其消费信心越强烈,其中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消费信心最高。

然而高消费能力也伴随着高风险,客户越是下沉,征信数据就越缺乏,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征信人群覆盖有限,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控难度加大。社会对小额失信的惩戒力度不够,个人违约成本较低,也进一步加剧了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欺诈风险。

报告提到,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数据显示,网络黑产从业人员达150万人,已经渗透到数字金融营销、注册、借贷、支付等各个环节,市场规模超千亿级。而与其他金融市场相比,消费金融领域的欺诈行为更多。

图 1:消费金融领域欺诈行为最多

24%利率红线敲定!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破局下沉客户风险问题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

传统风控以人工审核为主,依靠专家经验,根据内部资料、央行征信资料以及客户提交的资料来进行风控,难以准确的把握客户资质,局限性不断显现。

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 破局有方

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金融科技结合各业务场景,最直接的效果是低成本、提升效率和优化用户体验。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金融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消费金融公司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

根据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达到2297.3亿元,其中,消费金融业务技术资金投入157.5亿元,占总投入的约6.8%。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将达到4034.7亿元,消费金融业务技术资金投入也将达到387.3亿元,占比达到9.6%。

图 2: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投入结构情况

24%利率红线敲定!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破局下沉客户风险问题

数据来源:艾瑞 零壹智库整理

各消费金融公司重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24家消费金融公司当中,有8家公司申请的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公示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39项,其中马上消费金融54项,占总数的39%,苏宁和招联消费金融分别有36项和30项。

图 3:消费金融公司公示专利申请数量

24%利率红线敲定!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破局下沉客户风险问题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自行研发,开发出自己的智能信贷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两项技术。应用场景覆盖智能支付、信用评分、智能催收、智能客服、风险管理、反欺诈识别等。

表 1:消费金融公司自行研发“智能信贷”产品

24%利率红线敲定!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破局下沉客户风险问题24%利率红线敲定!消费金融157亿元科技投入破局下沉客户风险问题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整理

同时报告提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还将继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一是技术层面,消费金融公司结合业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技术创新,能直接带来效益;二是人才投入,金融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金融科技赋能带来消费金融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未来技术型复合人才需求将十分旺盛。消费金融公司将加大对此类人才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