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孙明经班”迎来第二课!

 如歌行板11 2020-01-04


12月29日上午,继孙明经班第一次课程顺利开展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蒋俊副教授在为同学们带来第二堂课。上课前,蒋老师提前到达浦3-401录播教室,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解“孙明经班”的学员构成、学科背景和学习需求。

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次课程由五个问题进行引入——

  • “先有画还是文字?”
  • “文字与影像之间的距离是什么?”
  • “有什么方法可以填合?”
  • “为什么我们会说很多的‘然后 ’?”
  • “‘然后 ’这个词用画面如何表达?”

课上,老师通过结合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播学上“符号”的定义和功能;围绕《活的秘史—民俗纪录影像的创作谈》图文并茂地阐明了“民俗”定义、民俗纪录片的关键词、当代性的定义、文明的冲突与代际的冲突;从“民俗、影像、纪录片;悬疑、猎奇;冲突、传承;美、视点”四个方面讲解民俗纪录影像的创作技巧,最终道出“民俗是糙的沙、俗的民、原色的文化”

此外,蒋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不时穿插视频实例,积极与同学互动,还介绍了一系列优秀电影和书籍,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主动学习、研究与思考。
课后,学生们就自身疑问与感悟与老师进行亲切交流,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19自动化殷瀚宇:

“‘然后 ’是个有趣的词,需要贴合实际与理论的,所以拍的照片要有思考的东西,在鉴赏别人的作品时更要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而不是臆断。”

17金融汴姝杰:

“今天通过蒋老师的讲解,感悟到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看到越多。眼见不一定为实,通过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出来的逻辑才有可能是正确的。” 

17环科李朗:

“通过这节导学课,我认识到了传播与现实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明白了不要用现代眼光解构传统风俗。导学课结束,仍然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次上课,能有更多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