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已婚妇女的13条买房建议

 猪蹄南瓜妹133 2020-01-06
关于买房的建议写了很多,也聊过很多,大多数都是理性分析,所以显得稍微有点直男。
正好最近和一个女性朋友聊到买房,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儿。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是一个很好看的姑娘,如今她也成了妈妈。成为妈妈的过程中,她也买过房,然后置换过,也投资过。还饶有兴致的开了一家民宿店,房子不算很多,但各种各样也都经历过。
如今她衣食无忧,有一份稳定工作,住的开心,还有睡后收入。不过有趣的是她只在上海买房,这种性格也比较像她金牛座的星座。
 
这次她和我说了一些不一样的买房建议,她和我说的时候前面特意加了泣血两个字,看起来之前也因为买房吃过什么亏。
我听了一些,角度和我之前听过的都不太一样,但是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有共鸣。

01、你的资产如何缩水

这么多年的房产投资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一点:在相同的一个牛熊涨跌周期内,每个买房人的收益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房子涨的慢、跌的快,而有些房子却是涨的快、跌的慢。不论涨跌行情如何,两种房子的差距都在持续拉大。

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熊市里房价下跌幅度排名:

跌幅从大到小依次是:郊区老破小>郊区动迁安置房>郊区非地铁次新房>市区老破小>近郊地铁次新房>郊区学区房>市区次新房>市区学区次新>市区学区老破小。

同理,在牛市里,涨幅从大到小就是倒序排列。

举个例子更直观,2015-2016年上海大涨时,内环次新从5万涨到10万,内环老破小从4万涨到8万,2017-2018年下跌时,次新从10万降到9万,老破小从8万跌到6万。

2015年时,老破小和次新只差1万,而现在相差3万,不论涨还是跌,差距都在变大!

我在这里并不是反对大家买老破小,当然带学区、核心地段、有动迁可能的老破小是非常优质的资产,但是没有这三样,涨幅是会跑输大盘的。同理,郊区三不靠的安置房和老破小更是投资禁区。

02、我不买2.9米层高的房子。虽然和3米就差了10公分,但是你想啊开发商为啥要为你降低10公分。
多数是因为整体限高之后他们想要多往里塞一层,所以选择每户降低10公分。
有没有这10公分另说,但是从骨子里可以看出这个开发商做项目一切都以自己利益为准则,这种开发商做出来的项目品质肯定是没有啊,所谓的品质估计也都是骗你啊,所以我尽量躲远一点。

03、学区房真没啥用,但一定要买学区房。
其实我们也知道一个小孩能成长到什么程度七分靠父母,三分靠自己,学区这个东西没什么用。
但是生出这样的环境,如果你没有一套还不错的学区,那作为家长的我们根本逃离不掉焦虑的怪圈,各种同龄人的议论逃也逃不掉,很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所以哪怕你再理性也会把这样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小孩。所以有一套学区房不是说能够让小孩学的多少,而是让他有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氛围里成长。
爸妈的压力没那么大,小孩子的学习氛围也会比较自然。很无奈,但是我必须接受。

04、第二套房子,就是置换了。这一套房子不要相信未来会有多好,未来的好多多少少有点不靠谱,而要认准现在实际呈现的好要尽可能的完美。
当然啦做人要知足,很多东西不能要太多,但是第二套我希望你能坚持一样东西而不是凑合。比如要学区的就去选学区,要享受的就买一套大户型。
05、第三套房子,反正在我这边我就选我想要很久的那个品牌。
比如你喜欢仁恒的这一套就想办法买仁恒,认可万科的这一套就买万科的。你要知道,你日常碎碎念这么久的一个地产牌子,他能在你脑子里停留就说明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可能是你日常不由分说的痛点,可能是你很期待但是没办法描绘的画面,但是不论如何一定是你想要的,你但凡买到第三套了总归不希望以后还一直换房子,所以尽可能的买吧,不慌。
06、从来就没有书房,不要相信未来家里有书房,要办公在哪里,一定是在餐桌上。
不要幻想自己会YY成一个精英在家里很忙碌的样子,书房以后就是儿童活动室,这才是刚需。把凳子和桌子都撤了让小孩子在里面玩,书房不给他玩那小孩就在客厅玩,你自己选。
07、坚定一个逻辑,在你年轻时候一切有个性的选择,在你有小孩之后你会立刻沦为平庸,家里一定会堆满各种尿布、玩具和小孩生活用品。
所以第一要买中庸的户型,不要奇奇怪怪就要普普通通。
另外不要给自己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衣帽间,多给家里做一些储藏柜。
理想和兴趣可以用钱解决的放在家外面,家里给自己留下最中庸的一面。所年之后你一定会感激当初自己这样的决定。

08、买房的时候要仔细听销售员说的,但是要分析自己的内心波动,如果听完觉得这个销售说的好有道理,或者觉得这个房子好划算性价比好高,那么这种房子就不要买。

如果听完之后觉得:卧槽,这个有心动。那这个房子就可以买。真的是屡试不爽。那种把你说的一愣一愣的房产销售,就给他一个笑脸然后就走吧。
09、买房要趁早,说的是买房的岁数要早点,也说的是买房的当天最好早点起来,因为你实在是想象不到在售楼处门口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

不管怎么样,早起总归能选到好的房子,记得不要买非标的产品,因为非标产品未来接盘的就是非标客户。什么是非标啊,就是一楼啊顶楼啊或者各种特殊户型,这些户型在小区的价格对标太不明显了,容易吃亏。
10、买第一套房子买不准很正常,这和谈恋爱一样的。

但是第一套别买的太差就可以了。什么叫不要太差,你就看一个维度,就看自住率高不高。
怎么看啊,一个去链家看看挂牌的和在租的房子多么,如果很密集那就说明这个小区抛盘量有点大,另外看看物业管不管,如果物业都不太管了除了是物业公司太垃圾,多数是因为物业费收不全。
自住率不高的房子住着肯定不行的,租客特别多的地方总归会比较乱。这个逻辑在哪里都一样,陆家嘴新天地那里的群租房也都乱的一塌糊涂。
11、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餐桌,除了吃饭,还会承载这些功能:餐凳上一定会挂满衣服;小孩会在上面做作业;一半桌子会放杂物,吃饭很多时候需要整理才能放碗筷;妈妈偶尔做点心的地方以及爸爸偶尔加班工作的地方……
所以一张很大的桌子和一个餐边柜真的很重要。

12、其实不能那么绝对,但是从概率上来说男人就是女人买房路上的绊脚石。很多男生各种条理清晰的各种分析,其实主要是为了掩饰自己对买房后的变化的胆怯和恐惧。

所以作为女人要么就躲着自己买了,要么就吵个架把这事推下去,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房子买了就买了。

你别说最后跳出来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要买房的还是那个男人,呵呵。

13、5年换一次房

每个时代,好房子的定义都不同。

1960年代,上海最好的房子就是工人新村,如今俗称老破小,比如曹杨新村,当时只有领导干部和劳模才能住的进去。

1990年代,最好的房子就是电梯塔楼,一梯多户,朝向四面八方。此时,能从老破小搬进电梯房的都是人生赢家。

2000年代,板式高层出现,一梯两户、户型合理、南北通透。但是面积偏大,120平以下都是两室一厅。

2010年代,在7090政策下,90平的3房2厅成为普遍,附赠面积更多,公摊更少。

现在回头看,老破小和塔楼的增值空间已经严重低于10年内的次新板房。

过去是3年一周期,未来可能是5年一周期。所以,未来10年,在可以的情况下,大家争取5年换一次房。

房产更新换代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逼迫自己踏准楼市涨跌周期,让自己的积蓄跟随楼市一起增值。

如果你怀疑楼市今后不再挣钱,那么是你没有选对城市,没有选对房产。过去是买到最重要,今后是买对更重要。

未来10年,好城市的好房产,仍然是你所有努力的终极目标!


最后聊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我想着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买房,我还想她能够给第一次买房的朋友多一点建议,让他一定再给最后一条关于第一次买房的建议。
她想了一想,和我说了一句话:“买了之后,记得买第二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