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名臣郑当时 无灾无难到公卿

 文化龙乡 2020-01-06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诗说道:“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西汉时期的郑当时,并不愚鲁,但也无灾无难、顺顺利利就坐到了公卿级别的高官(正部级),这可算运气爆棚了。

郑当时,字庄,汉武帝时期稍逊于汲黯的大臣,官做到了位列九卿的右内史(约略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项羽

郑当时乃名流之后。他的祖先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领;项羽死后,归属了汉朝。汉高祖下令,所有给项羽打过工的马仔在提到项羽时都必须直呼其名,这条命令确实显得十分小气,但毕竟大老板都换人了,所以绝大多数打工仔都无异议,然而郑君却不干。高祖于是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羽名字的人提拔为大夫,而赶走了显得“很带种”的郑君。

郑当时很有他祖先的风骨,行侠仗义,知交遍天下,名声很大。

郑当时做官也是从汉武帝为太子时的小小侍从做起,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基本没有经历什么难跨越的坎,顺顺利利地就做到了九卿级别的大官。

汉武帝

汲黯最出名的是他那一张“破嘴”,谁都敢数落;郑当时最出名的则是他礼贤下士,积极推荐人才。

郑庄做位列九卿之一的右内史时,经常吩咐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身份尊贵或低贱,都应该及时、礼貌的带进来,不要让人家在门口久候,浪费别人时间。”而无论什么样的客人,他都会敬执主人待客之礼,让客人感觉十分舒服。

他还经常给亲朋好友送礼。当然,由于郑庄为官廉洁,又不添置私产,尽管他的官做得很大,工资不低,送给友朋的礼物,经常也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

身为九卿之一,面见皇帝的时候还是很多的,进言的时候,郑当时经常积极巧妙地推荐一些他认为有才华或有德行的人。不少人因为他的举荐升了官,因此,郑当时在士人圈子中的口碑一直很好。

当然,郑当时没有汲黯那样的风骨,他从不违逆汉武帝的旨意,在汉武帝面前是乖乖仔。

不过,郑当时也有看错眼的时候,有一次,他举荐的人出了大漏子,牵连到他,以至于被削职为民。这算是他人生旅途中罕有的一次小小“劫难”吧。

没隔多久,汉武帝念着他的好,又让他出山,担任汝南郡太守,直到几年后老死于任上,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可谓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这蛋疼的人生。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