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更受欢迎的5种思维定律

 ht87 2020-01-09

这是思维习惯系列的第 32 篇文章

全文3311字| 约9分钟读完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看起来颜值不高,也不算聪明,但是总是能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

还有一些人,他们外表出众,也聪明绝顶,却总是不被大家亲近,经常形单影只。

为什么有些人就更加受欢迎,而有些人就不怎么受待见呢?

其实,比起颜值和智商,一个人受不受欢迎,主要还是看他所具备的品质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

那么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受欢迎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将从思维的层面,介绍几个让你更受欢迎的方法。

它们也许不能让你成为人见人爱的“万人迷”,但是通过了解这些思维和品质,可以帮助你塑造独立的人格,提高你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青睐。

首因效应: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

假如现在有两个各方面都差不多的女生,同时第一次出现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一个精致整洁,另外一个邋里邋遢。

仅从这个第一印象来进行判断:你更愿意和哪个女生有下一步的交往呢?

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是第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著名的效应: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哦,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

而且即便这个第一印象不是真实的,但是一旦你给他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那么这种印象以后都很难改变。

所以,这能给到我们什么启示呢?

就是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更受欢迎,那么不妨在与人初次交往的时候,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具体来说,你可以让自己穿着更加干净得体,言谈举止更加优雅、表情更加柔和,时间观念更强等等。

斯坦纳定理: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少说多听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传说。

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求教,学习如何演讲。为了表现自己口才好,他一刻不停地讲了很多话。

苏格拉底默默听完后对他说:“看来你需要缴纳两份学费。”

年轻人不解:“为什么要缴两份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需要教你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如何闭嘴,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开口演讲。”

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其实像年轻人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他们总认为,多说才能显得自己学识渊博。殊不知,说的多,听到的就少。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说:“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只有很好地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这就是著名的“斯坦纳定理”。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会让我们错过很多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那这和我们受不受欢迎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关系很大。著名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也是赢得别人欢迎的最佳途径。”

如果一个人太爱表现自己,忘了给别人表达的机会,那么结果很可能是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和嫌弃。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更受欢迎,或者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下次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可以试着多听少说——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意见不成熟时暂时不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长板理论:你的个人特长会让你更加出众

你一定听过短板理论这个概念,它告诉人们,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也就是说,你的劣势,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

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面面俱到的人,往往也意味着面面稀松。

二是因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必精通一切也能解决问题。我们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与其在不擅长的领域痛苦挣扎,不如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优势的提升上,因为这样更容易让我们脱颖而出,受到关注和欢迎。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写道:“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和从一流到卓越相比,人们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并放大自己的长处,让自己更加出众呢?

一是在你还没发现自己的优势之前,多进行尝试。

二是在发现自己的优势之后,对该垂直领域进行深耕,提升自己的专业度。

而一旦你拥有了自己的“长板”,并把它精通到不可替代的那个层次,你的魅力将会是不可阻挡的。

换位思考定律: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让人更暖心

前段时间,一位宁波的妈妈因为在飞机上做了一件暖心的小事,把包括空姐在内的同航班的人们都感动了一把。

到底是什么暖心的事呢?

原来当天这位妈妈带着自己一岁半的孩子去旅行,她担心孩子的吵闹声惊扰到同行旅客休息,所以事先为旅客们每人都发了一份小礼物。

礼物其实非常简单,里面是耳塞和两颗糖果,但最动人的是背面打印的那段话——

你好!我是来自宁波的Wendy,我刚刚一岁半。

这不是我第一次出门旅行了,可是独自带我的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毕竟飞机气压变化会让我感到很烦躁。

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会尽力保持安静的。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

Wendy祝你旅途愉快哟。

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一段话,肯定也会放下自己的介意吧?更何况这个小孩全程都很乖,并没有出现这位妈妈担心的情况。

有人说这位妈妈太有素质了,但我认为,与其说是有素质,不如说她很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和体谅。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

学会换位思考,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是人世间最高级的善良。当你将心比心地对待别人的时候,也一定会收到别人的尊重和好感。

那具体如何换位思考呢?

答案是多问

多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感觉怎么样?

多问别人,我这样做,你是否感觉舒服?是否可以接受?

  

互惠定律:你所付出的会以另一种方式返回来

在晚清的历史上,胡雪岩的名字家喻户晓。

他从一个小店的伙计白手起家,到最后发展成为知名的红顶商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给很多人“打过伞”。

当他还在店里当小伙计的时候,他常常帮着东家四处催债,有一次,正好赶上大雨,路边的一位陌生人全被淋湿了,正好那天胡雪岩带了伞,就帮他打了伞。

从那以后,每到下雨,他都会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长了,那条街上很多人都认识了他。有时候他自己忘了打伞也不会被淋,因为很多他曾帮助过的人都会过来为他打伞。

通过这样不断地帮助别人,胡雪岩获得了官府和百姓的尊重,以至于后来无论他经营哪项行业,总会有人来帮忙,也有数不清的客户来捧场。

为什么胡雪岩能够成功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与人互惠互利。

互惠定律,指的是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生活,是一个合作者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你有利于别人,别人也会分你一杯羹,你所付出的,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返回来。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更受欢迎,不妨用互惠的心态去思考和行动。

也许,短时间内你发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是从长期来看,你一定不会白白付出。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最重要的是理解。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要比对方理解得还更透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期望受到别人的欢迎,为此,我们除了可以学习一些沟通交流方面的技巧,还可以通过上面这些思维定律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愿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能变得更加受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