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思维模式到底出什么问题了?看完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这个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0-01-09

在人生旅途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选择、抉择的状况,并遇到两难的境遇,如俗话所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右为难。这是咋了?

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二元对立,表达了同一事物同时存在两面性,我们能同时看到一体的两面。

而在二元对立的构架下,二元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在理上都能成立。因为有理才能对立,如果二元中的个元没有道理,那么理上就无法对立,二元的构架就失去了支撑。

所以,在哲学上有个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康德先生总结出来的“二律背反”原则,就是正着说成立,反着说也能成立。正反两个判断作为结论虽是相反的,但又都是说得通的。

左也有理,右也有理;左也成立,右也成立;这就是“二律背反”原则。

说世界是存在的,道理上可以成立;说世界是不存在的,道理上也成立。说万事万物是因果规定的,因果律的说法可以成立;说万事万物不是因果的,是自由的,这种说法也成立,因为因上有因,因至无穷,第一因了不可得,从起点上就是自由的。

我们不妨试一试,任何一个名言,都会有与之相对也十分正确的名言。你说“要艰苦奋斗”,他说“市场经济需要高消费”;你说“为人要谦虚”,他说“应推销自己”;你说“先下手为强”,他说“三思而后行”;你说“不可以优柔寡断”,他说“切不可鲁莽”;你说“我没什么可说的了”,他说“此处无声胜有声,你在骂我,冷暴力”;你说“我不理你了!”他说“这是对我最大的不敬!”……

每个道理、每个经验、每个体会都这么成双成对地存在着。

你想嫁给这个人,你能找到一堆理由;你不想嫁个这个人,你也能找到一堆理由。你想出国读书,能找到一堆理由;你不出国读书,也能找到一堆理由。

二元模式的判断本身,就含有自身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就含有否定自己判断的东西在里面。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性与真实性,二元思维模式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只有相对的理,没有绝对的真!

偶的神哪!咋办呀?咋左右人生呀?哪儿有高人指点一下下呀。

你看那电视上经常搞个啥辩论会,邀请些砖家学者,再组个正方反方,整个话题就开辩,最后也不会有什么结论,因为二律背反。最终赢的是电视台,组织群众斗群众,来的热闹,提高收视率就行。

听考古学家说过,当年我们的祖先猿人们也经常在山顶洞中开辩论会,讨论未来的命运。一帮猿人为正方,叫嚷着应该下山建立一个村子,这样才能发展;另一帮猿人为反方,叫嚷着下山太危险,仍应该留在洞中为妙。一方为发展,一方为安全……大家吵个没完。于是猿人中的头儿,也就是老大,或是节目主持人吧,听大家吵个不休,不得不说:“今天的民主会很好,谢谢两帮猿们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这充分显示了辩证法的魅力,下也可,不下也可;下也不好,不下也不好……希望下次辩论时全体猿们仍来参加,不要迟到……”后来,猿们是天天开会,日日无果。可能有一对年轻的猿开会开烦了,于是一拍屁股“扯呼”,“走猿”!小两口下山去也……再后来山顶洞被“齐天大圣”猴王占领了,变成了水帘洞。再再后来“走猿”的那小两口的后代变成了人,又把水帘洞占了,搞成了旅游开发。而那帮习惯了天天辩论的猿们也被挤得到了河边开会,于是就成了“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景了……

哎,咋整呢。成功学大师说我们先要明确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你说我要是知道该要什么,还要你们大师干什么。你没看见,连哈姆雷特王子都在烦呢“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我们这些草根只能找大仙儿算命了吗?

哲学家们,你们的智慧价值在哪里?活着本来不容易,又弄出个“二律背反”让人左右为难,总是给人左右为难的答案,让人如何左右自己的人生?叫人如何安顿自家的性命?非要把人逼成双重人格,最后人格分裂吗?

丹麦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妙语总结:

“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

嘲笑世人愚蠢,你就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

信任一个女人,你就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

吊死自己,你就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

先生们,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合和实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