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到底还是成功了

 历来现实 2020-01-09

诸葛亮作为一代神算子,可谓是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在三国演义中曾气得周瑜破口大骂,逼得曹操败走华容道,就连将死之时还差点向天续命十年。

这么厉害的人死后自然不愿意让人知道其陵墓的位置。像曹操死时为掩人耳目就动用了七十二口棺材。毕竟他自己身为盗墓界的鼻祖,没少干挖别人坟墓的缺德事,所以死后不仅要求一切从简还搞出七十二口棺材迷惑众人视线,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别人挖出来鞭尸。

按照诸葛亮先生生前的起居习惯,自然希望死后也不被人打扰。在给刘禅的信中写道自己死后“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当时的蜀国一直致力于北伐,虽然缺少应有的实力,可是北伐对于蜀国来说是异常重要的,在这场北伐的过程中不少曹魏贵族死在了他的手里,在加上这场北伐过程中不少将士都为此丢了性命,诸葛亮作为这场北伐的发起人自然也是被不少将士的亲人所记恨。

如果让人知道他的坟墓所在地,估计少不了会被他的仇人或者被记恨他的人拉出来鞭尸的命运。

另外,诸葛亮生前作为蜀国的智囊,死后自然也希望成为蜀国的保护神。只要他死亡的消息不被透露出去,那么曹魏军团就不敢贸然的发动攻击,这样也可以给蜀国更多喘息的时间。

而如果一旦让人知道自己陵墓的所在位置,好处是肯定少不了被当地百姓的朝拜,坏处则是容易引来盗贼的光顾。

作为蜀国的丞相,你要说墓里一穷二白谁会相信?

这样的话,喜欢清静的诸葛亮肯定是受不了的。

看透人世的诸葛亮之所以布下此计完全就是个幌子。虽然刘禅看不懂他什么意思,但是只要一想到他的深谋远虑就觉听他的准没错。于是便找来四个壮汉,让他们抬着诸葛亮的棺椁上路,只要绳子断了就地掩埋之后便可回来领赏。

四壮汉一听,还有这等好事,便连忙带着棺椁上路了。一路向南走了多天发现绳子依旧没有断开的迹象后便动起了歪脑筋。想着自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身后又没人监督时便用石头砸断绳索后回去邀功领赏去了。

其实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算计之中,不管绳索是自然断裂还是人为破坏的,这四人其实都难逃一死,更何况他们四人是砸断的绳索。

盛怒下的刘禅以欺君之罪的罪名杀了他们,等到自己缓过神来想询问埋葬地址时,却反应过来,人早已被自己杀死,这下更是彻底失去了诸葛亮墓穴位置的信息。

在布下此计之时诸葛亮就已料定四人会因为缺乏监督就此匆忙了事,又根据刘禅的性格断定他会在一气之下立刻杀了他们,这样一来自己的墓穴就彻彻底底的无人知道了。

当然了,以上的事情是来自于野史,之所以这样描写还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通广大。

但在《三国志》中,却是这样写到“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所以到目前为止,多数人还是信奉诸葛亮埋葬于定军山,将此定为武候墓。但是究竟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