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陂枯荷,满水寂美(原创)

 zzm1008图书馆 2020-01-10

进入秋天,荷叶绿得有些凝重,有些惨淡,没有夏荷那么鲜翠,那么葳蕤,那么蓊葧,那么纷红骇绿,馨香逸远。


尤其到了深秋,白露为霜,瑟风凝寒,荷叶的绿色渐渐褪去,不再有 ' 无穷碧 ',慢慢变成枯黄。


在风干的茎杆上随风摇曳 ; 有的折断筋骨耷拉在水面上 ; 有的守着干瘪的莲蓬兀立在河中。


正如元代词人刘秉忠在«南吕/干荷叶»中所描绘的,“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呈现出一片枯荷寂美的景象。


看到这些,也许有人留恋夏荷的葳蕤,不免感叹生命之短暂,好景不长。其实,世界上万物莫不如是。


在经历过冬的孕育,春的滋养,夏的绚烂,秋的凋零之后,实现生命轮回。生死兴衰,是有生命物质绕不开的过程,谁都无法挣脱自然法则。


而物性则不同,物性不会因物质形态改变而改变,并决定着物品与物格。秽草与美卉,荆蓁与嘉木,由于物性不同,物品物格迥异,有的让人欣赏,有的让人厌恶。

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骚客所青睐,从离骚到宋词一直成为咏颂对象,周敦颐一篇 « 爱莲说 » 更是经典之作,荷的绝唱。


深秋季节,虽然受到风霜袭扰,而剩下的枯叶残枝,依然与凌寒的梅,傲霜的菊一样,在香消玉殒之后,不改初心。褪去满身的青绿,依然摇曳生姿,显露出宁折不屈的傲骨,风韵犹存。

毅然坚守于一池清涟,与静水厮守,与风雨共存,与孤鸟相伴,自甘寂寞,傲视苍穹,一起畅想未来,期待春江水暖。

不知大家有没有残荷听雨经历,纵使没有,对李商隐的诗句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也不会陌生,从诗中可以想象出雨打枯荷的妙趣。


或簌簌,砰砰,犹如唐诗宋词的平仄,在秋色中浅唱低吟 ; 或点点,圈圈,虽然少了田田蓊郁,却多出了画的留白 ; 或寂寂,寥寥,在寂寥中蕴出一份云水禅心。


残荷,听雨,給秋天增加几许寂美,非但没有因枝残叶殁与夏荷形成审美上落差,反而給秋色增加了恬静淡泊的奇妙和韵味,使人观之心动,嚼之有味,思之若狂。

我相信存在决定意识,但有时候事实却恰恰相反。


面对枯荷,有人感叹世态炎凉,心存抱怨 ; 有人赞赏荷性物格,荷尽已无擎雨盖,依然干干净净,' 强于污淖陷渠沟 ' ; 有人悟出禅意,在繁华褪尽之后,初心不变,守住平淡,自甘寂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种枯荷,所获如此不同,何也 ? 皆因意念而异所致,有悲,有乐,有悟。


虽然枯荷已失去昔日妙曼容姿,不能疗愈悲观者脆弱的心灵,其超凡脱俗的物性和冰心玉髓的物格,却給乐观者以更多的启迪与激励。

图片 : 听雨,竹丝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