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绣春刀2》的历史背景:末路明朝

 LEON波格 2020-01-11

前几天看了电影《绣春刀2》觉得还行,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也都说还不错,起码在这个暑期档还算是能看的一部。

跟朋友聊这部电影的时候,朋友疑惑最多的就是捋不清时代背景,搞不懂人物官职:东厂魏忠贤为什么官这么大?锦衣卫沈炼是干嘛的?信王何以能夺权登上帝位?

我不懂电影,对电影本身不作评价,但好在懂一点历史,就给大家讲讲电影背后的历史背景:末路明朝。希望对大家理解电影有所帮助。

01

萨尔浒之战

电影开头,萨尔浒之战,是大明朝与后金的一场大决战,以明军大败,被灭五万人结束。后金就是后来的“清朝”,这一战,后金以少胜多,摸清了明军的底细,为后来清灭明,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张震饰演的沈炼就是在这一场战争中救了陆文昭。

而陆文昭看到了大明的衰败,说了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在这世道,死很容易,要想不这么死,得换个活法。由此引出了电影接下来的“阴谋大计”。

02

锦衣卫沈炼

电影名叫《绣春刀》,依我看,不如改名《锦衣卫》更合适,可惜之前有一部电影叫《锦衣卫》抢了头筹,还是个烂片。

“绣春刀”是锦衣卫标配的武器,而锦衣卫其实并不单单是个护卫的官职,他更多的是一个特务机构,负责监察百官,为皇帝搜集情报,还有审问、行刑之权,比如电影里提到的“诏狱”。

由于权力太大,且滥用私权者甚多,手段狠辣,所以在大明朝的民间和朝堂之上,几乎人人都怕锦衣卫,电影里杨幂曾对张震说:我不喜欢你的飞鱼服,绣春刀,别人怕你,怕的是你锦衣卫的身份罢了。

除了皇帝之外,只有一个机构不怕锦衣卫,那便是东厂。

03

东厂魏忠贤

在电影里,几乎所有人都唯魏忠贤是从,除了皇帝他就是老大;锦衣卫的领导千户大人陆文昭,都要对他低声下气的伺候着,折辱自己下水为魏忠贤摸鱼,以求换得厂公“给活干”。

东厂是什么机构,厂公魏忠贤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其实这一却都是那昏庸的天启皇帝造成的。

东厂,设立之初,不过也是跟锦衣卫地位相同的特务机构罢了,硬要说有什么不同,那便是一个由太监宦官主导,一个由护卫主导。随着后来皇帝对东厂的信任越来越大,东厂的权力地位也就随之高涨,到了魏忠贤做东厂老大的时候,它已然凌驾于锦衣卫,甚至百官之上了。

其实皇帝也不是傻子,之所以给了魏忠贤这么大的权力,乃是为了制衡百官。“制衡百官”是帝王术,自古以来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所以皇帝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明朝朱元璋甚至直接废掉宰相,设计锦衣卫般的特务机构,确保自己独揽大权。

在明后期,以百官为代表的“东林党”与魏忠贤掌控的“阉党”斗来斗去,才是皇帝乐于看到的样子,只是后来,东林党斗争失败,才使得魏忠贤越做越大,独揽朝政,这才有了电影里魏忠贤权倾天下,信王密谋上位的历史背景。

那么信王,又凭什么能够上位?

04

信王、天启皇帝

明朝皇帝多奇葩”,这句话是对的。纵观明朝二百余年国运,可是出了不少奇葩皇帝,有爱玩的正德皇帝、沉迷修道的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还有《绣春刀2》里的“木匠皇帝”天启帝。

这位天启皇帝,文化水平不高,但木匠手艺造诣极高,自己皇宫里住的、睡的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一心只做木匠活,别说不懂治国,就算懂恐怕也没时间去治,难怪会培养出魏忠贤这样的权臣。

但他有个好弟弟:信王朱由检。电影里皇帝落水奄奄一息,急坏了魏忠贤,只因为他的权力都是天启皇帝给的,如若皇帝身死,天下易主,他的权势地位就有可能不保,所以才命锦衣卫与东厂严查“落水事件”。

而此时的信王知道剿灭“阉党”的机会终于来了。

天启皇帝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亲弟弟信王,如若驾崩,那么皇位必然是信王的,但毕竟朝政是由魏忠贤来把持,所以如何取得魏忠贤的信任才是信王的首要任务。

于是就有了电影里,信王频频对魏忠贤示弱,甚至痛哭流涕、下跪叩拜以取得信任,最后魏忠贤信任了他,他一举灭了魏忠贤。在此不得不提电影里信王的扮演者演技很不错。

这位信王,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他是一个好皇帝,很勤政、不享乐、每日都要批阅奏折到深夜,可惜仍无法挽大厦于将倾,明朝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农民军、外有清军),国家亡在了他的手里,最后以身殉国、吊死煤山。

时也,命也。

在此提一句《绣春刀》第一部讲的就是“崇祯”皇帝剿灭了阉党,派出锦衣卫追杀魏忠贤的故事,电影同样精彩,值得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