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节奏

 太行森林 2020-01-11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教育的节奏

      文\张明坤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讲的“教育的节奏”,我在郝晓东老师的著作《影响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中读到,自以为很明白了,今天读原著,才发现有不一样的解释,悟到了不一样的道理。

怀特海认为教育都应该经历“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的循环。但每一个阶段里面还有小的同样的三阶段循环,如此循环往复,达到教育的目的。

可是现今的教育更多是对无节奏的科目的关注,进而收集一些知识的碎片,这对学生的学习毫无帮助,我们应该把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循环周期中去,在合适的季节收获合适的作物。

怀特海是这样分配知识的:

一:小学阶段是浪漫阶段。

要用概念、事实、关系、故事、历史、艺术等,以语言、声音、形状和颜色等刺激儿童的鉴赏力,激发他的情感,激励他去做相似的活动。可以使用母语观察和处理问题,能够应付身边的环境,可惜这个黄金时期被填鸭式的教育所笼罩,被死记硬背的知识填满大脑,结果是浪漫不足,思想呆滞,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初中阶段是精确阶段。

这个时期是语言知识学习的精确期。可以开设语言方面的科目,比如英语。学生们要在这个阶段大量阅读,掌握原著作为文学的全部内容,能理解译文,培养他们文学方面的能力。像历史这些半文学的科目,不要学生死记硬背细节,需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只是一个“浪漫阶段”。而理科的知识也处于浪漫的阶段,只要求局部的精确思维就行了。

而现实的初中阶段是什么样的?全部科目都进入了精确阶段,学生不能学的少而精,少而透,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三:高中阶段是语言的综合阶段和科学的精确阶段。

这个阶段语言进入综合自由运用阶段,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自由运用语言表达。可以相对减少对语言课程的关注,集中精力学习理科,把以前浪漫阶段学到的表象知识与现在融合一切,深入了解这些科学知识的重要原理。理科知识进入精确阶段。

文科生这时要进入历史等学科的精确阶段,精确研究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人与事。

怀特海是按照生命的节奏性来安排教育轮廓的,让学生既有活力又有专注,能保持活力和精神。

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是从小学就进入精确期,小学生在浪漫阶段是苦不堪言,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就埋怨学生不好管了,都不爱学习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不按节奏,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教育的节奏一直在那里存在着,我们老师应该好好悟悟它的精髓所在,在自己的教学中去运用它,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体验。

我非常喜欢怀特海先生这个三阶段循环节奏,它不但适用教育,还适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很多事情都蕴含着这个节奏,如果我们好好理解并运用它,可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