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365】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

 山湖微波 2020-01-11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王彦伟:河南省杞县高中教师,开封市优秀班主任,多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

段现凤:河南省杞县高中教师,开封市优秀教师,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高中语文学科组核心成员,全国十佳文学社团指导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史建芳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全国百家媒体开展“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记录选摘如下:

无锡地铁上,中学生金子添帮同学拿着饭团,不小心掉下后,跪下来用纸巾擦拭地上污渍;

24岁的陶津津失去了右臂,他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在村里建筑队一干就是五六年;

下雨了,民警主动邀请环卫工人上车避雨,环卫工人说等雨小一点还要工作,于是,民警和他一起坐在后备箱避雨;

55岁的保洁员大叔,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3,为了完成在孩子们面前跳好舞的承诺,把舞蹈动作画成分解图,一段段练,8个月后,他的舞蹈在网上热传,他被网友称为“60后新生代偶像”;

91岁的农村孤寡老人刘盛兰,17年几乎未尝肉味,17年来未添一件新衣,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钱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

读了上面几则事例,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取两三则事例来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次作文材料所给的真实情境是,多家媒体发起“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所给材料主体是活动记录摘选,这也是立意行文的基础和出发点,写作时要从所给材料情境出发,谈自己对材料中人物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感触与思考。围绕了“不起的中国人”构思立意,点赞中国人特别是平凡人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品格。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两三则事例来确定立意,选取的两三则材料要有共性或互补性。立意时要把所选材料人物行为和活动主题相联系,结合材料分析行文,不可只用单则材料,也不可使用全部材料立意。

3.价值取向的限制。本次作文材料展示的活动主题是“了不起的中国人”,“了不起”是称赞、肯定语,写作的重心应是对材料所述人物行为精神品质的肯定、讴歌、赞美。写作时要遵从这个价值取向,不能提出异议。

4.文体限制。材料要求考生谈谈“感触与思考”,考生可以自主确定文体,但议论说理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五则材料展现了不同的写作角度,考生需要以其中两三个为基础进行立意。可以肯定中学生金子添身上的文明公德,可以赞美独臂工人陶津津的自立自强,可以肯定民警的平等友善、环卫工人的敬业奉献,可以赞美保洁员大叔的不空许诺、勇做榜样,也可以讴歌高龄孤寡老人的爱心与奉献。五则材料分别撑起中国人的“了不起”,组合方式有多种,因而写作角度是多元的。

2.素材的选用是开放的。题目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两三则事例来确定立意”,行文时除了可以引用所给的材料,还可以联想其他相类事例,如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生活中奉献爱心的人等都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写作时可以根据所选角度与需要选择使用。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组合式作文题。材料核心是多家媒体发起的“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五个记录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中国人的“了不起”。活动记录中有关于中学生在公共场合注意卫生、讲究文明的细节,体现出公德意识;有表现残疾人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有人们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关心帮助,体现平等友善、敬业奉献精神的;有反映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空许诺,说到做到,是孩子的榜样;还有年事已高、本需人照顾的老人省吃俭用,反过来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故事,体现出发挥余热、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人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他们身上却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拥有足以温暖人心的美好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值得称赞,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题目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两三则事例来确定立意,可以谈论文明公德意识,强调细节之美,赞颂身残志坚精神,或者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从平凡人身上看到其所体现的不平凡的价值。总之,能围绕了“不起的中国人”构思立意,即点赞中国人特别是平凡人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品格,结合材料分析行文即为符合题意的内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了不起的国,了不起的人。

2.平凡的人生,不凡的价值。

3.铿锵中华魄,芬芳民族魂。

4.大写中国人。

5.中国人,我为你点赞。

……

偏题立意:

1.细节之美。(只关注到细节这个点,而未联系细节抓住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2.老有所为。(只抓住了单则材料,没有抓住核心内涵)

3.苦难是一笔财富。(偏离材料中心,所给材料和写作任务都与苦难无关)

……

存在问题:

1.没有运用所给材料,未按照任务指令进行写作。

2.选取单则材料进行立意,不符合题目要求。

3.单纯从所给材料出发,就事论事,不能抓住材料核心“了不起的中国人”进行立意。

4.五个材料全部使用,有罗列之嫌。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免费听讲座

还有课程专属优惠券等你来拿

范文展示一  


铿锵中华魄,芬芳民族魂

(运用对偶,醒目、点题)

一考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饱经风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仁风远播,大化周行。中华民族将会是屹立在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文明将成为世界的瑰宝。(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入手,照应题目,点明讴歌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主旨。)

文明之风慰藉人心。(分论点一,凝练醒目。)

无锡地铁上中学生金子添帮同学拿着饭团不小心掉下后,跪下来用纸巾擦拭地上的污渍。这一微小的举动,被有心的市民看在眼里。小小的中学生都能做到,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其实,文明不是以年龄或学识资历来定性的,还记得那位脱掉鞋子赤脚到自动取款机里取钱的农民工吗?尽管是农民工,但是他却具有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文明道德素养。正是这一颗颗文明之心,为社会人民引领风尚,让中华民族登上文明峰巅。(引述材料一,分析论证分论点一。)

慈善之举温暖心田。(分论点二,凝练醒目,句式与分论点一保持一致。)

91岁的农村孤寡老人刘盛兰,17年来几乎未尝肉味,未添一件新衣,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钱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17年爱心付出,不求回报,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如此的爱心人士,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却仍在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的人则立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人,用爱心滋养他人,用温情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去爱护国家和人民,力求解决社会难题,让中华民族沐浴在希望的春风中。(引述材料五,分析论证分论点二。)

自强之魂哺育人格。(分论点三,凝练醒目,句式与分论点一、二构成排比。)

24岁的陶津津失去了右臂,他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在村里建筑队一干就是五六年。这是男子汉的标志,这是自强者的象征。还有几年前频频在节目中出现的“板凳妈妈”,她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腿,只能靠双手用板凳来艰难“行走”。但是她却帮助了诸多大学生完成他们的大学梦,并在生活上给予他们资助。这不禁让我心头一紧,好奇行动如此不便的残疾人怎么会有如此坚毅顽强的品格?却明白,在他们略有缺憾的身躯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魂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以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是他们的自强之精神、顽强之人格为中华民族洒下了阳光。(引述材料二,分析论证分论点三。)

文明、爱心、自强、敬业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所歌颂、所推崇的民族精神。然而就在我们身边,一群平凡的人正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些“传奇”的事,将他们的人性光辉永远洒落人间。我想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不应该只是对他们怀有敬佩和赞赏,更应该积极主动去做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事,践行中国精神。(升华段,总结上文,提出希望。)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中华之风,山高水长。中华文明将会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心头的一份眷恋,也犹如一壶老酒,愈发浓厚醇香。(使用整句,巧妙化用。譬喻形象,韵味悠长。再次点题,照应开头。)


范文展示二


大写中国人

(明确点题,题目即观点。)

一考生

有鸟焉,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为鲲鹏;有龙焉,屹立于东方,五千年文明传承从未断绝,是为中国;有人焉,文明友善,勤劳自强,无私奉献,是为大写中国人。(开篇起兴,由“鸟”“龙”引出对“人”的论述,点明题旨。活用课文,使用排比,富于气势。)

文明有礼,守护和谐,是为大写中国人!(分论点一,凝练醒目)

“国有礼则国昌,家有礼则家大。”无锡地铁上一名中学生在不小心掉下帮同学拿的饭团儿后,跪下来用纸巾擦拭地上的污渍。他叫金子添。他怕破坏了地铁上干净的地面,怕被其他人踩到,于是选择将污渍擦拭干净。事情虽小,可谁说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美好品德呢?我们不难看到公交车上的年轻人在看到老人、孕妇上车后总会热情地站起来让座,看到街上总会有人给流浪的小猫小狗提供食物,这是一种文明,是守护社会和谐的文明,他们都是大写的中国人。我为这样的大写中国人而自豪!(引述材料一,分析论证分论点一)

平等友善,爱岗敬业,是为大写中国人。(分论点二,凝练醒目,句式与分论点一保持一致)

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烈日之下有人身姿挺立,有序指挥着交通,他们就是民警,是中国人心中正直勇敢、给人信赖的警察叔叔。我们的城市为什么那么整洁?我们的空气为什么那么清新?是因为我们有无数不避风雨、不辞辛劳的清洁工人。材料中民警主动邀请环卫工人避雨,民警的热情友善和平等待人令人感动,他并没有因为环卫工人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而轻视他们。环卫工人说等雨小一点,他们还要工作,如此的爱岗敬业令人敬佩。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都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价值。这样的他们,皆为大写的中国人。我为这样的大写中国人而自豪!(引述材料三,分析论证分论点二。)

自立自强,无私奉献,是为大写中国人。(分论点三,凝练醒目,句式与分论点一、二构成排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91岁的农村孤寡老人没有选择等待他人救助,而是省吃俭用、不停下奋斗的脚步,拾荒17年来几乎未尝肉味,未添一件新衣,却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钱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这种17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人震撼,她的无私奉献使得贫困学子有幸走进校园,也使得她的一切坚持都有了意义。她就是感动中国的刘盛兰,她是当之无愧的大写的中国人,我为这样的大写中国人而自豪!(引述材料五,论证分论点三。)

点亮自我,照亮社会,他们是大写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愿我中国少年将中华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做大写之中国人。(总结全文,再次点题,发出号召,升华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